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每天看一看总有新东西

微语录精选:需求要明确才能高效

@方出神: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各种成长类节目,我都给大家总结好了。女性成长三件套:原生家庭是骗局,婚姻是骗局,孩子是骗局。男性成长三步走: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

@方出神:人不专业就赚不到钱,但太专业容易沦为工具。要在凄凉和悲哀之间找个平衡。 ​​​

@橘玄雅:康熙帝身边有个茶上人(负责皇帝的饮料和点心),叫,fantung……
可以译为范通啥的…… 当然也可以译为……
大家纷纷表示这人不应该当茶上人,转去当饭上人吧…

@梁狗蛋是段子汪:
机场安检,小哥拿着金属探照仪往我胸口一拍,探照仪发出了尖锐的爆鸣
​再拍了一下,探照仪又发出尖锐的爆鸣
​小哥看了一眼我的白 T 恤,不解地问 “这里头有啥”
​我想了一下,“这里有我钢铁般的意志”
​然而还没说出口
​小哥忽然说,“哦不对,我把灵敏度调太高了” ​​​

@雷斯林 Raist:喊着要一心搞钱的人一般搞不到什么钱。
起名 “不瘦 20 斤不换昵称” 的人往往瘦不下来。
一位长者曾经教育我们
“闷声发大财,这是最好的。”

@一玶海岸:我谴责捞女,也不同情拿钱换爱情的舔狗。
不要用爱情捞钱,更不要当舔狗,无论男女,那都是非常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
正常的行为:多分手,勤分手。分手更健康。
所以遇事别多想,分手就得了。 ​​​

@何夕:巴菲特不是一个炒股的大散户,而是企业家。
注意,这里面的 “散户” 和 “企业家”,不是依靠资产来区分的:即使一个散户的财富积累超过企业家,他依然是散户。
没有经营企业 / 创业经验的人,上限是有限的,因为无法真正理解一家公司。 ​​​

@看星星的 Flora:我妈给人分析提前还贷是这么说的,你存银行,是银行给你利息,你欠银行,是银行收你利息。他收的肯定要比给的多,才能挣钱。
所以你还是提前还贷款吧。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因果律从不失灵。为什么好日子都在以前,现在的日子不如过去?自己想自己,自己反思自己,不要想别人。想明白或许避免挨揍,想不明白一定会挨揍。

作用

问:galgame能提高情商吗,想尝试这个类型的游戏。

答:能的,兄弟能的,我现在都不敢跟女生讲话,怕几句话把她们攻略了。

反差

印度人发帖说:至少我们在大街上拉屎,而你们在家里拉屎,家里厕所旁边就是吃饭的地方。

看懂印度人了吗?印度人认为在大街上拉屎比较高级卫生。

能力

一个男人走进马戏团的帐篷,找到团长,要求加入。

团长:“你能表演什么?”

男人:“我可以模仿鸟类。”

团长:“算了吧!没人会来马戏团看模仿鸟类。”

男人点点头:“好吧,再见。”说完,他飞出了帐篷。

失败

最没见过世面的是我这种人:

上不认识奢侈品,下不认识田里的菜,中间还不认识家里的亲戚。

 

 

有的老师因为毕业早,对现在的求职困难程度一无所知

@tempusfugitt: 几个高校工作的同学都感觉到,课堂学习对学生已经没有太多吸引力了。其实有两个原因。一是读书的性价比变低了,文凭只是求职的最低条件。二是对学校能教给你什么的困惑。

可能学校不会教的 unspoken rules 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可惜,你在学校听不到别的建议,因为在此间的很多人,也没有尝试过别的可能。很多老师自己的人生经历单一,只是从一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甚至在同一学校同一院系干到退休。有的老师因为毕业早,对现在的求职困难程度一无所知,有的只有一种天真的乐观,相对的稳定和高薪又强化这种乐观。有的老师对学生考证和实习只知阻挠。对于想进业界的博士生,最常见的天真说辞莫过于反复强调独立研究重要,文章不重要可以毕业了慢慢弄。学校也不会教你怎么找工作,就业中心的人,也大概率都是某某家的亲眷,自己也没有怎么找过工作,指导可能也就是念念 ppt。

