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常市信恒农业:看到网友一句话,分享给大家:打我记事那天起,美国老百姓就没过上一天好日子。
@孟大明白:中年人为什么很难恋爱。结论很扎心:大部分中年人都比较难看,却又有丰富社会经验,清醒的丑人是没法陷入感情的。
@船长宏观策略:
今年年初我的两个朋友
一个卖了一套房子炒币,截止到 11 月 15 号亏了
50%,不过却发现可以用剩余的钱足够把自己卖掉的房子再买回来。
另一个卖了币买了房,也亏了 50%,结果发现现在卖了房,也可以把之前的币买回来。
@薄暮冰轮:一年四季都不合适出门
夏天太热,晒死
冬天太冷,冻死
春天倦怠,困死
秋天自闭,emo 死
@茨冈女神:我问钟点工:你心目中的正常社会是什么样的?钟点工说:我不喜欢聪明才能生存的社会,我喜欢善良就能生存的社会。
@露叔 –
工作现状:
低情商:各自为政。
高情商:各司其职。
@自我的 SZ:花在自己和家人身上的任何钱,只要不是黄赌毒,其它的真的不需要后悔。
你本来赚钱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和家人过的很好,只要你条件允许,不要刻意的把自己搞的像上一代人一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那你觉得你天天努力工作的意义何在呢?
@谐音梗研究所:看 poor 不说 poor,还是好朋友。
每个人都认为制造业很重要,每个人也都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制造业当工人,这是制造业最大的矛盾。
00 后不跟老登玩了
@Samuel 叔:看一视频,大概内容:白酒崩盘、房地产凉、商场关门,是因为 00 后不跟老登玩了,甚至扯到财富革命
白酒早前说过当地产股,最大使用方没了,和年龄无关,只和工作和收入有关;98 年后出生的跌破 2000 万 / 年,00 后出生每年更是 1700 万均值,低于 80、90 初 2300~2500 万 / 年 3、40%,单纯购置需求少了,新生儿下滑也不是自媒体说什么 “年轻人不生孩子用绝育抗议”,两两配对,2500 万人 / 2 和 1700~1900 万人 / 2,天然基数生的就该少
至于商场,快十年前就写过未来商 Mall 生意只能依赖粘度经济和带娃经济,会持续下滑不再是好生意(近 4 年新生儿下滑后,亲子类也在减少),短视频出现后信息扁平,可选变多,靠信息差卖高价的杂牌卖不动很正常,和是不是年轻人、有没有钱无关
自媒体为流量迎合没问题,但要讲事实,夸大一代人能量和踩一代人整体垮掉的叙事方法都是毒鸡汤
面包,比主义重要
@李楠或 kkk: 我承认中国的产能过剩是一个真实的问题。。。
但是,看看 AI 模型的竞争你会发现。。。中国正是因为又重复了产能过剩的老路,所以,竟然开始取得优势。
在向 Andreessen Horowitz (a16z) 提交方案的初创公司中,80% 的美国创业公司,都在使用中国的开源模型。不是 OpenAI,也不是 Anthropic。
简单的小学五年级算数决定了一切:初创公司为来自中国的开源模型每百万 token 支付 0.14 美元,而 GPT-4 则为 30 美元。
而这不仅仅是产能过剩的价格战这么简单。当一个初创公司的每个月 1 亿 token 的费用从 30 万美元下降到 1400 美元的时候,整个 AI 生态的繁荣程度和生命力,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而这正是中国 IT 行业的西方老师,通过 mysql,阿帕奇,linux 等开源项目,用 20 多年的时间,教会中国软件公司的东西:
用的人越多,进化的越快,最终的上限越高。
Open AI,Google,Meta 认为护城河是模型的质量。。。而事实将会证明,模型的生命力取决于成本和运用范围。
在美国的模型公司和加速算力公司玩起套娃的资本游戏的时候,通过昂贵的定价和各种会员分级确保更聪明的模型服务更高贵的老爷的时候。。。
中国的模型公司,则吧自己看作了基础设施提供商(阿里巴巴语)。
以至于到现在,排名前 10 位的开源模型,全部都是中国的。 DeepSeek、Qwen、Kimi K2,Yi。。。如此下去,除了少数成功操作了资本市场的硅谷巨头,剩下的所有美国 AI 公司,都会在中国的模型生态中添砖加瓦。
面包,比主义重要。
这就是中国产能过剩的基本逻辑的优势所在:中国历史的精髓,不是由贵族的废物们书写的。
