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每天看一看总有新东西

微语录精选:我以为世界会永远是这个样子

失败

我的卡被偷了,整天都有人在试图通过某种系统购物。

花15000元失败了,10000元失败了,3000元失败了,90元失败了,50元失败了。

没想到我只有3元。

你找错人了,混蛋!!

对策

问:我老公月入7万,但很懒,什么家务都不做,我该怎么办?

答:给他请个月薪7000的保姆,再跟他离婚,看他一个月6万3怎么生活。

现实

上课最有安全感的时候,就是抬头发现,全班都趴在桌子上睡觉。

时间

我的大脑是这样运作的:

1970年是30年前

1980年是20年前

1990年是10年前

1995年是10年前

2000年是10年前

2010年是10年前

2015年是5年前

2017年从未发生过

2018年是两年前

2019年是去年

2020年也是去年

2021年是几个月前

类型

世界上有两种人:

手机电量80%:充电一下快没电了

手机电量3%:应该还能再撑一下吧

反思

食谱中不仅应该包括精美的菜肴,还应该包括你烹饪后必须清理的脏乱的照片。

套路

同一个老婆,同一个儿子。

但凡老婆张口“我儿子…”不消说,儿子有好事要出现,而且是她夙兴夜寐,严加督促的结果。

一旦老婆张口“你儿子…”不消说,儿子有坏事要发生,而且是我不理家务,疏于管教的结果。

 

罗马仕一开始没意识到京城大佬的牛逼

一代神充罗马仕,几乎一夜之间快搞没了,速度快的超出所有人想象。

有新闻说从 7 月 1 号开始,罗马仕全面停工停产,员工工资就发到今年 6 月份为止。他们公司法定代表人那位置,短短几天时间里换了好几个人。经销商被迫卖充电线,在想尽办法来降低亏损。

复盘整个事件过程,局长感觉非常炸裂 + 奇葩。

1)6 月初时候,北京 21 所高校突然发通知,立刻停用罗马仕 20000 毫安充电宝,原因是这玩意儿会自燃。有学生凌晨被枕边充电宝的火苗烫醒,烧了蚊帐被子,两桶水才泼灭。

2)很多人以为罗马仕会进行技术核查,没想到他们第一时间搬出法务部,选择和 21 所京城大学硬刚,要起诉它们损害自己商誉。

简单图床 - EasyImage
3)罗马仕可能一开始没有意识到这些高校都有法学院。

换句话说罗马仕法务将单挑:北大法学院、清华法学院、人大法学院、中国政法、北师大法学院、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公大法学院、以及北航、北理、央民、央财、贸大等高校法学院。

要知道这些京城学校的教授很多都是制定法律的参与者,这些教授不少是法院或者事务所所长或者律师甚至还有法院的人。

甚至罗马仕自家法务部都有人从上面高校出来的学生。

4)本来想着学校是软柿子,才两天时间罗马仕就发现自己踢到钢板了。打不过后又光速滑跪,加上此时舆论开始发酵,罗马仕只能紧急宣布召回近 50 万台充电宝。

5)接下来罗马仕骚操作真是叹为观止。召回充电宝竟然让用户自行寄快递,这哪个快递公司敢收?后来改方案,让用户先把充电宝电用光,然后泡盐水里 24 小时(让盐水慢慢放电,耗尽能量降低爆炸风险),再寄回。有人试了,确实能弄死充电宝,但操作即复杂又滑稽。

安克就聪明了,先给用户寄个防爆袋,让用户把充电宝装袋子里再寄回,安全多了。

然后就是罗马仕充电宝 3C 证书几乎全数被撤销。

6)此时舆论在全国爆了,民航局补刀,6 月 28 日起,无 3C 标识或被召回的充电宝禁上飞机,机场安检直接拦罗马仕。

7)祸根一开始锁定供应商电芯厂安普瑞斯,安普瑞斯是头部电芯厂,客户包括小米、安克等大牌。

最最最后面又锁定江西小厂,因为安普瑞斯居然外包给给江西小厂。。。。这家小厂私自替换电池隔膜原材料,导致隔膜绝缘性能下降。违规隔膜在长期使用后易被锂枝晶刺穿,引发正负极短路,极端情况下导致过热、燃烧甚至爆炸。

现在行业普遍贴牌代工,品牌方压根不查电芯来源,导致供应链像叠俄罗斯套娃,炸一个全塌。

最后:

罗马仕事件告诉我们,干掉你的,不一定是你的同行,也有可能是法学院教授。

它真把自己当资本大佬,只不过是大点的羊儿踢到钢板,变成烤全羊。

可以往更深一层去想:这是卷价格卷出来的重大事故,导致企业面临倒闭,也导致整个行业失去了信任。

前段时间,国家就要求汽车停止内卷,不能一味价格战。因为价格战打到最后必然是偷工减料,最后用户的安全得不到保证,行业也会被损害。

不管哪个行业,不是价格最低越好。

来源:贩财局

 

