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埋员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听着就很励志,但是若改成 “三十年河南,三十年河北”,听起来就命很苦。
@Mirazon:当你做运动时,你会感到更虚弱,但你实际上正在变强壮。当你在学新东西时,你觉得自己很笨,但你实际在变得更加聪明。所以,当你在变好时,你一定会先变得脆弱,而这个脆弱的时刻,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的时刻。
@tombkeeper:石器时代部落里的勇士和普通人的生产力相差不会超过十倍。而今天科技领域顶尖人物和平凡之辈的生产力差异至少是百倍千倍。每次科技进步都会让人和人之间的生产力差异变得更大。未来这个差异还会继续增加。除非我们愿意放弃科技进步,否则,这个趋势不会改变,无论你开心不开心。
@财小僧:唉,这几年多少人醒悟了,才发现房是套、梦是局、自己是炮灰。
@i 陆三金:太痛了,有的人被 AI 搞到失业,有的人却账上突然多了 1 亿美元。
@卢诗翰:平庸的代价从未如此严厉,而卓越的回报也从未如此丰厚
@Value_at_Ris:各行各业都在发文反内卷,但根本是没搞清楚内卷的原因,给出的指导方案都是不要打价格战,难道企业是自己想少赚钱吗?如果收入端不调节分配,供给端不让出清,那内卷就永远不会停。
@运河君:只要赛道分的够细,人人都能够成为冠军。比如,我就是我家方圆 15cm 以内的首富
@爱就像刀不断刺痛我的伤疤:过度的担心是诅咒,过度的建议是否定,反复地确认是不信任。
噩梦
做了一个自己的年龄不是19岁,而是23岁了的噩梦。
吓醒后发现自己已经53岁了。
差别
男频:后宫三千不涉黄
女频:拥兵十万不涉政
杯具
吃了西湖醋鱼,花了五百八十。
八十买的醋鱼,吃一口倒西湖,让人罚了五百。
黑幕
我发现了几乎所有比赛的黑幕:
总决赛他们总是让亚军去打冠军,这样肯定要输呀!
反思
经常有人说“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我输在起跑线总比输在终点好,省了一顿跑。
失败
你凌晨才睡觉,早上在睡觉,中午在玩手机,下午还在玩手机,晚上接着玩手机,打红温了发一堆没用的战绩图,到凌晨就说我想被爱。
你去看过医生没有?
机缘
传说抓到纯白蟑螂就能获得幸福。但至今没有人抓到纯白的蟑螂,蟑螂刚刚孵化的时候是白色,但很快就变黑了。
这就是蟑螂告诉我们的幸福会转瞬即逝的道理。
逻辑
我有一个3L和4L的杯子,通过勾股定理就能得到5L的水。
应对
收到同事紧急通知,欠着我们工资的公司要垮掉了快去搬电脑。公司实木地板块被我连夜扒走。老板姐给我打电话说:“在监控看你连夜拆了地板,你可真不嫌累,平时没看你那么能吃苦…”我又返回去拆走了监控。
社交方式变了,电影也就完蛋了
@组织二号头目:我倾向于觉得,电影票房市场不行,跟电影质量关系不大,以前市场好的时候也是一堆翔里偶尔有个玉米粒。
跟短视频解说有关,但也关系不大。主要跟搞对象有关,尤其电影院的那些周边,饮料爆米花,贵到荒唐,暴利程度堪比毒品,主要是情侣买,甚至是刚约会的情侣买,确定下来关系后女的都不让男的买,觉得太离谱。
我专门问了一圈,尤其男的,要不是搞对象,进电影院是极少的,我自己也是这样,婚后就没咋去,主要是成本太高了,去一趟前后得三个小时以上,对于中年人来说太难了。也有少量票房是孩子贡献的,比如《熊出没》这种,比例不大,孩子也在减少。
电影院一直以来的主力都是搞对象阶段的小情侣,这些年搞对象活跃度明显降了,不仅电影这个依托搞对象的产业不行,其他类似的 “舔狗经济” 都不太行,大家考虑做生意的时候也注意着点。
