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每天看一看总有新东西

微语录精选:原来人最受不了的,不是吃苦

简单图床 - EasyImage

@gloria 的浮云人生: 对于大部分富一代和苦出身卷上来的领导来说,“尊重人” 这三个字他们好像这辈子字典里从来没有,媚上和压下是他们的一体两面,学不会平视别人

@外卖小哥金城武: 我认为比 996 可怕的是,你明明已经下班了还要不停处理工作上的事情,下班 = 不用在办公室了。你要在地铁里办公,在家办公,在旅行的时候办公,在看演唱会的时候办公。
比 996 更可怕的,是 24 小时的情绪劳动。

@阑夕: 扎克伯格现在是想花钱都花不出去,计划提高的 1500 亿美元资本支出,目前没有足够的供应商接单,不光是英伟达的芯片不够,还包括整个能源扩建计划落实很难,变压器、电力设备、冷却设备以及电力供应都不够用,施耐德电气的订单已经排到 2030 年了。

@某个张佳玮:“一个人的武功若是到了顶峰,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恐惧,生怕别人会赶上他,生怕自己会退步,他往往会想法子逃避,什么事都不敢去做。越不去做,就渐渐会变得真的不能做了”—— 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之后天下第一果然输给了天下第二

@阿尔法虎虎: 前两年大火的电视剧《繁花》里,有个看似不起眼,但实际上能量最强的角色,叫林太。因为,林太的钱,是不能亏的。
现实中,“林太” 无处不在。明知道哪有包赚不赔的买卖,那为什么还要伸手拿 “林太” 的钱呢?因为不拿这个钱,你的生意恐怕都没法做。
你觉得犯了错误去坐牢,惨吗?可比坐牢更惨的是,你把林太的钱给亏了

@巴菲特:投资者应当了解,你的投资成绩与奥运跳水比赛的计分方式并不相同,高难度并不能得到加分。 ​​​

@陆陆陆:酒后吐真言,我一般只做得到前三个字

@翼尖小翅:最近几天的所见所闻,让我觉得,看起来杂乱的城市,其实给三教九流的人提供了许多容身的空间。而规划得整齐划一的都市,却只能收纳庞大社会分层的一个窄窄的切片,兼容性极为有限。 ​​​

@- 我的吉他长人参了 -:
如果哪位朋友有未来买房和装修计划的,请务必听我一句劝:
千万千万要办一个新的手机号!
千万千万要办一个新的手机号!
千万千万要办一个新的手机号!
这个号只用来挂房贷、装修公司等一切与房子相关的联系方式。不需要接听。
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是谁就把你有房子这事给卖出去了,如果你不用备用号,就有无数的贷款和装修公司的电话疯狂打过来 [抓狂][抓狂][抓狂]!!!我已经遭了半年的难了,每天十来起都算少的骚扰电话,不想接也不敢不接。甚至他们连小区名字都能说错但就是知道你买了新房。
能全款买房的大佬和找施工队半包的朋友也不要抱侥幸忽视,当下的社会就是你每花一笔钱都有无数双电子眼盯着你,自然社会人没有隐私

@随便丸丸:原来人最受不了的,不是吃苦。而是你不知道,这份苦,吃来为什么。 ​​​

@落魄的三叔:虽然国家反躺平,但近几年我看到的是,不折腾直接躺平的虽不说锦衣玉食,多少还有口汤喝。不甘心,要折腾,家财万贯都不够败的。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躺平何尝不是尊重历史行程呢? ​​​

 

机会

释永信一边踩缝纫机,一边问旁边踩缝纫机的李铁:“少林功夫加上足球,有没有搞头?”

赞赏

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事后两人相互佩服。

关羽:先生真乃华佗再世!

华佗:将军真乃关公显圣!

含义

丫头,释义:一种亲昵的称呼,多用来表达对对方的喜爱。

例句:给你丫头拧下来。

区别

虚假的狼性:我是公司的狗。

真正的狼性:今天你不把工资给我结了,我让你走不出这间办公室。

套路

到底还是90后会玩。

不买房,房价就跌了;

不生娃,补贴就来了;

不接任何盘,盘子就会碎掉。

反思

想象一下,超人每天晚上都要听着人们乞求他帮助的哭喊声入眠,心情不好也可以理解。

理由

问:为什么要熬夜?

