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有:看了上条聊 “凭什么几代人积累,不如你寒窗苦读” 的评论区,我的感受是: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些人出生在罗马,这没错。
但现状是 —— 很多出生在孟买的人,误以为自己出生在罗马。
这些人强烈要求不让别人去罗马。并且认为别人都很羡慕他版本的 “罗马”。
@韩松落:小红薯上有个博主叫 West 就是东西,有一天说起阶级,粉丝里有人被伤害到了,就问他是不是完成了阶层跨越,结果他的回答是:你能看到我,我们就是一个阶级。
属于深话浅说了,非常深的话,非常浅地说了。
原话是:
你在小红薯上今天看到的所有人,不管是这个小姑娘买了几个爱马仕,明天又去坐商务舱,后天又坐在游轮后面拍照,你能刷到他,你们就是一个阶级的,你能理解她为什么拥有这些,她也依然理解你为什么羡慕这些,她就是做给你看的,你们相互能理解,你们就是一个阶级的。
@何不笑:汤姆汉克斯参演的猫王传记《Elvis》里有个桥段好玩:
猫王刚开始走红时,汉克斯演的经纪人便开始让他代言各种商品和自己开发的周边,有一种周边是戴在胸口的那种徽章,写的是 “我恨猫王”(i hate Elvis)。猫父不解,汉克斯解释说,不能光挣粉丝的钱,总会有人恨他的,你改变不了,但不能让他们白恨,得花钱恨。
@洋葱编委会:网络神言论:从 “内卷” 到 “摆烂”,都没有摆脱单一评价标准。现在网络流行语不叫 “内卷”,改为‘摆烂’了。“内卷” 的网络释义大致上是说,内部竞争激烈,但总体上停滞不前;努力没有止境,却不太能看到效果;“摆烂” 的网络释义则指,事情已经无法向好的方向发展,于是,就干脆不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而是任由其往坏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表面上看,“内卷” 和 “摆烂” 这两种行为是相反的两端,一个过度努力,一个完全放弃。但细想一下,从 “内卷” 到 “摆烂”,可以说都没有摆脱单一评价标准。它们其实共享一个精神内核,都在表达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与 “躺平” 差不多。
讲个事情。几个月前某天深夜,我们三个老兄弟在一起。大哥对二哥说,你投资一定要注意,远离那些每天负能量满满的。我没说话。老大继续说,我都统计过了,朋友圈和群里每天那样的,做啥都不行。投了他们就亏。切勿对号入座。但这段话太真实。分享一下。(@sniper-china)
@顾扯淡:知乎上有个讨论日本为啥不怕文化入侵的回答挺有意思。
说大家都吃过咖喱饭,咖喱猪排……
日本人甚至把咖喱饭当成妈妈的味道,还把咖喱连锁店开的到处都是,但仔细想想咖喱从制作到调味都和日本传统饮食无关,是地道的印度菜………
也没人觉得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原来的和食被打压了,日本文化输了…
@风中的厂长:我发现一个现象,不论线上还是线下,大平台,大商超,都是拿大品牌吸引流量,收割小卖家。
大品牌自带流量,不论是天猫京东还是各大超市,入驻成本都很低。平台再补贴一些,把消费者吸引进来。
那平台靠什么赚钱呢?当然是广大小卖家。
小品牌进去根本没流量,你想要有流量,只能拼命烧钱,再给你赛马机制,谁烧的多好位置给谁。
线下更夸张,某连锁便利店,如果你是小品牌,单品条码费一年就要几十万。某生鲜超市,对小品牌的提成高达 45%,生鲜哪来这么高毛利?所以大多数还是被割了韭菜。
说来说去,小品牌越来越难,要想不被割韭菜,目前也只有两条路,要么去有红利的新平台,要么自己做网红,把流量成本降到最低。
秘密
如果你取7部《哈利·波特》书名的第一个字,会拼出一个秘密信息:
哈哈哈哈哈哈哈
心态
我对夏天说:我们就到此为止吧,你走吧。
夏天对我说:不知好歹,身在伏中不知伏。
赚钱
我问闺蜜有没有什么副业,下班了弄弄,一天搞个十几几十的。
她说最轻松的就是不吃晚饭。
类型(一)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人会在微波炉还剩一秒的时候关掉它;
另一种会等它响完。
类型(二)
世界上有三种人:
会数数的人和不会数数的人。
难题
问:毛毛虫的英文是什么?
答:Qmmmmmn
区别
女:我妈不容易我要好好对她。
部分男:我妈不容易你要好好对她。
变化
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爱一人。
现在地铁很快,一节车厢看上六个人。
真相
大多数人穿得不时尚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风格,而是因为他们没有钱。
意外
刚在一起不久,晚上不敢一个人去公共洗手间,让他在外面等着。
结果出来以后他想开个话题,对我说:“嘿,你尿得还挺响。”
离谱
家长A找到家长B说:“我发现你儿子和我女儿玩医生游戏!”
家长B:“天哪,难道那孩子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
“他做了!他收的诊疗费高得离谱!”
状态
海森堡被警察拦下,警察问:“你知道你的速度有多快吗!?”
海森堡回答:“不,但我知道我在哪里。”
投入
第一次去玩剧本杀,我还在读剧情的时候,有个人突然就给我一巴掌说我对不起她。
贴心
我的同事上着班呢突然开始爆哭,说是男朋友和她提了分手。
领导走过来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上班的时候不要看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