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每天看一看总有新东西

微语录精选:你得去干自己喜欢的事

简单图床 - EasyImage
520=5 句甜言蜜语 + 2 个小礼物 + 0 真心
520=5 个未接来电 + 2 条未读消息 + 0 回应
520=5 分钟激情 + 2 分钟敷衍 + 0 后续
520=5 次迟到 + 2 次早退 + 0 全勤奖
520=5 杯奶茶 + 2 块蛋糕 + 0 斤体重变化
520=5 张自拍 + 2 个滤镜 + 0 点赞
520=5 趟购物车 + 2 次清空 + 0 存款余额
520=5 集追剧 + 2 小时熬夜 + 0 精神抖擞
520=5 次许愿 + 2 次努力 + 0 实现
520=5 步规划 + 2 步行动 + 0 成果

@财知识:在咱们这儿
没有一家做出来的产品,叫卡脖子。
一家公司做出来,叫硬核科技。
两家公司做出来,叫制造业。
三家以上公司做出来,叫产能过剩 。

@雷斯林 Raist:看了一圈美国社交媒体,又看了圈国内社交媒体。
感觉双方都对解决自己国内问题感到悲观。但同时又都觉得可以解决对手。
因为觉得对手的问题比自己更大。 ​​​

@信号与噪声:天天吹一个长期横盘的股市、而不提其他更好出路的从业者,都有罪 ​​​

@会勇禾口王:李彦宏两年前说:“10 年后,50% 的工作是提示词工程。”
当年全网群嘲。但现在回头看 —— 他说对了。
最近撸了好几个开源 Agent 项目,核心代码没几行,大量的工作全是提示词。
随着模型能力越来越强,场景也越来越复杂,过去靠写代码堆逻辑,今天你只要一句话,AI 就能调工具、跑流程、出结果。
李彦宏没错,错的是我们当时太肤浅。

 

水平

师父说“练剑最重要的是手要稳,等为师给你们展示一下”。

众弟子议论纷纷,有的说会不会在手腕上挂水桶,又有人说不可能那么低级,师父一定会让我们大开眼界。

于是众目睽睽之下,只见师父一手凭空举着剑当桌子,把自己手机放上面了,来来回回连着打开八十多个App。

没有一个跳转淘宝。

符号

在一个句子里,标点符号真的能改变整句话的意思。

比如“我想吃火锅”,改成“我想吃标点符号”,你看是不是整个意思都变了。

现实

领导说我笨,我笑死:

聪明的可是另外的价钱。

规律

在小红暑,发个自拍出来问网友,你如果好看就会被网友说一般,你如果一般就会被网友说丑,你如果丑就会被网友说:只有女生才懂你的底子有多好!

职业

河南是不是虚拟主播大省,都是中之人。

过程

成年人的第一次成长是发现钱不好挣;

第二次成长是发现别人都好挣,就我钱不好挣;

第三次成长是发现别人挣我的钱最好挣。

习惯

中国人喜欢用战斗打比方,比如:

放假前站好最后一班岗

等考上大学就解放了

把某个领域行业称为战线

单位里做工作要签军令状

基层叫一线,半退叫退二线

动不动就誓师,会师,决战

条件

我找到老板:“给我加薪,否则我就不干了。”

老板点点头:“这样吧,我们各退一步。”

“什么意思?”

“我不给你加薪,你也别离职。”

荒诞

我认为现在的论文趋势是:

学生用AI写,学校用AI查,这就像拿假丁丁插飞机杯一样搞笑,充斥着后现代赛博朋克的离奇。

 

 

都在聊中年危机,到底啥是中年危机

后台有小伙伴说最近很颓废,缺乏动力,想听我说点扎心的。这可找对人了,对于中年人来说,最不缺的就是扎心。所以今天讲一讲我对中年危机的理解。

要我说,中年危机的本质,就是 “无力感和恐惧感”,接下来咱们展开说说。

如果说年轻人和中年人有啥明显差别,我现在倾向于觉得,应该是 “固定开支”,也就是你每年固定要花的钱。

大家不要小看这东西,你 20 来岁的时候,很难想象有啥东西是必须要花的,想半天可能只想出来一个每天的饭钱,还有房租,医院几乎不去,又觉得房租好像不是必须的,不行的话,可以到父母家里免费住。

但是等你到了四十多岁,问题就全变了。

房贷总得交吧,孩子上学费用得交吧,物业费,冬天的取暖,夏天的空调,养车的那些,什么保养费,保险费,还有孩子的补课费等等,每个单项好像不多,叠加起来就不是个小数目,而且几乎都是必须要花的。更麻烦的是,家人不知道啥时候开始总跑医院,老人更是跑医院越来越勤,自己身上治不好的慢性病也越来越多。

多说几句慢性病,很多人到了三四十岁,自己和家人这方面的问题就慢慢出来了,包括并不仅限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关节炎,高血压,慢性肾炎,以及极度坑爹的老年痴呆。

这些一般都治不好,而且需要持续花钱。如果你们家四个老人,两个中年人,患有一两款慢性病还好,如果得了四五个,那每年这部分开支也是哗哗的,而且还没法缩减。

可能有小伙伴说,房贷不想承担了,我把它卖了不好吗?