答:夜里安静的没有任何人会来干扰只有自己的世界,把这样的时间拿来睡觉真的是太浪费了。

办法

本人二十六岁,毕业一年待业在家考研考公两年没能上岸,专业原因对口工作也找不着。

爷爷听说了给我打电话说:你给我伺候好了多活两年,比你出去干点啥都强。

现在我爷退休金一个月一万,他3000我7000已经俩月了。

他不再是空巢老人,我也解决了就业问题。

这就是人生。

价值

隔夜的饭菜不能吃,那熬夜的人是不是也会被食人族嫌弃?

 

 

种田基建文的魅力,就是一点点稳定变好的安全感

@梁州 Zz:经常看到有网友说,所有末世、囤货、天灾文的鼻祖,本质上都是鲁滨逊漂流记。

的确,所有流行的囤货文、末世文、基建文、种田文、美食经营文,都具有一种同类型的相似性 —— 讲述一个 “被抛入荒原” 的人,如何在困境中重建生活,从无到有地搭建自己的安全屋。而这正是笛福在 1719 年的《鲁滨逊漂流记》中,为后世小说构建的最早的 “安全叙事” 母体。

笛福写《鲁滨逊漂流记》时,正处于一个极端的、不确定的时代。17 世纪末的英国,刚刚经历了内战、政变、瘟疫与火灾。而丹尼尔・笛福本人,则是一个拥有着多重身份的作家,他既是商人、传教士,也是政论家,亲历了伦敦大瘟疫与多次金融崩盘。破过产,甚至坐过牢。在频繁的社会剧变中,笛福一再体会着 “所有秩序瞬间崩塌” 的无力与恐惧瞬间。

于是,“鲁滨逊” 应运而生。一个落单的中产,在荒岛上孤身一人,用勤劳、智慧与理性建构出一座属于自己的 “理性堡垒”。

开局,鲁滨逊落难荒岛,第一时间便开始捡拾物资、分类囤货、清点资源。他在暴风雨后反复登陆残破的船只,把能用的工具和食物都搬运上岸,开始构筑自己的安全屋。因为知道自己可能会困在这座孤岛上很久,所以尽可能用秩序对抗混乱 —— 把食物晒干,挖洞储水,搭建遮风避雨的庇护所。

他记日记、修围墙、驯养牲畜、种植农作物、修复工具。虽然没有 “异能”,也没有 “系统”,但与后世的 “末世天灾囤货文” 所相似的是,他们都拥有的对「确定性」的渴望。

今天的我们,太熟悉这种剧情了。主角穿越到一个荒芜的世界,靠自己一点点采集、建设、囤积、创造,最终搭建起仅属于自己一人的 “安全屋”。

这种 “安全屋情结” 背后,其实投射着一种不容忽视的集体心理。马斯洛需求提出,在人类所有的需求中,最底层的两级是 “生理需求” 和 “安全需求”。在资源紧缺、秩序紊乱的环境下,人对 “可控性”“可预测性” 的追求,会变得极为强烈。

而经营文、基建文、囤货文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们用一砖一瓦、一锄一草的方式,呈现了一个自下而上的 “安全建构” 过程。我拥有火种,我拥有固定的食物来源,我在这片平地上搭起屋顶、修建篱笆,我在无序的世界里造出了独属于我一人的稳定的秩序。

某种程度上说,这其实是一种 “创世”。正如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需要构建一套 “自我理论”,以此理解世界与建立自我的边界。而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与阅读末世天灾囤货文的过程中,能够让我们感到 “舒适” 与 “愉悦” 的,恰恰就是这种可反复体验的 “与世界重建边界” 的仪式感。

而这种仪式,也恰恰回应了当下时代的情绪底色。

过去几年,我们对 “失控”“断裂” 的体验前所未有。在这种背景下,回看《鲁滨逊漂流记》,你会意识到,它并不只是一个 “主角开挂荒岛求生” 的故事,这种情绪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更深层的 “社会剥离后的个体重建”。

现代人之所以痴迷这类叙事,不仅是因为这类叙事 “爽”,更重要的是,因为它能够安抚我们的焦虑 —— 那种无力对抗系统的情绪,在逐渐充盈的粮仓、逐步稳固的安全屋中一点一点被抚平。周遭的一切似乎都在慢慢变好。

