@方出神: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各种成长类节目,我都给大家总结好了。女性成长三件套:原生家庭是骗局,婚姻是骗局,孩子是骗局。男性成长三步走: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黄斌:我 20 出头有一年硬盘坏了,跑到中关村找人付费做硬盘恢复,他努力一下午基本都失败了,唯一恢复成功的是我那多年收集珍藏的好几百个小电影。他点开文件夹跟我一一确认,我们彼此都拼尽全力保持表情沉稳不露声色。我一辈子都记得他办公室里那无数块机械硬盘呼呼作响的声音,犹在耳前。
@水晶苍蝇拍:万科带着一帮小弟继续爆亏。但其实对房地产行业而言,利润不利润的都不是问题了,问题是还能不能扛到地产的下行期暂时告一段落的那天。房地产当然是 “万恶” 的行业,但今时今日,这个行业不企稳,上是几十个大行业的订单和现金流没了着落,中是数以百万计的各类工作下岗减薪,下是数以千万计的家庭资产负债表缩水,恐怕大环境也是很难舒服。解铃还须系铃人,振奋人心的报告后,已过半年。
@信号与噪声:保姆是最被低估的职业
应该从 “吉祥三宝”“铁人三项” 里踢出去
保姆有不开公司就做到 7 亿美元身家的
做保安、保洁、外卖、快递、滴滴,大家见过暴富的吗?
@社死案发现场:天塌了,刚进单位不久,加了领导的联系方式,领导叫坚如磐石,而我叫滴水石穿,这班上不了一点……
@tombkeeper:“男闺蜜” 有点类似圣诞老人,大家都知道那身红色的衣服下是一个普通的、有性欲的人,但假装他是坐着雪橇从北极飞来的,而且只想给你送点礼物。
@老猪的碎碎念:哈哈哈,某网友买了某状元写的学习方法书籍,看后愤愤的说:千万别相信那些高考状元的话,什么最有效学习方法之类的,他们就是单纯的智商高。
@风中的厂长:我现在觉得,最好的创业,是当副总,不论是做大公司副总,还是做小老板的心腹,都比自己创业好一百倍。自己创业需要能力很全面,懂管理,懂技术,会销售还要精通人情世故。还要面临巨大的风险,整天担惊受怕。而做副总只需要某方面突出,就能得到老板赏识,赚很多钱,还不用担风险。
套路
我家卖宠物猪的,保证不会长大。
如果长大了,您直接退回来,我再给您免费换新的,欢迎来购。
理由
小鸡买彩票中了头奖,去彩票中心领奖。
小鸡:“你好我中了头奖,over。”
工作人员: “好的,请出示您的彩票。”
小鸡:“好的,请看,over。”
工作人员:“为什么您每说一句都要加over?”
小鸡:“因为我现在是兑奖鸡,over。”
奇迹
牛仔有一次弄丢了他最喜欢的书。
过了几天,一匹马叼着这本书向他走来。
牛仔惊呆了,他接过书说:“这真是个奇迹!”
“不是的,”马说:“书上面写着你的名字。”
反思(一)
问:幸福的婚姻是怎样的?
答:就好像在你的余生中每晚都和你最好的朋友一起过夜。
反思(二)
金庸笔下我最敬佩丐帮:每天不想怎么讨饭,却整日想着行侠仗义,保卫大宋。他们从不考虑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这么贫穷,却每天琢磨金狗亡我大宋之心不死,生怕大宋亡了他们当不了乞丐。
现实
问:如何评价俄海军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维修工作已被暂停?