当然也是个选项,不过不到万不得已,大家一般不会这么选,且不说你半辈子奋斗,可能房子是唯一的重资产。更关键的是,你要是把房子卖了,你孩子去哪读书?

而且很多人在孩子上学前信誓旦旦不给小孩补课,等到发现周围的人都豁出去给小孩补,到时候又彻底坐不住了。很多孩子明显就是纯学渣,学习对他自己和对家长都是纯折磨,可是家长们觉得该做的事还是要做的,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奇观,父母省吃俭用斥巨资让孩子去补习班装学习。要知道,那些补习班可不便宜。

我有哥们在补习班,他经常看着那些完全学不进去的孩子坐在那里发呆,一会儿同情孩子,一会儿同情他们父母,过一会儿又同情自己,觉得自己造了什么孽,要在周末干这个。可他也没招,他周末不出来干这个,房贷压力就比较大。

这些单项可能也没多少,但是全部加起来,压力可不小,而且有越来越高的趋势,毕竟琐事是越来越多的,大家的身体也是越来越差的。

这可要了命了,有一点又是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法想象的,就是到了四十来岁,人群会出现一波 “总结算”。

也就是你过去十几年里,做对的事和做错的事,碰对的人和碰错的人,到了四十来岁大概都有结果了。有人因为从事了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或者跟对了人,踩到了风口,变得事业有成,今后压力也会小很多。但这种是少数,绝大部分人没这么幸运。

绝大部分人因为硬性支出变多和赚钱能力快速下降,陷入无助和恐慌,职业上越走越窄,平时麻烦事还越来越多。

而且这种弱并不是一种线性弱,并不是收入每年下降一些,而是一种纯粹的恐惧感,担心有天工作突然没了,但是这些固定开支一毛钱也少不了,到时候就傻眼了,不知道积蓄能维持多久。

当然了,如果你处在这种焦虑中,也不是坏事,既然你焦虑,说明你还没掉进坑里。现实就是很多人已经掉进去了,并且没啥特别好的办法,如果有好办法,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送外卖开滴滴了。

大家别看自媒体整天在给大家出主意。就我的了解,很多自媒体博主自己就是人到中年,发现工作是真难找,索性不找了,然后去给做自媒体别人出主意。其实大家都是两眼一抹黑。

而且自媒体的套路都差不多,建议你去发展第二职业。而且有个大问题是,自媒体建议大家搞的第二职业,往往是门槛较低的,但越是门槛低,竞争是越惨烈的。绝大部分事当你去做才能发现凡事想做到月薪 3000 并不太难,但是超过 3000 就越来越难。

我前段时间看了一本畅销书,叫《中年觉醒》,说的是人到中年,就该发展第二技能。但问题是,到了那个阶段大家就知道了,绝大部分人琐事一堆,哪有精力去学新技能。那本书里还建议大家中年失业,找不到工作去学编程将来做码农,搞的我很纳闷这作者到底有没有生活经验,然后才反应过来这个作者是个美国人,怪不得这么不接地气。我后来问了下,其实美国那边也极少有人三四十岁转码,不过他们那边 35 岁问题要弱一丢丢,毕竟人少。

说到这里,其实大家就理解了为啥各地父母都对考编这事那么执着了,因为你找工作的那段时间,他们正在经历我说的这个阶段,体会比大家深得多,担心你将来处在这样的困局里。

更麻烦的是,身体越来越跟不上你的思想高度。

绝大部分人到了三十岁还不明显,到了四十来岁就出现一些明显的老年人症状。

比如记性极差,基本上啥也记不住,学习新知识变得越来越难。当然了,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手机玩多了,年纪轻轻也出现了这个症状。

还出现一个奇怪的症状,极致的 “怀疑主义”。不管干啥,比如看会儿书,可能突然就丢下书,纳闷自己做这事的意义是啥。觉得身体不好,雄心勃勃下楼,但是一会儿功夫又开始纳闷自己做这事的意义是啥,第二天就很难说服自己下楼了。

更关键的是,身体开始出现了一大堆小毛病的同时,自愈能力变得超级差。

大家都有体会,年轻的时候练得腰酸腿疼,睡一觉第二天就好了。等年龄上来了,你觉得自己身体不好,想去锻炼,好不容易克服了自我怀疑,把自己练得腰酸腿疼,陷入了自我感动,然后好几天恢复不过来,等恢复好了,习惯又中断了。更扯的是,进步超级慢,而且身体总是发起无声的反抗,比如随机坚决拒绝下楼。

