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成蚀:看最近的几场争论,我觉得中国舆论场里最需要的是能和稀泥、会和稀泥的人,得弥合分裂,而不是烈火烹油。
然而做这种人有啥好处呢,被两边骂。
@纳兰朗月月月月:听了个师兄们的八卦 ——
不知哪年哪月,一个历史系有为青年、一个考古系青年才俊,俩人都谈了本院系的女朋友,每天一到下午就手提水壶,站在楼门口等女朋友。
新闻系同学发表社论:那俩镇墓兽又来了。
@银教授:生活中有很多虚假的柳暗花明。比如上吊时发现外卖到了,赶紧下来治愈自己,却发现难吃得想上吊。
@银教授:下辈子想当魔芋。为什么?还能为什么,魔芋爽。
@押沙龙: 看到现在年轻人对 “编制” 的迷恋,总是让我联想到父辈们对 “铁饭碗” 的迷恋。在九十年代,相信 “铁饭碗” 的几乎全军覆没,这一次我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只是觉得这一切真的太熟悉了。
@祝佳音:我们东北人就有自省,对铁饭碗的迷恋是没错的,错在对铁饭碗的定义不严谨。以前以为在工厂当工人也算铁饭碗,后来发现只有当公务员才是真铁饭碗。正本清源后大家就都让孩子去当公务员了。
@青松古藤:有些人看起来顺风顺水,那是你不知道他们背后经历了什么。
等你了解了你会发现,他们也没经历啥,就是运气好。
@霹雳靓妹:根据本人 29 年生活经验,人只要活着,什么都过得去,别说轻舟,游轮都能过万重山。哪怕眼前千难万难,先苟着吧,总有一天能找到生活的出路。
@山猪嚼细糠:
我对领导的一周态度:
周一:有事说没事滚
周二:审批过了再滚
周三:可以早点滚吗
周四:不滚就老实点
周五:你不滚那我滚
周末:有多远滚多远
理由
今天想请假,但不是请病假,我打算请健康假。
因为今天是我感觉非常舒适愉悦的一天,不适合上班。
福利
老板:最近表现不错,但你已经一个月没休息了,明天强制休息一天。
员工:谢谢老板,算是给我放的假吗?
老板:算旷工,后天来交罚款。
改变
工作几年后已经慢慢开始感觉只回“收到”太生硬了,目前已经开始回“好嘞”,不仅为对方提供了情绪价值,而且真情实感到有种奴才说“喳”的逢迎感。
志向
看网上都在说:谈恋爱干什么,搞钱去啊。
我确实搞了搞钱,最终我发现,我并不真想搞钱。
我只是想有钱。
功绩
近1000年后,亚洲军人第一次踏上欧洲的土地。
没有金将军的领导,就不可能实现这一壮举。
缺席
“不好,美俄法德意日奥组团来碾压华语歌坛了!”
“那英呢??”
区别
日本人搞纯爱:用尽一生与你相遇
韩国人搞纯爱:我砂了你再紫砂
中国人搞纯爱:两个人考上清华
性格
有一种人,聊着聊着可能就没了下文,然后过了几年又聊上,平时还算友善,但没事不会主动聊天,当你怀疑关系是不是淡了而去问的话,其实仍然把你当做重要的朋友。
这是因为他是长生种,默认接下来的100年会一直和你有交流,并非刻意疏远,我就是这样。
广东老板的招聘需求放眼整个人力资源界也算比较炸裂的了
@TOBEAJERKONE:广东老板的招聘需求放眼整个人力资源界也算比较炸裂的了,就光我自己以及我的好朋友亲身经历的要求,就有不限于:
招聘先问生辰八字,有个朋友的八字旺老板,但克老板他妈,遗憾止步三面;
不招属猪的,因为老板做的行业和粮食有关;
不招老家在沿海地区的(大点的河也不行,故我的松花江老家被 pass),因为老板命里犯水;
招聘需求里写明要会品茶(是个技术岗),朋友因未能答出茶桌的木头被淘汰(某大型金融企);
要求女性有两个孩子,但两个孩子的生日时辰加起来不能超过某个数字(我忘了是什么原理);
要求生日在 4 月,阳历的不可以,要农历;
……
我打这段的时候真的忍不住一直在笑,在潮汕做 hr 是不是这世界上最快乐的职业?
焦虑最常见的原因,是没有意识到努力是一种天赋
@写不出稿苏见祈:焦虑最常见的原因,是没有意识到努力是一种天赋。
首页有一位我很喜欢的博主在谈及自己的努力时,提到了一个概念:“exp 比 money 更吸引人”。
即对于他而言,在工作中的努力并非由金钱驱动的,而是由工作带来的成长乐趣驱动的。
比如面临工作中的辛苦和挑战,他的想法是:我又可以玩出很多新花样了,玩得开心还给我钱,还有这种好事?