答:颓废的爹,出走的妈,过继的妹,破碎的她。
服务
如果你肯支付我300块钱,我会在你下班的时候穿上道服,身后背一把桃木剑,出现你在公司门口,大喊一声:“掌门师姐,宗门密令,阅后焚毀。”
这时我会扔给你个卷轴,让你的同事和领导都怀疑你有一个神秘而强大的背景组织。
这么热为何不报 40℃ 权威回应来了:不会有意将气温报高或报低
昨日开始,全国多地再迎大范围高温天气,但看天气预报,基本没有超过 40℃的,因此有网友怀疑气象部门的高温预报会不会 “刻意压低数值了”?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特聘专家朱定真在接受采访时回应称:
“气象工作者不会有意将气温报高或报低,我们也会对预报员的预测进行评分,预报 38℃但实际气温达到 40℃以上,预报员是不得分的。所以作为预报员,一定会努力报得越来越准。”
据了解,气象部门发布的温度是百叶箱中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
百叶箱须设在草坪上,离地面 1.5 米,周围较开阔,无高大建筑、树木等阻挡风或遮挡阳光,这是世界气象组织的规范标准,全球用同样的标准化尺度去测量气温,才能进行对比。
而在阳光强烈的情况下,水泥路、柏油路 1.5 米高度上的温度,比百叶箱里测得的温度可能会高 4℃至 5℃,这也就有高温天气下,有人测出路面温度高达 50℃,但预报数值偏低的 “温差” 了。
那为什么预报的气温和大家的感觉也差不少呢?特聘专家同样也有解释,其表示:
“因为气象的观测环境和个人在室外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气温是近地层大气环境的温度,而大家感受到的是体感温度,其受到气压、风力、湿度等多重影响。”
比如体感温度和大气湿度密切相关,空气湿度较大时人就会感到闷热,只要气温达到 33℃左右、相对湿度达到 80%,人就会感到非常闷热、不舒服,甚至容易中暑。
此外,个体差别也导致体感温度不一样。人的胖瘦、所穿衣服的深浅、进行不同强度的活动,甚至个人心情起伏等都会影响体感温度。
我发现 35 岁才是人生的分水岭
我发现,35 岁才是人生的分水岭。
35 岁以前,父母的经济条件、教育理念、性格脾气,甚至他们的人脉关系,都深深影响着你的前半生。有些人含着金汤匙出生,有些人一出生就要为生存拼命,这些都不是你能选择的。
很多人 30 岁前其实都是以一种傻白甜的状态活着的,很多东西都是靠思维惯性的推力在做决定,比如人云亦云地谈恋爱,被伤害了之后疗伤然后再去找… 再比如,亲人之间的相互伤害循环往复… 那个时候,你没有觉知,只是被惯性推动着在做选择。
但 35 岁之后就不一样了。这个年纪,你已经有了足够的社会经验,开始明白什么对自己真正重要。更关键的是,你开始真正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这种清晰的自我认知,是年轻时候没有的。
所以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人生,是从 35 岁以后开始的。前半生过得苦的人,真的不要太早放弃,坚持下去。
心理学上有个「创伤后成长理论」,说的是人在经历重大挫折后,反而可能获得超越原有水平的成长。
那些年少时受过委屈、吃过苦头的人,往往对人性有更深的理解,对机会有更敏锐的嗅觉。恰恰是那些经历塑造了他们后来的成功。
我知道现在大环境不好,但越是不好,越要向内看,去看自己,不要看外界,你才能找到生活的答案。
@安
我觉得 35 是很重大的人生转折,真的活出自己的样子,很多事情活明白了
@奇巧巧克力
太同意了,我自己就是这样,30 岁之前很懵懂,对爱和责任都没有认知,只是按照直觉和社会规训在做事
@个人
还真的是,我是 35 岁开始总是有意无意地会去思考人性,去思考自己最舒服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akina
所以郑欣宜她妈肥姐设定遗产 35 才能继承,真的很懂人生
@月下の猫咪
我也是 35 岁以后开始有自我意识了,喜欢有自我意识的自己!
