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每天看一看总有新东西

微语录精选:手里有锤子看啥都是钉子

简单图床 - EasyImage
@Marskay 亲戚说你就不想每天回家有个人等着你陪你一起吃饭吗?我说你以为我在上海花这么多钱自己住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每天回家的时候家里没有人…

@湾师傅:南京应该多引进浙江人,看看南京的历史就知道了,第一次成为首都,靠浙江杭州人孙权,最后一次成为首都靠浙江奉化人, 中间还有承上启下的还有浙江湖州人陈霸先 ​​​

@福报 KOC:中产阶级之所以是中产阶级,主要是因为职业,而不是房产。中产阶级跌落的方式是让他失业,而不是房价降低。 ​​​

@峰哥亡命天涯:从韩国仁川的大型超市出来之后,我认真拍摄了大部分的肉蛋奶,米面油,蔬菜水果,最终得出一个非常粗浅且主观的结论,我在深圳和上海同品质的山姆超市购买 800 元的物资,在韩国差不多需要 1000 元,就这个差距吧。
仁川的中产和上海,深圳的中产生活品质无太大差别,如果再结合最低时薪,以及对比扩大到国内 2~3 线城市。国内网民认为韩国人吃的质量差,甚至是吃不起,都不能算是误解了,纯粹是属于 “碰瓷” 了。

@blackorbird:有个同学开养生馆的,
经常在朋友圈讲吃素的好处。
一次我请他吃饭,
他问我:“你们搞装修的,
下班回家会不会经常装装这里,修修那里?”
我说:“当然不是啊,装修只是我的工作。”
他说:“对啊,吃素也只是我的工作。你别光点青菜行不行?” ​​​

@爱酱在大阪:上班太恐怖了,上班真能改变一个人,
我朋友,女的,文学硕士,以前读的都是什么加缪 三岛由纪夫 之类之类的,
后来她变成了社畜,我去她家玩,一打开平板全是 “我重生了,重生在真千金回府认亲的那一天” 的有声书…… ​​​

@马薇薇:其实人很容易莫名其妙的讨厌一个人,承认这点并不可耻。相反的,给你讨厌的人罗织罪名使你的讨厌合理化和高尚化,是可耻的。 ​​​

@兽爷:新娘婚礼上说,五年前刚认识不久,新郎就要带她回家撸猫。走到半路上,新郎突然说猫其实被前女友带走了。新娘急中生智,那带我去看看猫生长的环境吧

@理白君:前几天听一个 UP 主谈现在的手机补贴,有一句话蛮经典的,就是:消费者、经销商、厂家都认为国家补贴是给自己的………..

 

磨难
哪吒闹海闹的是东海
八仙过海过的海是东海
猴子抢金箍棒的是东海
精卫填海填的海是东海
就可着这条老实龙嚯嚯
真的是寡夫门前是非多
所以福如东海的真谛是吃亏是福吧
敖光:我活了几千年什么没见过

区别
情人节出去吃饭,遇到个坦诚的服务员。
他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推出了特色菜单,和平时的没什么不同,只是贵一倍。

效果
替各位试过了,上班确实可以跨越阶级:
我从无产阶级跨越到了奴隶阶级。

逻辑
不要浪费钱买新衣服,把钱拿去旅游,因为那边的人还没见过你的旧衣服。

悲哀
大龄单身男性的生活真是不容易。
我们单位有个老司机,工龄超过20年,一直孑然一身。
休息时无聊只能去钓鱼、骑车或者摄影,因为没有家庭,衣服破了也只能丢掉买新的。
过年过节时没有家人可以团聚,他只能一个人开车去旅行,或者飞到重庆享受一顿火锅。
有时晚上回到空荡的家,没有人为他准备晚餐或打个招呼,只能一个人喝点酒、吃点烧烤,看看球赛。
有时候寂寞难耐,就约年轻同事出去唱歌、踢球,或者一起烤肉、洗个脚。
赚来的钱也没有家庭开支,全是自己花。
唉,这样的生活真是让人心疼。