无心插柳柳成荫,在这种心态下人的成长速度是很快的,最终也能挣到更多的钱。
当然了,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评论里果然有很多人质疑他只不过是不差钱而已,但我能理解这种努力的心态。
其实,成就感带来的愉悦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 因为每个人上学的时候,应该都解过数学题。
之前提到过,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很糟糕。但就算是我这么个后进生,也不止一次地体会过绞尽脑汁地思考之后终于解出题目的成就感。
如果说要描述当时场景的话,大概是恍然大悟之后狠狠拍了一下书桌,或者因为太过激动甩掉手里的圆珠笔。
学生自然是没有工资的,解开题目收获的反馈,就是经验值增加的快乐。
可以想象,如果我能通过努力不断地解开数学题,不断地获得成就感的刺激,那么会有两个结果:
我会为了追求快感一直做数学题,成为一个外人眼中 “自律” 的好学生;
以及,我的数学成绩变得很漂亮。
但这两件事都没有发生,哪怕我很想做个好孩子。
因为我的数学天赋所限,简单说就是因为我比较笨,我能够解开的题目是很少的。
作业本上当然不止有一道题目,一次能够获得成就感的体验,同时必然还伴随着五次十次再怎么努力也徒劳无功的失望和叹息。最终,大脑总结了努力之后的结果:
一无所获,还白白受苦。
学渣和学霸,是因为平时是否努力拉开了差距。
而学霸们,为什么总是那么努力呢?
与其说那是基因对延迟满足能力的决定性影响(有研究证实过这一点,字面意义上的 “努力是一种天赋”),我更愿意相信的是,那是因为学霸能在努力中不断获得情绪上的快感。
因为前者实在也太令人绝望了。
一个人是否能坚持努力,取决于他能够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多少正反馈的情绪激励。
而正反馈的频率,取决于他学习新技能的效率,即天赋。
事实并非那句流传甚广的口号 “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还无法和人拼天赋 “,而是 “以大多数人的天赋程度,还无法和天才拼努力”。
我们努力用的是意志力,是长期零反馈的强迫自律,天才的努力一步一景,享受不断收获的成就感。
这根本就不是双方在 “拼”,而是一方在玩命,一方在享受,双方根本就不在同一个赛道上。
所谓 “exp 比 money 重要” 的成功路径,是正确的,但也只能适用于只要努力就能获得 exp 的人。
有一种说法是,焦虑的来源是对自身过高的要求和现实的懒散形成了一种比较,当两者不能契合的时候,人就会产生负面情绪。
这诚然有一定道理,但还没有把问题说透。
“对自身过高的要求”,是来自对身边最努力的那群人的印象。看着身边的某些同龄人呕心沥血地努力上进,就觉得是人就都可以那样,自己当然也可以。
问题在于,每个人的思想和意志,都是来自之前的人生中不断试错的经验和教训。那些玩命努力的人,必然是在过去努力的过程中获得过很多的回报,这些回报又激励他们重复之前的行为。
你以为是主观意志让他们坚持努力的,不,是不断成功的客观事实让他们坚持努力的。
显然,并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 “客观事实”。
写了这么多,是想请大家放过自己,不要非得逼着自己比别人优秀。
不知为何,所有人非常热衷和别人比较。只要一个地方比不过,就焦虑,就压抑,就觉得都怪自己。
事实上,考虑到越来越高的抑郁比例,和越来越多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人,我甚至有一个想法:
人为之焦虑和自责的 “懒惰”,很可能是大脑本能的解压和自救行为。
首先,所谓 “优秀” 的标准只是某一种价值观定下的标准。并不是在所有人身上,“优秀” 都能等同于 “人生意义” 的。
其次,根本没有人在意这样的比较是不是公平。
每个人都往死里折磨自己,质问自己为什么不努力,为什么不能白天上班晚上读书,为什么不能坚持健身,为什么不能像别人一样自律又上进。
可你知道那个 “别人” 健身的时候整个身体都舒畅又愉悦吗?你知道对那个每天读书的来说,“充实感” 的快乐是要超过刷剧和睡懒觉的吗?
一个能从运动中获得快感的人,和一个运动的全过程都很痛苦的人,瘦下来需要的意志力,是一样的吗?
忽略客观规律,忽略别人拥有的客观条件,却用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然后焦虑自责,这实在太欠缺公平。
有人说,天才不是练一个小时顶普通人练一礼拜,而是同样每天练四小时,天才能达到普通人达不到的高度,以此来证明天赋只能在努力之后产生作用。
不,天赋不是这么生效的。
把 “每天坚持四小时” 这件难事变得没那么难,才是天赋的强大和可怕之处。
努力就是天赋,天赋就是努力,它们只是同一个结果的两种不同表述而已。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逼自己必须活得像个天才。
那会把自己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