肥胖指向的不是个人的懒惰,是生活和精神受到的挤压

@有效改善腋毛分叉:其实人人都知道少吃深加工食品、多吃原型食物、多吃新鲜瓜果、不要吃宵夜、零食和奶茶就能痩哇,这个甚至不是一个需要科普的事情,而是你给任何一个现代人看,你面前有一盘新鲜生菜配刚刚出炉的两个苹果烤鸡腿,一碗白米饭,甚至再给你配一碗刚刚拌好的凉拌火腿青瓜豆芽菜,另外一边是一盒浇满芝士和琥珀酱的炸鸡炸年糕以及一杯奶茶,都能吃饱,所有人都知道前面的那个搭配吃了不会胖、皮肤会好啊。

问题是能够面前都能吃上前面那个套餐那样的食物,三餐都这样吃背后的代价是什么?是谁在每天都要在厨房耗上两个小时制作这些新鲜的、成分干净的食物?要追问这个问题。

我以前有段时间就是坚持上班带饭的,我甚至无法忍受隔夜的食物,我会将肉类提前一晚腌制好,提前一晚洗干净生米放在电饭锅里预约时间,第二天九点上班,但是我七点半之前就要醒来洗漱再在厨房忙活,我才能让自己一边上班一边还能吃干净少油少盐的新鲜家常菜。

然而即使我七点半起床,我做完饭之后甚至是没有时间去清洗我用过的厨具和砧板的,都是家里人起床之后吃了早餐顺手收拾的。

所以肥胖指向的不是个人的懒惰,是生活和精神受到的挤压

 

这一代小孩的精神压力之大

@楚团长聊聊天: 昨天和我司 00 后小朋友聊职场规划,切身感受到了这一代小孩的精神压力之大。

理想是一种奢谈,目标缺失大概是这一代人的精神亚健康。包办的温室环境,让人在成长的环境中,缺少独立决策与承担后果的机会。

走上社会之后,面对现实压力和无限选择,脱离被安排之后,自然而然的就进入到深度迷茫。

我讲了一个核心观点,要给自己树立构建核心能力的目标。

在我们年轻时候,一个令人艳羡的打工履历是这样的:22 到 24 岁从互联网小厂入行;三年之后带着职业技能进入大厂的业务部门成为骨干;在三十出头的年纪换一家大厂拿百万年薪,成为人生赢家。

不需要特别高的起点,按部就班的享受行业红利,就可以拿到还不错的结果。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份严丝合缝且有规划的职场履历。

现在回过头看,这一切都是虚妄,核心在于一个蓬勃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周期,创造了无数的就业需求。时代的浪打过来了,只要拿个盆站在岸边,就很容易接到水。

我现在的认知是:在乱局中养活自己,靠的不是运气、履历或浪潮,而是你能反复打磨的核心能力。

履历不那么重要,浪潮其实也是最重要的;某种意义上,连运气都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你能否独立解决问题、为别人创造价值 —— 这才是属于你的护城河。

这个 “核心能力”,包括两个层面:道与术。

“道” 是价值判断,是你做事的出发点和判断力;“术” 是技能技巧,是你能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的能力。

而 “术” 是最先可操作的部分。对我们做内容的人来说,术就是选题能力、结构力、表达技巧这些基本功。它们的底层,是理解力、结构化能力和反复锤炼之后形成的 “内容判断力”。

这些东西,不是天赋决定的,是可以训练的、可以优化的、可以持续叠加的。

术是要靠练习的,想要拥有超越平均水平的能力,就逃不过那专注的 1000 小时(是的,不用 1 万小时,只需要真的专注的在某些工作上,用正确的方式投入过 1000 个小时)。

你认真写过 100 篇内容,就会知道选题是怎么一回事;你剪过 50 条短视频,就知道情绪节奏怎么踩;你跑过 20 次数据复盘,就会看懂一个作品的生命周期。

绝大多数人,其实是根本没有完整投入过这 1000 小时的。练得够多,才会有庖丁解牛的畅快感。很多时候,人都容易陷入自我感动的轻佻中,觉得自己懂了,觉得自己努力了,没有以结果为导向。

把术修炼到位的核心标志是,有自信能复现结果。知道为什么成,也知道下一次怎么复制成功。

这时候你才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业务能力,而业务能力一旦进入 “可控状态”,人的精神状态也会随之稳定下来,不再依赖外界的反馈来决定自己行不行。

这个时候价值判断就会从内心中诞生出来,知道该做什么,不去做什么。

这是 “道” 的雏形。它不是哪本书里的教条,也不是哪位前辈口中的人生真理,而是你亲手打磨出来的方向感。它来自你对工作的掌控感,来自你在混乱中找到秩序的能力,也来自你一次次面对诱惑和焦虑时,依然能做出自洽选择的自信。