骗局
因“金毛寻回犬”走丢未能寻回,主人怒将宠物店以“涉嫌虚假宣传”告上法庭。

优点
还得是上班好啊:
每天喝四大杯水
两小时抹一次护手霜
维生素按时吃
手机随时满电
根本不是在家那种生活能比的

 

字节出了一款 AI 编程产品 Trea

@阑夕:年前还参加了一期潘乱主持的连麦,起因是字节出了一款 AI 编程产品 Trea,正好这条赛道也在大爆发 —— 以 Cursor 为中心 —— 有点混战一触即发的意思了。

嘉宾有两位,一位是橘子汽水铺的主理人 orange,他之前在 MiniMax 做产品,去年开始创业,开了一家名叫火星电波的公司,另一位是编程教育品牌 AI 师傅的创始人、原哈工大计算机副教授孙志岗,都是已经在 AI Coding 里兑现价值的专业主义者。

字节入局 AI IDE 这件事情本身其实并不意外,自从去年发力以来,字节在 AI 领域进行饱和式的投入,既有豆包这样的通用级产品,也有 Seed Edge 作为前沿研究的存在,在几乎所有程序员都在使用 Copilot 和 Cursor 的趋势下,由字节来供给一个国产化的平替产品,感到意外才不合理好吧,上个月发布了免费使用的 Mac 版,今天 Trae 的海外版又上了 Windows,动作很快。

潘乱认为 Trae 之于字节有些接近飞书的立项萌芽期,我们都知道飞书是一个标准的 2B 产品,字节对飞书的容忍和支持也一直都是战略级的。当然这也只是一个不太准确的类比,Trae 才刚起步,连说未来可期的阶段都还没到,更像是一种产品化的尝试,比如对原生中文语言的支持,以及人性化的预览功能,都是在主打体验能力,意在争取冷启动的早期市场。

包括 Trae 的免费政策,还有无限量调用 Claude 3.5 的服务,意图已经相当明确了,就是把那些每个月还在给 Cursor 交 20 美金的程序员拉过来,orange 说得很直白,程序员在工作上都是么得感情的代码机器,品牌忠诚度这种脱胎于消费主义的文化在他们心中是立不起来的,谁好用就用谁,所以 AI Coding 赛道现在挤得不行,大家都觉得自己能有机会。

孙志岗还补充了一个本土化的细节,那就是 Trae 对于小程序开发环境的支持更好一些,这是一个充满国情特色的市场,算是差异化优势的洞察和建立。

潘乱的提问是,编程作为一个高门槛高产值的技能,自古以来天然就有降本增效的刚需,之前行业里一直在推低代码概念,就是想用轻量级的开发平台来节省劳动成本,而大模型出来之后,AI Coding 的可行性被广泛验证了,于是就有了降维打击的成效,这种「鸟枪换炮」的情况是怎么在极短的时间里发生的?

这里可以稍微跑题的做次考古,国内在 20 年前有过一次压低编程门槛的尝试,叫做易语言,这是一个暴露年龄的关键词,当时主要是大量的程序员受教育程度不高,对英文过于陌生,于是就整出了易语言这种汉语编程方案,然后被广泛用来开发游戏外挂 —— 哈哈,就是因为特别适合半路出家的门外汉来做软件 —— 语种成本也可以算作语言成本的子集,直到 AI Coding 的降临,自然语言终于真正派上了用场。

因为工作需要,Orange 体验了十几款主流的 AI Coding 工具,在他看来,这些产品的发展遵循着技术扩散规律,Copilot 主要还是面向专职程序员,需要使用者能写代码,由它来补全其中一部分,Cursor 往外扩了一层,你可以用自然语言去使唤 AI 解决一个 Bug 或是设计一个模块,Trae 和 Windsurf 也在这个位置,再往外可能就是 v0 以及 Bolt.new 这样的,它们直接就搭好了云端环境,内置了很多现成的组件库,想做什么直接就能做出来。