身体差,想通过锻炼提升体能,但是一锻炼发现状态更差了,这可咋整。

你会发现你的处境,有点像东北冬天玩的那种冰坑,看着浅浅的一个坑,但是由于边缘巨滑无比,怎么都出不来。

但可能是太担心健康问题,而且锻炼可能是人生到了四十岁唯一确定性比较强的事,这些年呈现中年人出成群结队跑马拉松的盛况。

说到确定性,中年人最大的痛苦,也包括确定性的丧失。

年轻时候你是可以有目标的,学英语,考大学,考研,考编等等,这些只要努力,总是有进展或者说收获的。到了四十多,都没意义了,或者意义很小了,四十多岁最麻烦的事就是你找不到啥靠谱的目标了,创业怕赔钱,考研没啥用,考编?人家不招了。

那怎么办呢?

也没啥好办法,对于个体来说,可能有办法。但是对于群体来说,这些问题都是集体性的,没啥特别好的解决方案。

不过凡事没有最优解,但总会有解,有些解并不是大家刚开始期待的,但最后都能走过来。

这一点上,有点像《逆行人生》里的剧情,高薪工作找不到了,就去干低薪。老婆本来辞职了,现在急需得上班,晚上再去修脚店给人修脚。房子养不起了,就卖房换回之前的小房子。孩子上不起国际学校,那就去公立。

这片还没上映就被人骂,但是到现在风评越来越好,因为太多人在男主角身上看到了自己,也找到了勇气。

反正你会发现面子、里子什么的都可以抛弃,慢慢就适应了,再后来一回头,发现之前没法想象的日子,其实也能接受,也就过来了。而且毕业后的时间过得飞快,几年就在一转眼,如果生活比较难,这也算个好消息。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纳闷,那中年人的生活只剩下痛苦了?

也不是,人好像有种本能,就是给自己的生活找乐子,不然活不下去。盘串,钓鱼,喝茶什么的,总会给自己找点开心的事,再不济就躺着刷视频。前几天我的一个亲戚过来看我,聊起来他的工作,大学土木毕业之后在工地,他说工地工人们一半的健康问题都是喝烈酒喝出来的,主要也是生活太无聊了,就得找点啥事做,找来找去就找到了喝酒这个廉价又有麻醉效果的爱好。

我经常在想,很多中年人养成了一堆不良嗜好,可能也是为了廉价获取

当然了,看到这里,你会发现好像很多困难都是围绕孩子展开,如果没有孩子,是不是没有那么多事了?

事实上确实是这样。

我现在几乎不讨论是否生孩子的话题,因为这个话题太难太难了。

如果没孩子,到了四十来岁你可能会陷入一种极致的 “无聊” 中,可能是激素消退,也可能是基因的设定,人会对各种事都没啥兴趣,好吃的好玩的都开始变得索然无味。

或者说 “世界 online” 这个游戏的设定,就是随着年龄增长,新事物给你的快乐是递减的,但是生活的烦恼是递增的。

如果生了孩子,那人生就突然又有种从头开始的感觉,看着孩子一天天成长,你也重新成长了一遍。当然了,现在的养孩子纯粹就是拿钱往出堆。硬性开支一大半都跟孩子有关,而且你可以给自己降低标准,你舍不得给孩子降,那只能是死扛。

孩子给你的后半生带来无穷无尽的事,让你的生活从不枯燥充满惊喜和麻烦,同时让你几乎没了退路,你只能死扛着向前。没孩子相对来说麻烦事少一大半,尤其把父母送走之后这个游戏就通关了,但这类人普遍表示很无聊。

这事符合一个人间最朴实无华的道理,甘蔗不能两头甜,你不可能把好处都占了。

最后你会发现,一旦没了退路只能死扛的时候,啥事都能扛过去。

你要说有啥解决方案,年轻时候做点啥可以避免痛苦,说真的,就我这些年的观察,可以更努力一些,可以更踏实一些,不过也没有必然联系。很多时候决定你后半生的,并只是你自己的奋斗和努力,更多可能家族的托举,从小所处的周围环境,个人的运气,身体素质,这些决定性更强一些。

说到这里,也差不多了,文末说点改进建议。

1、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如果不在体制内,那就应该尽早接受一个现实,眼前的一切可能都是暂时的,该做的准备提前做起来,能开财路就尽量去开,几乎所有爱好都可以用来做副业,如果啥爱好都没,那就提前做减法,降低生活硬开支。