由于读好书和就好业之间的因果关系变弱,读好书便不再具有吸引力。

我们所处的时代充满了对成功的羡慕,对失败的焦虑和鄙夷。半是对滑落的恐惧,半是对未知道路的茫然。毕竟,随大流的生活令人安心。不过就是以前讲求科考,现在讲求上岸。只要有一种经济上和社会地位上占优的生活,大家便向往之,并奉之为圭臬。有趣的是,这种规训和对失败 (确切的说,是不满足主流的期待) 的羞辱,从中小学时对优绩的不啻褒奖就开始了。

总的来说,在学校学的东西再高雅精妙,最后还是得面临毕业后的种种现实。成年人的脆弱性在于,你和不体面的生活之间,可能就差了一个坏运气,或者一份工作 (甚至几个 paycheck) 而已。但很可惜,学校教育很多时候只是抬高了你对生活的期待,它兑现不了它曾经许诺或者你以为它许诺的那个饼。

 

 

刘强东,一个充满江湖气的大哥

@留几手:手博士今日感悟:刘强东,一个充满江湖气的大哥。

企业家身上往往背负着公司形象,他的一言一行,承担着宣传、公关的任务。
有的企业家卖心灵鸡汤,有的企业家卖励志人设,有的企业家搞粉圈,有的企业家搞捐赠,有的企业家搞炒作蹭热点,有的企业家帮消费者拉车门,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里面有个特殊的男人叫刘强东,他选择陪一线员工喝酒。

有人说,喝酒有什么特殊的?
那可太不一样了。
浮于表面的摆造型,装亲和人设,谁不会呀?换作你,你也会。
早上起床,工作人员就给你准备好了服装,伺候你穿好,端来一杯咖啡,旁边摄影师全程记录。
秘书跟你说:“留总,现在去健身房搞一下呗。”
留总说:“搞这玩意干啥呀?”
秘书说:“勤奋人设呀,让网友看看,您这么大的老板还这么自律,他们有什么资格不努力?他们为什么不努力!”
拍完健身照,去车间视察产线,并且对工人下达最高指示:“你们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生产,给消费者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4k 高清视频全程记录,镜头角度呈现留总运筹帷幄的高光画面。
接下来去活动现场,跟消费者握手,送上鲜花,露出慈祥的微笑。
你们就说,摆造型这个活,换你你能干不?

而喝酒呢,纯粹是拼身体,拼意志,拼血性,硬抗。
尤其是一线快递员,几乎都是草莽人士,酒量不俗,流水席一摆,小火锅一煮,小烟一冒,挨桌轮圈敬酒划拳。
气氛烘托到这了,没有光鲜的服装,没有精致的拍摄剪辑,没有虚情假意的礼貌微笑,全是二两杯的白酒,一仰而尽,不喝就是不给面子,全是人情世故,快意江湖。
有人说,这是作秀。
那你给我做个看看?
酒这东西,谁喝谁难受,回家就得哇哇吐,凡是有点身份地位的人,稍微抿一口,就算给你面子了,别提陪你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了。
不管是虚情还是假意,人家起码坐这陪你喝,从下午喝到凌晨,喝好,喝到位,这就算真兄弟了。
而且人家 20 年前刚创业的时候,就这么干的,20 年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他不是临时起意搞个噱头,而是重走来时的路。
还有人捐款,捐个什么图书馆,捐个什么基金,确实也不少花钱,但是留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纪念物,算是捐了个 “青史留名”。
刘强东直接给老乡发钱,每一分钱都亲自递到老乡手里,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自己承担税费,不留任何 “纪念”,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这不就是江湖中的侠客吗。