从专业到基础,从生产到兴趣,从副驾驶到主驾驶,这样的「平权」路线是一目了然的,也不能说全民编程的时代就要来了,普通人连短视频都刷不过来,是不可能给他一把铲子之后他就马上能从掘土里发现乐趣,更多的是让那些对造物有想法、却不具备实现技能的从业者,拿到了属于他们的哆啦 A 梦万能口袋。

比如风头出尽的小猫补光灯,orange 认为它的成果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开发者花生这个人,他是运营出身,知道怎么去抓用户需求,Cursor 补上了他的那块短板,也就是动手把脑子里想出来的产品变成现实,于是就有了爆款,反过来讲,很多程序员空有代码能力,却总是在做没人需要的精致产品,或是根本不懂运营和推广,以为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反而是孤芳自赏的普遍现象。

放在大厂的管理系统里也是一样,产品经理想跑一个原型,通常需要打申请写报告,然后上头在评估配几个程序员给你,沟通成本很高,这也是产品经理被叫成程序员鼓励师的由来,AI Coding 也能解放这部分的创意测试,本质上还是把技能给订阅化了,一个月几十美金,就能抓壮丁式的让 AI 任劳任怨的打下手,这是难以拒绝的诱惑。

互联网创业曾经也有自我调侃 ——「就差一个程序员了」—— 说明想法从来都不缺,缺的总是把想法落地的劳动资源,产品经理的老前辈俞军就在书里说过,需求是不可能被全部满足的,意思是大部分的市场需求因为没有经济价值,或者说 ROI 算不过来,程序员的时薪太贵了,所以注定不会有产品进场,AI Coding 的兴起,很适合重新检验一遍市场,找出这些未被满足的琐碎需求,而且谁也没开上帝视角,说不准里面就有撬动超预期回报的杠杆,就像小猫补光灯,大家不要只是以为这个产品有多厉害,要看到场外增值的效果。

再就是我们都知道独立开发者的起手三件套,记账、日记、Todo,为什么这里特别容易出现重复造轮子的现象呢,还不是因为对于自己也用得到的产品,程序员们都有那种「我上我也行」的冲动,连 orange 都会觉得那种把长文切图发小红书的工具要 200 块钱一年订阅有点不值,于是很快自己用 AI 写了同款来满足自己的发布场景,手里有锤子看啥都是钉子,这句话并不总是贬义,因为在更多的时候,是看到钉子而手上没有锤子。

orange 举了一个设计行业的例子,Photshop 和 Figma 是很专业的工具,但最赚钱的是 Canva,因为只有它进入了大众市场,增量比深度重要,程序员在全球的人数不到 1 个亿,服务这不到 1 个亿的市场没毛病,但如果同时还能连带着让 5 亿人对编程触手可及,商业价值会更大。

孙志岗认为 Cursor 之所以能够在非专业程序员的圈子里大受欢迎,是因为它基于最流行的代码编辑器 Vscode 做了一番魔改,包括 Trae 也学了过去,这意味着不再受到插件定位的限制,可以更自由的去调试代码,就像不会拍照的人也能直接上手自动对焦模式的数码相机。

换句话说,过去整个 IT 业的基础设施都是服务于软件工程师的,友好度很差,而且已经有了门阀成本,如果有适当的机会重做一遍,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产业变革。

另一方面,AI Coding 这条赛道的投融资也很火热,而且盈利也比其他 AI 赛道更为优秀,怎么理解「到处开花,只此处香」的情况?

在孙志岗看来,模型能力和编程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进步关系,OpenAI 有篇论文说了,在 GPT-3 的时候团队就发现把程序代码放进训练语料之后,模型的智能很快就有了跳跃式的提升,因为计算机语言的逻辑性要比人类语言更加严谨,人和人之间交流起来可以容忍一定分量的语病,但代码里有语病就真的跑不起来了,所以最后模型在产出计算机语言方面也投桃报李了。