@洗不白的墨克: 主要是时间,连续的 3 小时不间断的时间,在带娃以后根本不可能,如果要带娃看电影,那必须得是 5-6 岁以后才能看合家欢、动画电影,题材被大大压缩了。
@浅浅的 1977: 我不觉得跟这个有关,我谈恋爱的时候看电影,后来也一直看,有时候一个人也看,现在不怎么看纯粹就是因为电影太烂了
@好仁王老湿: 原因有很多,但其实更多还是娱乐方式的多元,不同年龄阶段个人的时间,都在被娱乐供给方厮杀式的争夺,电影竞争力不强了。最主要的就是短视频 各类手游 短剧 电子书等等。我们小区一些老头老太太麻将都不打了,看微短剧了。
@黑鱼要冷静: 提供一条思路,现在大屏电视投屏基本能达到家庭影院的效果。能自主选片,还能中途停止,看一半下次继续,从经济性和便捷性来看,除了科幻、战争题材外的大部分影片都被电视投屏替代了。
很多事情都是明知不可而为之
@成一虫:很多事情都是明知不可而为之。
比如,在网络的冲击下,还对报纸有执念。
这个大家比较少分歧了。
对电影还有。。。其实电影已死,逐年走下坡路才是正常的。原因是切片解读视频(半盗版)的冲击、短视频与微电影的冲击、网络流媒体的冲击。花 40-80 元去看的,估计主要是恋爱的人、粉丝,或者是非常出名的电影(类似哪吒,成为现象级产品,大家就可能去电影院看)。
多数院线电影很难有足够吸引力让多数老百姓进电影院看了。花一张电影票的钱,完全可以获得 4-12 个月的视频平台会员,在家里,躺着,3 倍速,随时暂停地看。
未来电影就应该是这几个方向:
1、给恋爱或想恋爱的人看。提供各种便利。类似相亲,提供包厢,等等。
2、给粉丝看。就是所谓的流量电影。
3、想办法成为现象级电影,工业制作水平非常高,需要非常好的视听条件(大场面,在手机或电脑上看不出来效果),等等。
很多类似的东西都是同理。
比如,婚育。坦然接受年轻人的选择吧,别强求。尊重个人选择。
比如,消费。别总想着消费会增长。三年后下馆子的次数,跟三年前比,为什么会增长?你一天能从吃三顿,变成四顿?不现实。你三年后喝的酒、奶茶能比三年前多?
对汽车、家电、住宅、饮料、零食、衣服鞋子等也是同理。随着生育率、婚恋率减少,实物数量上的消费减少反而才是正常的。
再比如说对公众的教育、启蒙。随着短视频的流行,很多东西是去中心化的,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的大 V 很多其实是反智的。别指望能跟十几年前微博、博客上面那样,大 V 与有影响力的人,一般是知识分子。现在相反。甚至越是反智的观点,越能传播。
所有靠流量吃饭的人,都面临着流量 = 金钱的激励,要获得金钱,就要有流量,而流量的获得,必须时刻炒作(类似短线炒股票,必须追热点,经常挖掘各种概念),必须迎合最大规模、最大公约数的网民,即:下限得很低,得吹捧最差、最烂、最普遍的情绪,讨好他们。
而走精英路线的人,过于阳春白雪,不接地气,会被流量抛弃。
流量网红的商业模式本质上都是杀猪盘,各种哄、骗,把底层网民忽悠得无脑入金、花钱、成为铁粉。但底层网民们还就吃这一套,因为他们需要情绪价值,就喜欢这样的网红。
正好,双向奔赴。
个人破产制度的本质,是暴雷后的债务,谁来承担的问题
@皇城根下刀笔吏:环京房子的价格涨跌,我是亲历者。
我是 2004 年大学毕业,开始工作的。最初有一段时间,燕郊那边的房价,涨疯了。当时有个同事,还跑到那边买房。但后来跌了,但后来又涨了。
最早的时候,才两三千元一平方米。
北京回龙观的房子,在 2004 年左右,也是 2000 多元一平方米。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还去那儿看过,但是觉得太偏僻,便没考虑。没曾想,现在已经成了全北京超级庞大的住宅群之一。
燕郊那边的房子,最高时涨到好几万一平。
凡是在高点接盘的,基本都惨了。
因为一旦房价跌破残值,还贷便是亏的。