不是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能进的贵族宣言。而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同追求。
用基础设施建设的产能过剩来给社会最普世的福利,给经济最根本的动力这一点。。。
是欧美的贵族老爷们一辈子无法理解的。
普通人做投资学不了也不应该学段永平
@荒谬 – 西西弗斯:今天跟大家讲讲段永平,最近他和方三文的对话迎来了非常多的讨论。段永平肯定是非常成功的投资者,但普通人做投资学不了也不应该学段永平。
我一直讲,所有人都是在自身禀赋和约束条件中做决策,而段永平所拥有的投资禀赋,有三点是普通人无法比拟的:
1. 普通人没有无限现金流:作为 Oppo、Vivo 的重要股东,段永平在移居美国之后,每年依然能够获得 OV 厂的巨大的分红收益。分红成为了段永平投资的重要现金流来源,有点类似于巴菲特的 “保险浮存金”,只要投资一些不死标的,熬过下行周期,基本都能赚钱。而普通人很难拥有这样的现金流,也决定了越跌越买的策略不适合大部分普通人。
2. 过去二十余年科技牛市未必可以持续:段永平做投资的时间点也是不可复制的,他从事投资始于 2001 年,彼时正逢科网泡沫破灭,他于废墟中重仓网易,完成了第一笔非常成功的交易。而之后的二十余年,纳斯达克走出了长牛市,这轮长牛也成就了段永平。但如今的科技股已然不算便宜,滞胀魅影浮现,这一代投资者,未必能有过去二十年那样的宏观环境,段永平的投资方法,有效性或许也会大打折扣。
3. 个人难以与公司管理层深度交流:段永平不少投资都是抄巴菲特的作业,而网易和拼多多这两个独立思考的投资中,他在投资之前已经对公司进行过深度的尽调,也与创始人(丁磊、黄峥)比较熟悉。普通人几乎不可能与公司管理层有如此深度的交流,都说不懂不做,但每个人的禀赋决定了自己能懂的程度是不同的。
上述三点我觉得是段永平成功的部分核心禀赋,但这些禀赋跟现在的绝大部分普通人是没有关系的。冯柳说,“当你读懂了冯柳,就知道抄作业没有用”。其实当你读懂了段永平,也会知道抄作业没有用。投资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适配个人禀赋的,就是最好的投资方式。
做那种传销式的三无化妆品的微商到底能不能赚钱
@杭州金融女民工:做那种传销式的三无化妆品的微商到底能不能赚钱,我觉得 90% 都是炮灰韭菜,都是自掏腰包囤一堆货又卖不出去的。还有 1% 金字塔顶端的肯定是赚钱的,而且应该是大赚特赚,例子太多了,比如男女演员夫妻档男的变发面馒头老太太那对。剩下 9%,就是我有点看不太懂的。
比如我妈家隔壁邻居的儿媳妇,做了十年的三无化妆品微商,朋友圈每天都是风生水起的,营造的人设就是贫穷灰姑娘嫁入豪门但依然选择靠自己做女强人,朋友圈十句话九句是假的,但我至今依然判断不了她到底有没有赚到钱。
先说看上去赚到钱的点。
首先是确实买了两台豪车,加起来要 100 大几十万,全款贷款不知道,但是车是真的看到了。
其次是浑身都是大牌,每天打扮地珠光宝气的,真货假货不知道,但是出门那个派头,确实很唬人。
再者是给娘家买了套房。首付是她出的,按揭她在还,娘家一穷二白,父亲好吃懒做还烂赌,妈妈做家政养家,肯定还是靠她,刚性支出和负债,我觉得这点造假比较难。
最后是她婆婆经常在外面给她做宣传,说儿媳妇有本事,一年赚了几百万巴拉巴拉。
再说看上去又可能没赚到钱的点。
首先是可能婆家在补贴。因为婆家是拆迁户,拆迁的时候拿了一大笔现金,大概有个 200 万,但是根据我妈的线报,可能已经折腾完了,有可能就是买了豪车和房子装修用完了。
其次是一直说要买别墅但是一直没买。目前是一家六口住一套 130 多方的房子,一直说住不下嫌拥挤,但是这么多年连回迁房也不舍得去住,宁愿简装出租。我觉得真的赚到钱应该第一时间改善居住面积,何况现在房子都白菜价了,这点就让人觉得很不解。
第三是经常群发微信拉人头,什么一块钱加盟啦巴拉巴拉的,我也收到过好几次,并且做的三无化妆品牌子已经换了好几茬,感觉并没有达到传销金字塔顶尖阶层。
综上,这样本我观察了十年,到现在也判断不了到底她到底有没有赚到钱,当然我也不关心。唯一曾经比较困扰我的是,我妈一直坚信她赚到了大钱,虽然觉得她整天在朋友圈和视频号上满嘴跑火车有点丢脸,但成王败寇,觉得她比我和厨子这类打工仔都有本事,经常 pua 和阴阳怪气我和厨子,农村嘛,就这个屌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