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果
“有空吃个便饭吧”,这句话估计会从杭州本地话语体系消失了。
怪事
我有个住在余杭的朋友,家里养了条狗,他说这狗以前不爱喝水,让他很苦恼,结果这两天疯了一样喜欢喝水,他开始还疑惑,现在终于知道为啥了。
他还说家里水龙头流出半片小辣椒,他不知道哪里来的,他也不敢想。
对策
问:如果全世界的异性都爱上了你,你会如何?
答:只有我还记得小时候的梦想—-让他们一人给我两块钱。
反思(一)
突然觉得人的密封性真好,街上每个人都带着屎走路,却没有屎味。
反思(二)
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泰山》是好莱坞难得角色没进行 “种族替换” 的电影?
本质
发现自己是NPC的更多证据:
1.站太久会自动触发待机动画
2.只有对方先开口才会接话
3.走路速度不稳定,速度忽快忽慢
4.被重复互动时会循环台词
5.找我帮忙时会无条件尾随你
6.一问就疯狂输出背景设定
7.偶尔被门框卡住动弹不得
8.就算你扛着尸体和我直线距离<10米也触发不了警觉
9.血条薄得像纸
提醒
珍惜向你借钱的人,因为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见到TA了。
结局
5岁的小孩在我用电脑时走到我旁边,问:“你在玩什么游戏?”
我:“缴水电费。”
他:“你赢了吗?”
我:“没有。”
知识
牛肉和西红柿不能一起吃。
因为西红柿是红的,牛肉会在肚子里撞你。
相似
生活就像一盘国际象棋:
我不会下国际象棋。
现实
前些天看到了一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95%的男性,你让他自己一个人花200-300去下馆子吃一顿饭,他都不知道吃什么。
“AI 登月时刻”,OpenAI 模型摘取奥数金牌
OpenAI 的新推理模型在 IMO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冠军级成绩!
2025 年 IMO 赛题涵盖了博弈论、数论、函数、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等多个方向。ai 参与解答的过程挺公平,断网参与,纯考验模型内嵌的推理能力,不能联网抄作业。
模型在两个 4.5 小时的考试时段内,不能使用任何工具和网络,只能凭借自身对题目的理解,用自然语言写下完整的证明过程。最终,openAI 新模型只错了一道题,做出了前 5 道题,取得惊人的高分 35 分,竞赛满分 42 分。
这件事我看到一批 it 大佬在转,比赛中公认的那道难题,据说只有大约 6 位人类参赛者能够解出,其他的大模型搞压轴题全部都是 0 分,包括 Gemini、DeepSeek、Grok。。。
OpenAI 新的超强模型虽然同样在这道题上折戟,但是还是很超预期。除了这道涉及图形组合数学的第 6 题之外,大模型在数学领域已经全面赶超了人类选手。
回想我们上学的时候,奥数竞赛的那批人一直是最强的群体。现在,大模型已经能够在这个领域取得如此成绩,搞竞赛的意义一下低了很多很多。
竞赛非常像另类的填鸭教育,炒股票是十死一生,竞赛是百死一生,大部分人搞竞赛毫无意义,这次 GPT 攻克了奥数,尤其是在推理模型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的突破,对教育的影响蛮大的。
AI 已经成为我们最强大的外脑,它可以非常出色地帮助我们完成这些任务。如何善用工具,比单纯死记硬背更重要。AI 突破奥赛之后,现在那些奥赛训练反而变成了机械的刷题,重复劳动这个事情,你怎么可能搞的过机器。。。
与其如此,不如更早地教育和引导小朋友做出有用的项目,更好地利用手头的 AI 工具,这门课其实远比奥赛本身更有意义。
小朋友真正需要点的技能点是语言表达、身体锻炼,再加上科学地运用外脑工具,这可能就足够了。
来源:搬砖小组
招工不能请亲戚熟人
@杭州金融女民工:亲戚之间,真的要非常非常谨慎谈任何有关利益的事情。