可交付、可验证是理工类解题的特点,所以 AI 公司刷分都会倾向于选择数学类的测试集,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像写诗歌会有见仁见智的不确定性,加上应用市场讲究 PMF,AI Coding 的开发商是程序员,而它服务的对象也是程序员,本身就特别了解市场需求,所以渗透起来一日千里,是情有可原的。

orange 也表达了 Cursor 和 Claude 3.5 相互成就的看法,这种时机上的「恰好」让 Cursor 得以出圈,但在他的观察里,专业程序员可能更喜欢 Windsurf 一些,而新手呢可能又更容易用 Bolt.new 来出活,总之这个行业确实没什么网络效应,模型之间的可替代性很高,这场连麦时我们还在为 Anthropic 去年吃掉 OpenAI 大概 10% 的 API 市场进行夸夸,没想到随后 DeepSeek 火了直接又让 Anthropic 成了最大的输家,只能说城头变幻大王旗。

对于字节出品的 Trae,即刻上有一条很高的评价,说它带来了「产研运设」四合一的快乐,属于是 Builder 独有的那种满足感,前段时间 orange 帮黄叔搞了一本 AI 编程蓝皮书,曝光量很足,可以看到实际的「转化率」,报名课程的很多用户都是互联网从业者,只是堵在了没有懂编程的合伙人这个死结里。

这也体现出 AI Coding 类工具的泛用性,因为模型本身就是通用的 —— 评论尸还试过用 Trae 来写文章 —— 所以有种瑞士军刀的形态,专业用户可以用它解决工程难题,小白用户也能体验机械降神的威力,让「一人公司」真正遍地开花起来。

比如 Trae 有半托管和全托管两种模式,一个是要逐段确认代码,一个是只要审阅产出结果,面向的就是两种不同的场景,孙志岗的工作一直是教程序员的,他就很明显的感觉到,以前那种把亲手写了几十万行代码当作履历的价值认同开始失效了,当编码能力不再稀缺,稀缺的就是判断编码好坏的能力了。

这有点像文艺创作领域对于审美的推崇,审美最好的那个人,未必是动手最强的那个人,眼高手低曾经是个缺点,未来搞不好会成优点,说得更夸张一点,职业教育体系一直都在培养回答问题的人才,但在以后,谁能提出正确的问题才是最关键的。

和 AI「结对子」也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模式,手搓劳动和沟通交互的此消彼长,会让越来越多的程序员转变思维,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提需求,反复提出修改意见直到满意为止,而沟通质量会影响到产品质量,如果程序员没法适应新的角色,也就是起到判断价值,那么可能需求方就直接去跟生产端对接了,不再需要中间商。

潘乱去深圳参加了字节举办的黑客马拉松,真的有种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感觉,各种不懂代码的外行甚至学生都拿出了作品参赛,瞄准的也都是大公司看不上的微小市场,虽然不至于说人人都是程序员,但至少提供了只要相当程序员人人都能人们从入门到熟练的一条路径。

评论区有人说 AI IDE 有点 Dota 2 之于 Dota 1 的改变,这就有点触及到在场发言者共同的盲区了,经过一番中译中的折腾,算是 get 到了交互模式的创新以及驱动 AI 主动做事的升级,国内还有阿里和百度也分别推出了通义灵码和文心快码,连旧版本的 AI 四小龙商汤都进来做了一个 CoRaccoon,同质化非常严重,相对而言,Cursor 和 Trae 算是第二代产品,不只是帮专业程序员补充人力资源,而是能自己去查东西找解决方案,往代理发展一定是大势所趋,Devin 敢卖 500 美金 / 月,就是因为它真的可以顶替一个工位。

最后,Claude 3.5 终究也是半年前的模型了,作为引擎的换代能够带来怎样的影响,目前还没看到,但也值得期待,orange 表示 o3 和 Gemini 2.0 都称得上「Next Level」的东西,只是还没有被商品化,加上 DeepSeek 在开源社区的巨大贡献,用推理模型去做编程,也很有看头。

还记得互联网刚开始那会儿人手一个个人主页的古典时期吗?在 AI 的努力下,古典的复兴,或者说长尾的复兴,迟早会回来,「为我所用」是人类使用工具、是技术取悦主人的最高形式,这是潘乱在连麦结束上的价值,不知道你们怎么看?