这一切都构建于拥有核心能力的基础之上,今天的年轻人,可以多花点时间思考,到底自己准备具备哪些核心能力,并准备付出怎样的努力。

我昨天给小朋友说,你可以给自己树立一个两年的目标,在我们这家小公司,两年之后,成为一个成熟的资管行业内容创作者,这意味着要拥有两项基础能力:内容的结构化表达、资管行业的深度认知。

一切工作和学习,都以这个两个目标去努力。

有了目标,自我驱动力才会发生作用。在生产效率极度发达的今天,只要一个人有内在的自我驱动,他就一定能够快速成长。

 

我以为世界会永远是这个样子,直到从某一天开始,世界突然剧烈的变大了

@小约翰可汗:大概五年以前,有一个段子真实的发生在了我的身上。

当时的我还在北京,刚刚离职,可以说算个职业自媒体人(主要做知乎和头条),有一次,一个做知乎商务的朋友问了我一句让我记忆犹新的话 ——

“那你父母知道你现在在外面做这个吗?”

听完这句话,我一瞬间恍惚觉得我应该去自首。

这句话虽然听起来非常搞笑,但其实比较符合当年的环境 —— 哪怕在五年前,在很多人眼里,全职做自媒体也是个不太靠谱的事。当然了,在如今其实也不一定靠谱。

2015 年我高中毕业,彼时的公众号还处于新兴阶段(至少对于我们这一代学生来说),如果说让当年的我去猜测我未来会做啥职业,我无论如何想不到未来能做什么自媒体 —— 毕竟人无法想象自己未曾见过的事物。

作为 95 后,我们这一代人有一段后无来者的幸福经历 —— 我们是最后一代经历过 “前信息化时代” 的人,我们知道移动互联网诞生之前,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在抖音上,最近很流行 “梦核” 主题的视频,它回忆的全都是智能手机诞生之前我们的童年记忆 —— 在我小的时候,我们的记忆都是 “线下” 的,我们玩 “pia ji”(不知道你们那里怎么说,一种纸牌游戏),玩悠悠球,玩各种玩具。课间是所有学生都要去操场的,我们玩一种拍手游戏(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是一种非常好玩的线下竞技游戏),我们买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小东西,带迷宫的格尺,可以组装的铅笔,有橡皮泥,有怪味豆,有牙签做的小纸伞,还有超级缩小版的《阿衰》漫画。我们的笔记本上印着粉红的小狐狸,印着纸盒子组成的小人,《泡沫之夏》的封面是动画版的帅哥美女、《冒险小虎队》要带着一个解谜的卡片。

我们并非没有网络,我们有电脑,它只有周末的时候才允许玩。我们玩 CS,跑跑卡丁车,天龙八部,QQ 堂,大话西游等等等等。它是一周生活最好的点缀,是我们课间最有滋有味的谈资,是我们对假期的期盼。我们不可能把玩电脑的时间留给游戏以外的东西,哪怕打开网页,也是为了玩 4399 小游戏。对玩游戏的期待,和每天真实的触感,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生活,构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直到今天,它依然构成了我精神世界的基底。

我们不会因为没有智能手机而痛苦,因为人不可能因为失去自己没见过的东西而痛苦。我们不关心北京,不关心上海,更不关心外国,我们不知道什么是 vlog,更看不到世界另一端的人是怎么生活的,那与我们无关,那离我们太远了。

当时只道是寻常。

我以为世界会永远是这个样子,直到从某一天开始,世界突然剧烈的变大了。

智能手机的诞生,让互联网如骑兵冲锋般撞入了我们的生活。这是 21 世纪的魔法 —— 两个本来完全不应该有任何交集的人,居然可以对彼此产生直接影响。

智能手机链接了一切,他链接了我们的衣食住行,占据了我们大量时间,让我们将大量的精力用来关注本不应该和我们产生联系的人和事 —— 这不是一件坏事,但它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生活开始围绕着手机转了。

如果要做一个对智能手机认知的代际划分的话,其实有一个简单的方法 —— 举起你的右手,做一个 “打电话” 的手势,如果你是翘起了大拇指和小拇指的话,那说明你经历过 “前信息化时代”,而如果你的手变出一个平板的手掌,那你就是智能手机的一代了。

在 2025 年,后者的人数应该还不算多,但他们终将成为世界的主流。

相比于我们这些前信息化的时代的遗民,“智能的一代” 有着远超出我们的见识。我 2015 年才第一次坐飞机,在此之前,我对坐飞机是什么样子是没有概念的。但我相信,“智能一代” 绝不会像我一样无知,只要你打开手机,你甚至可以看到湾流 G550 是怎么坐的 —— 在现代社会,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可以看到欧洲留学的 vlog,可以看到南极探险的节目,可以看到核潜艇,超级碗,时装周,绝命毒师,KPOP,俄乌战争,苏联解体,鱿鱼游戏,纳斯达克指数,太平天国,苏丹饥荒和贝索斯大婚,只要他打开手机,他可以看到整个世界。