2、努力,自律,勤奋,这些固然让人走很远,但真正能让人上天的,还是写在每个人基因里的天赋点,或者低配一些,兴趣点。

那个《纳瓦尔宝典》里最重要的思想,其实就是一句话,你得去干自己喜欢的事。也不复杂,你喜欢才能干的久才能做到真正的深耕和洞察,你才能有幸福和快乐,才能弥补内心的空虚和焦躁,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但问题是,绝大部分人的爱好就是玩游戏、撩骚、上网做喷子或者杠精,不能赚钱还空虚,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没爱好,只有动物性,你们观察下,动物的日常就是吃喝,还有那啥,偶尔互相顶一下。其实每个人小的时候,都是有爱好的,但是有些和学习有冲突,被家长给弄死了。比如绝大部分现在做自媒体这帮人,都是那群小时候不太喜欢课本,天天看闲书的,后来绝大部分被强行矫正了,只剩下了一小部分人。还有那些电影博主,很多是从小看片太多连大学都没考上的,绝大部分父母都受不了。更麻烦的是,这些爱好矫正之后,学习也就那样。

如果你看到我这篇文章的时候还年轻,一定要多去想想自己的天赋和爱好,尤其去想想那些你想做却不敢的事,那可能是你中年觉醒真正的密码。

2、在能力可以的范围呢,年轻的时候尽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等年龄稍微大了,就再也体会不到年轻时候那种快乐了。当然了,要有主次,比如爱旅游,那在吃穿方面就少讲究一些,爱钓鱼,买鱼竿的时候收敛点。

3、真心喜欢的事,一定输出到自媒体,哪怕男性都喜欢的键政,盘串,炒股,讲段子,不要跟生活中的人聊这些,去网上聊,聊个四五年,说不定能搞出来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就算赚不到钱,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记录和整理。

不管咋样,玩乐和奋斗都趁早,越往后越贬值。

 

房地产时代过去。再重复一遍,是时代过去了

@喝红茶的三叔: 杭州的房价当然跌,比如那几个著名的孟母盘,几乎跌了 40%。但是,因为杭州 18 年开始新房限价出售,买新房是主流。

现在房价基本上跌到 17~18 年左右。偏远楼盘是跌破了新房。但是买主城区楼盘,差的亏利息税费后略亏 10%,大多数一般的是亏利息保本,好的地段甚至还有账面盈利。

主要城市里面,杭州购房户还是最幸运的,大部分没有亏损多少。也是杭州能持续拍地,出让金全国前三的原因。

购买新房的,交付就卖,大部分甚至略盈利。多余的房子随时卖了,大部分人还是拿回来本金。

我已经说了两年~房地产时代过去。再重复一遍,是时代过去了。

消费品想买就买,投资就别搞了。

 

美国总统现在成了超强的赚钱机器

@雷斯林 Raist:彭博的新文章,标题是《特朗普把美国总统变成最赚钱的职业》。列举了他这一任期的种种敛财措施。

1,加密货币

特朗普胜选以后,迅速发了自己的加密货币并公开喊单。
疯涨后,特朗普套现赚了一大笔。

随后,特朗普的老婆、特朗普的儿子也都发了加密货币。

他还表示会和购买最多 Trump coin 的人一起吃饭。
疯涨后,特朗普又赚了一大笔。

据计算,他发币获得的财富,比他们家族过去三辈积累的财富还要多出不少。

2,房地产。

房地产是特朗普集团的主业。
虽然特朗普的儿子表示,你不能通过讨好特朗普集团来讨好美国总统,但当各国和特朗普交谈后,纷纷表示要和特朗普集团合作。

包括并不限于越南、卡塔尔、印度、沙特、阿联酋等等国家,以后都会建起特朗普集团控股的房地产项目。每个项目价值在 5 亿 美元 – 30 亿美元不等。

很多甚至是当地政府出资或者提供贷款的。

3,公司股权

在特朗普连任后,许多公司聘请小特朗普当顾问,给他赠送股权。

比如金融公司 1789 capital、无人机公司 Unusual Machines、零售商 PSQ Holdings、生物投资公司 Dominari 等十几个公司。

另外因为特朗普现在主要通过他的 Truth 平台发行政令,所以特朗普媒体集团股价暴涨,特朗普已经从中获利 30 亿美元。

4,诉讼和解。

特朗普连任后,很多公司付给特朗普钱,以结束原本可能让他们与现任总统对簿公堂的诉讼。

5,实物销售。

特朗普推出了 trump 手表,trump 运动鞋等一系列新产品,赚了数千万美元。

这都是明面上的赚钱,加起来大约有上百亿美元。
如果特朗普有老鼠仓炒股赚钱,那数字就很难估量了。

所以彭博社说 “美国总统现在成了超强的赚钱机器”。
不知道这是一个特例,还是一个开始。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哎呦不错往前方资源网 » 微语录精选:你得去干自己喜欢的事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每天看一看总有新东西

每日福利TOP100永久地址/地址发布页

谢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