当然,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是有瑕疵的,只不过有的人瑕疵暴露了,有的人没有暴露,有的人在用力隐藏。
就像我一样,瑕疵很明显,但瑕疵以外的部分又格外闪光,这就是复杂人性,构成了活生生,立体的人。
面对自己的不足和走过的弯路,我们付出代价,沉淀改进,不被任何坎坷击倒,什么叫软,什么叫硬?这才是真英雄。
在这里,我远程提一杯,遥祝东哥江湖路远,保重身体

 

不要被外界影响,不要总是焦虑

网上不是经常贩卖焦虑嘛,今天「毕业三年,她年薪百万」,明天「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其实你要是真的想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只需要做到:

1、早睡早起,作息规律,按时吃饭,营养丰富,坚持运动。

2、远离短视频、远离成功学、远离社交网络。

3、每天坚持写工作总结,每天坚持读书

4、为自己设定一个健康、长期的目标,然后不断为此努力。

做到这四点,你就可以打败99%的同龄人。

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你有本科学历,你出生在非贫困家庭,你生活在富饶的城市,你身体健康,你年轻,你愿意认真工作,愿意主动学习,那你未来的人生,一定会越来越好。

你现在所拥有的某种条件,可能是其他人毕生求而不得的梦想。

不要被外界影响,不要总是焦虑,多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你会更加幸福。

 

普通人存钱的天花板到底是多少

@信号与噪声:【30 万是门槛,50 万是上限】

最重要的是:不要投资,不要创业,不要开店,不要炒股,不要赌博,不要投资房,不要想发财,不要贪婪想赚更多。只要不折腾,就能有 30w;只要瞎折腾,大概率归 0
~~~~~~~~~~
1)30 万门槛

央行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存款约 9.6 万元,存款超过 30 万的个人仅占 1.5%。普通人存到这一金额后,容易因投资冲动(如炒股、开店)或消费升级(如购车、购房)导致资金流失,最终回到起点。

2)50 万上限

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以 50 万为赔付上限,因统计显示仅 0.37% 的账户存款超过此数额。以年存 3 万元计算,需 17 年才能达到 50 万,且需保证无大额意外支出。

3)工薪阶层的理论极限

月薪 1 万者扣除开支后,若每月存 2000 元,40 年累计约 96 万,但需无失业、疾病等风险。

高收入群体(如年薪 50 万)理论上可存千万级,但这类人群占比极低。

4)消费与负债的吞噬效应

房贷、子女教育、医疗等大额支出常使存款归零。例如一线城市家庭首付 50 万 + 月供 1 万,可能吞掉 15 年积蓄,而养娃成本普遍达百万级。

5)投资与消费诱惑:
存款达 30 万后,“害怕贬值” 心理驱使尝试高风险理财或升级消费,如创业亏损、购车买房等,导致资金缩水。亲戚借钱、人情消费等非计划支出加速存款流失。

6)地域分化
一线城市因高成本,存款积累难度更大;三四线城市若控制消费,更易达到 30 万 – 50 万。农村家庭通过极简生活(如年支出 2 万、年存 10 万)可能突破百万。

7)储蓄策略
强制储蓄法(如 52 周存钱法、333 存钱法)可提升效率,但天花板仍受收入制约。副业、理财等 “开源” 手段对突破瓶颈更关键。

8)总结与建议
多数普通人存款天花板在 30 万 – 50 万之间。
突破需满足三个条件:
稳定收入增长
理性消费习惯
规避高风险投资

若当前存款低于 30-50 万区间,建议优先建立应急储备(3-6 个月生活费);
若接近上限,可选择低风险理财(如国债、货币基金)保值。

 

简单图床 - EasyImage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哎呦不错往前方资源网 » 微语录精选:需求要明确才能高效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每天看一看总有新东西

每日福利TOP100永久地址/地址发布页

谢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