在我小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地图。我最早玩的是泡沫做的中国地图拼图,熟悉到最后我可以闭着眼睛用手摸出每个省的形状。我把地图看的都快包浆了,我熟悉中国每个地级市的位置,熟悉世界每个国家的首都 —— 然而,一切也就仅此而已了。你如果问上小学的我,对云南大理,日本京都,巴基斯坦卡拉奇,美国芝加哥,尼日利亚拉各斯有什么印象?我能回答你什么呢?

零。

什么都没有,我对世界一无所知,因为没有渠道。

但是,在 2025 年,如果有个同龄的孩子,他可以轻而易举的知道以上的一切信息,不费吹灰之力。

如果用游戏做比喻的话,就是我还在新手村徘徊,但他已经开了全图。

对于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来说,这是时代的馈赠,是巨大的优势,是移动互联网给予他的暖心礼物。

但是,这真的就是一件完完全全的好事吗?

恐怕不一定。

在很多时候,无知也是一种幸福。

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世界是从小到大的,如果用游戏来比喻的话,我们的世界是探索模式,从暗到明,从新手村开始,不断增长见识,这个探索的过程充满了快乐。

而对于早早开了 “全图” 的一代,他们的世界,却有可能是从大到小的。

世界再大,每个人也只能走小一段路而已。

在信息时代成长的人们,需要面一个尴尬的事实 —— 他们无法体验每种人的生活,却早早的见证了每种人的生活。这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 —— 将别人得到的,视为自己失去的,而这有可能会让人痛苦。

但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生的旅途是由自己选择的,本不该受别人的影响。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于爆炸的时代,太多冗杂的信息填充了我们的生活,这些信息干扰了我们的经历,以至于让很多朋友都忘记了 —— 人生的路是自己走的,不要让噪音影响你的选择。

过去五年来,我写了上百个不同的国家和人物的故事,如果你看过我的视频的话,相信你也会感叹: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精彩,人类的经历居然可以如此的丰富。

但正如大家所观察到的,在 “通辽宇宙” 中,如果说 “通辽狠人” 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的话,那么他们其实只有一个共同点 —— 执行力强。他们想到了就去做,不会受外界的干扰。

这就是在我即将达到一千万关注时,我唯一想说的话 —— 在这个时代,如我这样的自媒体人,将大量的信息送入了你的手机里,但不要让这些信息构成你的世界,这会让你失去对世界的实感。我们真正能拥有的世界,是放下手机后的,眼前的这个物质世界,而不是在屏幕后面的那个赛博世界。

我能给大家提供的,也只不过是那个无关紧要的赛博世界里的一点点茶余饭后的娱乐而已,它严重受我个人精力和水平的限制,既谈不上多么精准严谨,也没有什么深奥哲思。它最大的作用,可能也不过是为你打开一扇求知的窗子,仅此而已,现实世界需要你自己探索,精神世界需要你自己搭建。

在《明朝那些事儿》的结尾,当年明月说:成功只有一个 —— 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

但是,我的态度可能悲观一点,我想起了《七宗罪》电影的结局 ——

“海明威曾经说:这世界是好的,是值得为他奋斗的。”

“我只同意后半句”

 

为什么网上对蔡澜的评价两极分化?

@奥卡姆剃刀:为什么网上对蔡澜的评价两极分化?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思想是否接受过社会主义改造。

我曾经感慨过,在迪拜参会时我邀请司机同桌吃饭,跟邀请方发生了争执,我认为人人平等工作也没有贵贱,吃饭应该同桌。

邀请方认为司机是下等外劳,没资格同桌吃饭,并半开玩笑地让我不要输出革命。

我突然意识到,从小接受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例如工作没有贵贱之分、男女平等、女性撑起半边天并不是全世界通用的,而只是中国人的意识。

世界上绝大多数地方,人是不平等的,工作是分贵贱的,女人是被物化的,剥削是天经地义的,甚至是一种恩赐。

香港没有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蔡澜的狎妓饮酒作乐,恰恰就是中国古人的名士风流,不仅不是奸恶之人,而是民众仰慕的偶像。

而接受且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改造的人,就会觉得蔡澜是个极度恶臭的垃圾。

突然意识到,70 多年前社会主义改造,是人类价值观的一次飞跃性进步,其重大意义难以估量。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哎呦不错往前方资源网 » 微语录精选:我以为世界会永远是这个样子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每天看一看总有新东西

每日福利TOP100永久地址/地址发布页

谢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