 

 

无量仙翁这种领导往往能得到重用,他有担当肯负责又敢替老大背黑锅干黑活

@凤翅金盔泛妖光:其实无量仙翁这种领导往往能得到重用,他有担当肯负责又敢替老大背黑锅干黑活,而且还能培养一个高效的作妖团队给玉虚宫贡献 KPI。12 金仙开例会的时候都是空谈,只有无量仙翁指使自己的心腹鹿童提出灭妖,而鹿童自己就是一只妖,可见仙翁能笼络控制人才。最后三海龙王也成为仙翁的马前卒,可见仙翁靠团队致胜的管理思路。

仙翁自己更是业务金牌大拿,收拾太乙真人这种靠关系混上去的胖子跟玩似的,申公豹这种卷王都不是他对手。哪吒敖丙几个群殴才能战退仙翁,而且人家还被刚招收的三海龙王团队给救走。

仙翁形象也好,很合乎中式的领导要面团团一团和气的样子,看着就容易让人信任。太乙那个样子一看就是不着调,连无敌风火轮到他那都能变成猪。申公豹就差把坏字写脸上了,长得跟秃鹫似的,根本没有汉官威仪。

@顾扯淡: 看捕妖队就知道了,知道真相以后画面里一个动摇的都没有,李靖家当成天大的反转,但他们早就知道。我们再想想能修仙的肯定有门槛,智商肯定不低吧,一群人在想妖怪就是我抓的,仙丹大家吃的,还用你告诉我?这本来就是玉虚宫的基本盘,这事申公豹都知道,太乙真人才是另类…

 

微信接入了 DeepSeek,这事发生的太快了

微信接入了 DeepSeek,这事发生的太快,大家都还来不及反应。

苹果费了劲想做到的事,腾讯一夜之间就做好了。

我以前聊过腾讯这家公司,腾讯的优势是垄断了熟人社交,流量最后会汇聚到微信上来。流量之源的好处就是可以无限试错。

这让腾讯有了后发优势,腾讯不擅长从 0 到 1,这不重要,抄过来把体验做好就行,从 1 到 100 做好就行,错了再来。

大家想一下腾讯系 APP 是不是都处于行业内前三?

视频号在短视频领域,腾讯音乐在音乐领域,腾讯视频在长视频领域,阅文集团在小说领域,微信读书在电子书领域等等。

腾讯的优势国内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可以比拟。

DeepSeek 是开源的,腾讯拿过来用天经地义。只要做好用户体验,C 端的生意就又是腾讯的。

互联网行业中,腾讯的护城河是最高的。超高用户粘度决定了微信拥有极高的容错率和后发机会,只要移动互联网的形态没有发生剧烈改变,微信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生意。

AI 的高速发展,会大量替代中低端白领工作,文员、审批、录入、客服、医生、律师、分析师、程序员、翻译等。不会完全取代,但本来需要十个人的工作,现在可能只要 2 个人 + AI 就能做好。

以前说人工便宜,再便宜还能便宜得过免费的 DeepSeek 吗?

AI 会重构很多行业,消灭一些工作机会,又产生很多工作机会。拉长时间看,这句话没毛病。

但英国纺织工人失业潮持续了数十年。这一轮 AI 的发展极快,对工作的取代速度也快于以往的技术革命,并且还是各行各业超大范围,短时间造成的大量失业对社会的影响巨大。

大家为何对老龄化恐惧,还不是因为发生的太快了嘛。

AI 时代,除了编制内的人,没有啥是铁饭碗。现在感觉,没有生产资料的人,都危险。

人可能会快速分化,大部分人处于被 AI + 机器人替代、收入降低、容易失业的状态(类似于日本失去的几十年中的年轻人的状态),金字塔顶端极少一部分人借助于资本 + AI 的力量获取远高于以前的回报。

来源:拿铁加辣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哎呦不错往前方资源网 » 微语录精选:手里有锤子看啥都是钉子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每天看一看总有新东西

每日福利TOP100永久地址/地址发布页

谢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