尽快撤离小城市
@财宝宝:尽快撤离小城市。
你站在县城旁边的山顶,往下看,很多小城市,就是沿着本地一条河流修建的,一块几平方公里的居住区,周围还有几十平方公里的基本农田。这些小地方几千年都是很穹的地方,十几年前,突然一夜暴富。
当时,小县城满足了人们,所有的美好的想象力,纺子便宜,物价低,山清水秀,还可以考编。在当地小医院小学校,当个护士教师,一辈子悠哉悠哉。手机一点,全世界的好东西,就沿着 217 省道送来了,事业编按时发钱。还可以买个八万块钱的车车,周末去蓝鲸新街口买手机,寒暑假去西湖公园旅游。完美人生。
但是,我以前怎么也想不通,那种啥也没有的地方,怎么维持如此好的生活状态?我是 985,那种稀奇古怪的说法,我是无法相信的。现在真相大白了,维持这一切美好的办法,就是醉简单粗暴的城头债。很多地方靠嚎无顾忌的借钱过日子,反正过几年张副线长就调走了。
操作方法也非常简单粗暴。去基金公司吹吹牛,借一大笔钱,利息多少,你随意填,反正我也不在乎。借到钱后,立马修一个大项目,再把周围的土地卖了盖小区楼,停办村级教育,吸引农民进城。农民借钱买纺,然后去沿海打工 30 年,慢慢归还债务。
现在,这个方法不灵了。原因是,没那么多农民要进城了。以我的观察,现在的农村,能进城的基本都进了,没进的,也真没钱了。
土地卖不出去,本地的优质人口通过高考,一溜烟跑了,还因为读书结婚买纺,带走了本地的大部分资金。小地方就剩下老头老太和大单位了。
维持小县城光鲜亮丽的因素,主要是城头债,也见底了。你马上可以看到几个明确的事情,
一,靠补贴的公交系统,萎缩了。有的甚至减少了 40%。
二,城市翻新,越来越少了。
三,路灯损坏,维修慢了。
四,事业编,缩减了。
五,区域合并了(减少铁饭碗)。
六,大量的县城新区没人去。新区马路上冷冷清清。
要解决这些问题,有几个可能性,
1,我们突然找到了一个适合十几忆人赚钱的事情,例如以前的外贸。
2,货币起飞。
3,眼睁睁看着,道路日渐破损,没办法。
与此同时,大城市会进入第二轮繁荣期。
大城市有天然优势,外贸,研发,物流,配套。小地方的人,没有合适的工作,涌入大城市,做服务业。
大部分普通人都攒不下钱
雪球上爬到个帖子。
说上一代打了一辈子工,干了三件事,分别是起屋、供子女读书、给长辈治病,最后也没什么积蓄。所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必须想别的路子才能过上好的生活。
如果这个帖子是十年前发的,估计会收获很多点赞,但今次基本都是反驳,具体喷的是啥估计你们也能猜到。
我去过世界上不少地方,结交过当地的哥们,总的感觉就是大部分普通人都攒不下钱,中产一辈子的主要成就就是买套房,供子女读完书。如果低于中产,那很可能就是一辈子租房住,把子女拉扯大但谈不上什么教育。
当然咯,同样是攒不下钱,发达国家属于 easy 模式,很大程度上允许躺平;其他地方属于 hard 模式,必须时刻琢磨着去哪里搞点钱。
那为啥普通人攒不下钱呢?
因为所谓积蓄,就是收入多于消费。如果大部分人都有积蓄,就意味着大部分人的收入都多于消费;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其他人的收入,大家都攒钱不花的结果就必然是通缩,就像那几十年的日本一样。
正常的社会是一部分人有积蓄、一部分人有负债,大部分人无储蓄也无负债,这样才能形成平衡。
只有在某些资产集体升值的年代,才可能形成似乎全民都很有钱的局面,比如地产大牛市,凡是有房的都能享受到资产炸裂上涨的快乐。但代价你们也知道了,就是接盘侠们的负债。
所以一个人如果倾尽全力,起屋、教育子女、给老人治病,这一生已经问心无愧。当然你也可以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要变有钱,要有一大笔积蓄,但这在全球范畴内都已经超过了普通人的范畴,并不是必然的。
而且关键问题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想变有钱其实也没法规划,打工当然不容易变富,但干别的却很容易负债,综合看可能还不如打工呢。
以上都是常识,但在经济特别好的时代,常识总容易被忘记,现在只是大家都又记起来了。
来源:刘备教授
打破共识是有代价的,哪怕今天你不付,早晚有一天你也要付
@卢诗翰:这两天提到共识还债期这个概念,好多人好奇,
共识还债期的意思就是,打破共识是有代价的,哪怕今天你不付,早晚有一天你也要付。
比如大连这个女生出轨被开除,很多人说私德问题不至于开除
高校出轨的事之前有没有?答案是有的
就 6 月份,985 高校博士生出轨被退站的新闻就有
那么当时讨论是什么风向呢?