厨子高中同学的事儿。
这个同学,是做电商的,自己开个小公司,规模不大,加老板一共也才 10 个人,前几年效益好的时候确实赚到钱了,属于他们老家这一批同学里混得比较好的那几个。
这个同学有个亲姐姐,亲姐姐有个女儿,00 后,去年大学毕业,学校也不好专业也不好,找不到工作。他姐姐就跟他商量,让女儿去舅舅公司上班,从基层做起,工资奖金该怎么开怎么开,就跟普通员工一样对待。
结果,半年不到,舅舅就把这个外甥女赶走了,姐弟俩撕破脸,老死不相往来。
一问,这个同学说,再不赶走,整个公司要被她拖垮了。这个外甥女,来公司以后的一系列表现如下:
1、好吃懒做。一开始干客服,为了偷懒可以假装没看到消息;再换到运营岗,啥也不会还不肯好好学;最后只能安排打包发货,效率极低,尽想着偷懒了。
2、觉得自己是领导。在其他同事面前整天拿老板是亲舅舅说事,觉得自己皇亲国戚高人一等,啥也不会还敢指挥别人帮她干活。
3、不服管,爱顶嘴。哪怕是舅舅亲自带她,她也是一副整顿职场的派头,说不得一句,总是跟老板作对。
4、嫌工资低,总是要求加工资,不加就觉得舅舅在压榨自己,把自己当廉价劳动力。这两年公司效益本来就没那么好了,老员工都在降薪,你一个啥也不会的新人整天要加薪,这谁受得了。
本来这个同学想着就当养个闲人算了,毕竟亲姐姐的孩子,但是后来发现这姑娘对整个团队氛围负面影响非常大,大大提高了团队的管理难度,已经不是一个月白瞎几千块钱的事情了。
但是请神容易送神难,最后是顶着亲妈亲姐的舆论压力,硬邦邦把人给开了,到现在还被家里骂是无情的资本家,也就只能跟朋友吐吐槽,心理那叫一个憋屈。
以前是装修不能找亲戚熟人,现在还得加一条,招工更不能请亲戚熟人
线上沟通难得多
@站长在南方:今日与朋友晨聊,get 到线上沟通与线下沟通的重要差异,分享记录一下:
总的来说,线下沟通容错度比线上沟通高得多,更适合大多数人。
线下沟通中,你可以动用你的语言、神情、动作、语气所有环节去表达自己,而且就算你说错了,对方基于善意或者沟通目的,还是会努力从你一堆乱七八糟的话里 get 有信息量的东西。
但线上沟通就不一样了。它没有温度,也因此理性部分得以更多裸露。人们更看重智识上的同频。表达是否清晰、准确、流畅,非常影响工作推进。如果工作密度很高,人们更没有耐心从你破碎的逻辑中寻找答案。
结论:要解决具体问题、促进关系,就尽可能线下沟通。要筛人、识别与这个人是否 match,要多一些线上沟通。
也可应用到情感关系中:异地恋主要是线上沟通,在情感交流中出问题是常态。
反过来说,如果异地恋都能顺利的话,那两个人至少在精神层面是合拍的。哪怕线下有各种生活习惯的摩擦,也不是大问题。
临床类专业今年分数都出现了下降,什么原因呢
@张雪峰老师:临床类专业今年分数都出现了下降,什么原因呢。
@AnthroMindXX: 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得读研,读研了找不到好工作,得读博,读博能有机会得到好的工作,但也不是 100% 确定,因为博士太多了,竞争非常激烈,有了工作以后还得熬,综合实力各方面不错的熬到 40 才算熬出头一点,18 岁到 40 岁,大部分时间处于相对低收入状态,但也没有人能保证你到 40 那年就能熬出头。找工作那一步以及工作评级晋升环节,就不是看分数看能力了
@北漂民工的日常: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一个事情的久期拉太长,变数就多。这就是为什么长久期债券比短久期债券的票息要高,期限利差就是对确定性的定价。
@篱与狸: 只想提醒学医的孩子,学医你不仅要卷临床,同时你还要卷科研,要肯付出这精力,你干其他哪一行都能成功并且在相对年轻的时候就赚到钱。
@杨万赟: 个人感觉有以下几点原因 1. 内卷严重。大家为了获得更好待遇,开始学历(包括但不限于)内卷,压力很大。 2. 就业压力大。每年毕业大学生数量多,就业岗位竞争大,往往都是一岗难求! 3. 工作强度高。医疗行业工作强度高,往往都是随叫随到,长期一线,高强度工作,有时候还得不到病人和家属理解。
@木头人在唱歌 – 1372: 规培三年出来,三十岁了,跟我说工资 2000,这谁受得了!