就像婴儿离开母亲时,需要一个 “安全毯” 作为过渡对象,而经营文、囤货文,某种意义上就是我们的 “集体安全毯”。我们所幻想的 “安全屋” 与 “生存技能”,本质上与鲁滨逊在记事本上划下每一个 “今天还活着” 的正字,是极为相似的。

我们太需要一个 “可控的世界” 了。哪怕它只存在于小说中。在阅读这类故事的时刻,会让读者短暂地停留在一个能自给自足且建立固定秩序的世界里。周遭的世界愈下沉,手中的 “安全毯” 则愈重要。

因为那是一种在当下极度稀缺的感受 —— 可控的、源源不断的安全感。

 

说到抗战神剧,就想起来我外公讲过的事

@招福的花园: 说到抗战神剧,就想起来我外公讲过的事。

我外公走的早,但就是那个时候的影视,也已经比较美化战争年代了。
他看到长征路上战士们洗澡换衣服还是啥的?他就摇头,说哪有这么些换洗衣服,这一路又是打仗又是逃命,很多人都把衣物丢了,没得换。
而且除了有限的停下休整,多数人路上都不洗野澡,怕着凉生病、怕出意外。
病了就会掉队,被留下来,很多寄养的” 老乡”,等红军队伍走远,等乡团返回,转手就把伤病员出卖给敌人了。
我外公是到快走完长征的时候,打摆子被留下了,队伍走了没两天,他稍好一点,就从老乡家里逃走了。
因为完全不知道队伍要去哪里,也不敢打听,也听不懂口音,所以他只能装成讨饭的哑巴,顺原路走回头路。路上还遇到了好几个同样的战友,大家一起走。
而且他说,实际上走到后来,大家外表跟讨饭的也差不多,都不用装……

文化人会说,这叫 “衣衫褴褛”、“筚路蓝缕”。
但个中滋味,非亲历者无法体会。

他在长征路上,一个镇上休整的时候,当地有个老太太看他没有换洗衣服,更没有厚衣服,说他小孩子好可怜啊,就把自己当年出嫁时的棉袄给了他,老太太那年都 70 多了,那棉袄都脆了,盘的扣子也松了,他是用草绳绑在身上的。
他还挺开心,记这个老太太记了一辈子,说那件棉袄好暖和的。

他老人家还讲过,在草地的时候,有人陷沼泽了,这人的一个老乡,无论如何都要救人。
怎么救呢?就是把几个人的衣服脱下来,绑成一条,一头套他,一头套自己,在地上打着滚,拼命的把对方往出拔。
因为没有换洗衣服啊,所以就身上套的那几件,全脱下来了。
救人就是光着身子在地上打滚的。
那个人最后是被救上来了。
那真正是过命的交情。

后来就天南地北了,直到退下来,才调到一起做邻居。
万万没想到,两家的老太婆完全合不来,天天吵架,俩老头无可奈何。
所以这个事吧,其实我外公是当笑话讲给我们听的。
这么多年过去,我回忆起来真的,觉得他们太革命乐观主义了。

可惜我不记得这俩老头叫什么名字了,估计我妈他们是记得的,改天问一下。

外公还说过一个细节。
他说踏上长征之路前,要做各种准备,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携带资金。
钱本来就没多少,必须要带上。
黄金呢,很多都打造成纽扣、皮带扣啥的,真正的随身携带。
纸币也好说。
最麻烦的是银元。
装在袋子里,一个又一个看着不大的袋子,却很重。
前面说过,行军途中,连换洗衣服都被丢下了,可是那重重的银元袋子却是万万不能丢的,否则的话,休整时吃啥喝啥?如何准备给养?
所以大家只能轮流背银元。
轮到的人,看着那堆银元,简直想哭……
其实,并没有看管的。
但是,也没有人想过要背着钱逃跑。

是理想信念吧,哪怕他们衣衫褴褛像叫花子,他们始终想的是北上抗日救国救民。

现在外公已经回去他心心念念的队伍三十多年了。而我在如今灯火辉煌的城市里,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望不到尽头的车流,空中有航班掠过,远处有高铁奔腾。
这一切,九十年前衣衫褴褛仿如乞丐生死一线艰难困苦的你们,曾经想象过吗?
这是你们用信仰为后人争来的天下,这是你们用热血为后人趟出的路啊。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哎呦不错往前方资源网 » 微语录精选:原来人最受不了的,不是吃苦
分享到

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每天看一看总有新东西

每日福利TOP100永久地址/地址发布页

谢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