直接上截图
大快人心,渣男该死,大学校园不是藏污纳垢的地方。
看起来好像没人在意私德边界
过去几年,网上关于劈腿,出轨,渣男的举报层出不穷,各种 PPT,PDF 也经常冲上热搜,而许多媒体对此的评价是什么呢?—— 制作精美,水平高超。
看起来好像也没人在意私德边界。
最绝的是什么?看截图就会发现,24 年某航机长被举报渣男停飞的风波里,当事男方是提出过隐私权疑问的。
而大家的反应是什么呢?
—— 渣男也配讲隐私权?
所以问题来了,这些被举报的渣男被唾弃的海王,究竟有没有隐私权,有没有私德边界?
我认为答案一定是有的。做的对不对是一回事,隐私权私德边界是另一回事
这也是今天首页所有为女生开脱者的核心观点,她错了是一回事,但是否要付出开除的代价并被全网讨伐是另一回事。
客观的说,这个观点一定是正确的。
可问题在于,你来的太晚了,列车早已在铁轨上加速到 400 码了。
过去几年的风向就是,涉及渣男,出轨的案件,只要进入社交媒体升堂,一定是死刑起步。
任何一个 PPT,PDF,只要甩出来,一定能让被举报方身败名裂当场社死,姓名,身份再到高清照片,只要 PPT 里有,一定会在第一时间被广泛传播点评。
舆论对此也基本没有反对,许多媒体甚至会公开称赞女孩勇敢,PPT 做的好,就该手撕渣男
有个别头脑清醒的人提出隐私权问题,也往往立刻会被扣上共情渣男的帽子,
手撕渣男是世界上最正义的事,任何疑问者反对者都是坏人,对吧
所以,
理智,抛一边,
道德,靠边站,
法律,先不谈
油门踩到底,刹车扔窗外,弹射起步,直奔月球,这就是过去几年的现实。
很多人说媒体透露女生姓名不专业,我要提醒一下,不是他们不专业,而是他们习惯了,过去几年手撕渣男举报海王的 PPTPDF,别说姓名,真实照片都有一堆,你看有人提出疑问吗?
有认说校方处罚通告上爆出名字是游街,那么之前几年,举报人随随便便一份未经证实的 PPT 带着姓名加照片流传全网,是游街吗?
这些行为是如此丝滑如此自然,以至于所有人都觉得这理所应当,隐私权,私德边界?一个渣男也配讲人权?
于是当时间来到 2025 年,这辆时速 400 码的列车一头撞上出轨女生,
终于有人意识到,被举报者也应该有隐私权有私德边界了,终于有人反应过来想踩刹车了。
结果发现之前车速太快停不下来了
这就叫共识还债期
渣男渣女究竟有没有隐私权,私德的边界到底在哪,这个问题是一定要给说法的
手撕渣男的时候你可以当看不见
轮到手撕渣女的时候,你就是逃不掉
所以事实就是,加速大法好
有的问题不去火炕走一圈大家就是没有共识的。
手撕渣男的时候你说隐私权是吃力不讨好,肯定会被一起骂
这个时候你就要狠狠的猛踩油门,鼓掌支持大家手撕渣男渣女,出轨就是没有隐私权,PPT 狠狠的做起来。
与其吵上十年八年嘴皮子磨破,不如赶紧去火炕里走一圈。
走了,就明白问题了,痛了,就知道你不是危言耸听了,
手撕渣男的时候你说一千句没人听,今天轮到渣女,
各路法律博主媒体主编不就立刻意识到世界上确实存在隐私权这回事了吗?
这火炕的教育效果,是不是比你的长篇大论要好使一百倍?
这就是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你的道理再正确,如果不被群众理解,也难以实行。这个时候就要灵活转变工作思路,让大众赶紧去火炕里走几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