@晔兮如华 886: 我这样和您说,除了医院领导劝自己家娃学医,其他普通医生没有一个想孩子做医生牛马的,尤其是董小姐事件后更拉开了黑幕!
@手机用户 2689768730: 集采,医保也没钱,三明医改,医护工资奖金持续下降,学啥呢,性价比持续走低,如果实在没有别的选择,熬下去也饿不死一般也发不了大财
@C1-LBRJ617: 翻了一两百条评论也没人说清楚。其实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心理和物质上能承担这个路径的家庭越来越少了
@LillianeJ: 越来越卷了,留大三甲要做博后,三年一考核,达不到要求就走人或降级,哪怕是辅助科室也是如此
即便是说坏话的外媒,也默认了一个事实:这个水电站就是干的成
@李建秋的世界:#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
知道这个水电工程在舆论上有什么特殊的吗?
外国可以随便说坏话,但是即便是说坏话的外媒,也默认了一个事实:这个水电站就是干的成。也就是无论是谁,都没有任何人质疑老中能把这个工程干成。
把工程干成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你就说说目前英美有多少工程烂了?
英国:
HS2 高速公路,烂尾。
Crossrail 预算超支数十亿英镑
Hinkley Point C 核电站,原定 2025 年运营,目前延迟 2029-2030
泰晤士河下穿通道原计划 2026 年开工,被推迟至少 两年,推迟至 2028 年启动
A9 双车道升级工程,从 2015 年启动,原设定在 2025 年完工,延迟到 2030
M8 高架桥维修工程,原定 2024 年完工,迄今为止没施工。
Northumberland Line 铁路复兴工程,原定 2023 年开通,延迟到 2024 年,又延迟到 2025 年,现在不知道什么时候搞完。
这股歪风都已经刮到德国了,德国本是制造业国家,按道理说不会搞成这样,现在呢?那什么柏林勃兰登堡机场我就不说了,就说现在的几个:
斯特加特 21 铁路枢纽,分阶段启用推至 2026–2027 年,成本翻倍
连班高速 A20 北线多段审批延迟,达不到在 2030 年完工。
Neckar 大桥计划 2026 年完工,现在推迟至 2030 年
Fehmarnsund 隧道施工启动延迟至 2026 年,铁定延迟。
20204 年计划维护 280 座桥,实际上只完成了 60 座。
13 万座桥梁,上千座目前处于危险状态。
铁路和轨道升级计划一而再再而三延迟,德铁能好吗?
北–南输电干线 SüdLink、海上风电接入等关键工程延迟高达两年
美国,我就不细说了,主要是因为太长了。
很多国家的自来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
@广州杨向宏:很多国家的自来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绝对不可能含有粪水,所以没有诞生类似娃哈哈,农夫山泉这样的首富。我在国外住过,这是真的。
地下水不能喝,自来水都要过滤,国情决定,卖水肯定能卖成首富
@走出三峡 3: 关于自来水,闲扯几句:
欧洲国家自来水直饮的历史已经有一百多年。如果谁现在敢说大国的科技水平和国力不如一百多年前的欧洲,被打出屎来肯定不冤吧?但自来水水质就是达不到别人那时候的水准。这事你可以细品,像杭州市品粪水那样品。
另外,作为曾短暂接触过直饮水行业的前产业界人士,我还有话说:
全国生活用水总量约 930 亿吨 / 年,以财力而论,把全国所有自来水厂改造成超滤、部分发达城市纳滤水平的直饮水,只需花费 2-3000 亿,这里面打进了至少 30% 的冗余系数,毕竟要适当考虑一些因素;用这种工艺,吨自来水处理成本比现在增加 5-10 块。窃以为:这种自来水水质,才勉强配得上如今的大国地位。
即便把全部自来水厂改造成纯净水等级的反渗透处理工艺,投资总额也不过 6000-8000 亿。几十个像西藏在成都建的老干部修养基地的钱就够了。只是这种工艺的吨水成本可能达到 40-50 元,属实就有点超越发展阶段了。尽管有些重点供水连洗澡洗菜冲马桶也已经在享受这种供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