但中国大陆目前没有个人破产制度(除深圳以外),所以贷款者只能这么熬着。如果断供,后续银行仍会继续追偿,除非打算做一辈子失信被执行人。
个人破产制度的本质,是暴雷后的债务,谁来承担的问题。
比如,房价下跌,跌破扣除贷款余额后的残值后,再接着还贷便变得不合算了。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个人破产制度的话,作为理性经济人,可能会选择断臂求生、断供。把这个债务扔给银行,而不是自己。
换句话说,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有这么一个债务窟窿,要么是还贷者接着还贷,要么是银行来承担这个窟窿。
如果由银行来承担这个窟窿的话,对银行金融体系的现金流,会造成很大压力。银行在受到压力后,可能会去向企业抽贷,进一步影响到实体行业。
从一个第三方角度来看待,房子一直是那么一个房子,如果价格涨涨跌跌,本质上这是一个金钱财富转移游戏。
资本无序扩张就是这个样子啊~
@风云学会陈经:Meta 为啥开价 1 亿美元,从 OpenAI 挖了四个华人?OpenAI 给挖得放假一周
赵晟佳、余家辉、毕书超、任宏宇,每人 1 亿美元。这是前所未有的高价了。是没见过这么大价钱挖人的,而且还是几个人。需要说明的是,不是立刻给 1 亿,而是服务 4 年的总包,而且是主要是用公司股票给,要考核绩效、任期的。
之前奥特曼还得意地说,我们的人挖不走。那时给的是千万美元级别的,已经挺吓人了,没挖动,也许 OpenAI 内部许诺期权之类的利益也不差。事实说明,等等党胜利了。
但是出价到 1 亿美元,事情就发展到超现实了。事实说明,1 亿美元是挖得动的。挖不动的原因是钱不够,不是别的。
扎克伯格是急眼了。从他的角度,出 1 亿美元并不是很为难的决策。首先这个钱对公司的市值来说真不算多,两年来股价从底部翻了十倍。买英伟达 GPU 等硬件投资是百亿美元级别的,如果因为缺少人的知识,大模型开发效果不佳,那就要命了。所以,投几十亿美元到研究人员身上,是合理的数值级别。
另外还会有个打击对手的效果,别的公司,特别是 OpenAI 要留人,以后可就难了。行业要价会水涨船高。
从这事可以理解,为啥美国那边会时常出现天价薪酬。主要还是公司利润高,弄出了一些中国这边不太好理解的高效率赚钱的经济结构。着急了就会硬拿钱砸。
这次局方的动作是慢了,出了六次事故才出政策
@陈如是说:我请 AI 列出了最近航班上充电宝起火的事件,没想到,这半年仅在亚洲就发生了 6 起。数量多得超出了预期。
完全支持民航总局严控充电宝登机。
1 月 28 日韩国釜山航空客机起火事件:韩国釜山航空 A321 客机在地面上起火,169 名旅客成功撤离,飞机被彻底烧毁。
2 月 19 日菲律宾皇家航空航班事件:菲律宾皇家航空从长滩飞往上海的航班上,旅客携带的充电宝爆燃,飞机紧急备降香港。
3 月 20 日香港航空 HX115 航班事件:香港航空 HX115 航班在飞行中,旅客充电宝自燃,机组紧急处置后备降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事后有消息称,起火充电宝为罗马仕 20000 毫安时充电宝。
5 月 31 日南航 CZ6850 航班事件:南航 CZ6850 航班在起飞后,旅客充电宝起火,机组紧急处置后飞机返航。
6 月 10 日山航 SC1159 航班事件:山航 SC1159 航班在飞行中,旅客充电宝冒烟,机组紧急处置后飞机安全降落。
6 月 13 日上海航空 FM9449 航班事件:上海航空 FM9449 航班(郑州飞揭阳)在飞行中,旅客充电宝起明火燃烧,机组与旅客齐心协力接力浇水成功控制险情,飞机安全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