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子都:大家以为的中央厨房:
半夜三四点师傅们收到菜市场买过来的蔬菜肉海鲜,一通洗杀切配,冷链送到各个门店。
结果现实中的中央厨房:
保质期 18 个月的冷冻蔬菜
@Libre 盖子
问:古代皇帝和现在的打工人有什么区别?
答:一个天天吃御制菜,一个天天吃预制菜。
@PeachMooo 人间观察:傻人多(这里的傻主要指认知不清),但有傻福的人并不多。 那些看起来得到了傻福的人,并不一定真的傻,极致通透的人得到傻福的可能更多。
@人服以德猫怪:终于有人把上课的逻辑和预制菜关联起来了:
我不备课就去上课,相当于热炒。
别人备课了去上就是预制菜(主要材料预制,上桌前再热一热)
翻转课堂就是顾客自己去后厨烧,烧的好不好吃别问。
网课就是网上菜谱,顾客自己在家里烧,但别忘了钱要记得来交。
@雷斯林 Raist:大部分的餐厅都不赚钱,但房东赚钱。
大部分投流的品牌都不赚钱,但直播渠道赚钱。
大部分的大模型公司也不赚钱,但英伟达和台积电赚钱。
定位
在中国,吃隔夜菜的一般消费不起西贝,消费得起西贝的基本不吃隔夜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贝出现了。消费者可以花高价吃到隔夜菜,岂不美哉。西贝应该坚持好自己的生态位。
商机
我打算在西贝旁边开一个东贝:西贝炒不了的菜我东贝炒,西贝煲不了的汤我东贝煲。一句话,西贝做得了的菜我东贝要做,西贝做不了的菜我更要做。新鲜食材,当天现炒,这,就是——东贝。
尴尬
问:西贝现在的处境,怎么破?答:此局唯一能破的就是:西贝起诉贾国龙。
时间
你的2025使用进度:▓▓▓▓▓▓▓▓▓▓▓▓▓▓░░░░░░ 70%
套路
生活小技巧:当你在超市不知道怎么挑水果的时候,直接拿别人袋子里的就好了。
现实
钓了这么久的鱼我得出一个公式:有水就有鱼有鱼就有我有我就没鱼
技能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学会一项技能,这样人生才不会有遗憾。我学的是吹空调。你呢?
真相
我一直觉得所谓的“在恶劣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更坚强”无异于告诉我:核废水养出来的鱼品质更高。
预制菜在未来数年必将成为绕不过去、争论无休、立场对立的粪坑
@钟大厨在江湖:西贝这波自杀式 PR 让人叹为观止。到目前为止,舆情有下降趋势,但下降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话题疲劳。预制菜在未来数年必将成为绕不过去、争论无休、立场对立的粪坑。说一下我的个人观点。只讲 3 点。
1、制定预制菜国标没必要,有关部门给出的预制菜定义不解决问题。
预制菜、预制半成品等并不是新鲜事物,而是食品加工以及行业细分的产物。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中,停在任何一点,都属于某种程度的预加工。比如,生猪→白条猪→里脊肉→肉丝→腌制入味的肉丝→过油肉丝→尖椒肉丝→装盘的尖椒肉丝。你说停在哪儿算预制,之前不算预制?
这还只是一个尖椒肉丝,中餐那么复杂,你想定义预制菜?更何况每个人对预制菜的看法都些许不同,定义宽了小题大做,定义窄了避重就轻。明明老百姓 “朴素认知” 觉得是预制菜的(比如央厨、盖饭等),排除在外,你觉得他们是认法规标准的定义,还是 “我的地盘我做主”?
其二,“预制菜定义”“预制菜标准” 很大程度上是被 “预制菜进校园” 的舆情事件强行推上议程的。“不加防腐剂” 这种内容写进去也是为了安抚舆情,在专业界看来是相当的呵呵。更何况预制菜标准、预制菜定义并不能真正解决舆情背后的所谓 “知情权” 和安全性担忧(比如冷冻、保质期长)。头疼医脚,不会有好结果。
其三,相对狭义的 “预制菜”,就是那些装袋的、有食品标签的。这些产品并非没有标准可以管,原料有原料的,肉制品的有肉制品的,水产品的有水产品的,还有通用的 14880、7718 等。特别讨厌 “没有标准” 这种说法,尤其是所谓的 “专家”“业内人士”。我一个尖椒肉丝,按照肉制品管理不行吗?无法保障安全了吗?我想不出预制菜做国标能做出啥针对性的安全指标来。不要试图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去解决安全性以外的问题,不尊重科学、不讲逻辑,是要反噬的。
2、预制菜几乎是一个无法好好讨论的问题。
原因在于 “预制菜” 只是切入点,公众的实际关注点五花八门,讨论起来经常是鸡同鸭讲,牛头不对马嘴。以我的观察,至少包含以下关注点:贵、难吃(没锅气)、冷冻(僵尸)、保质期长(防腐剂)、添加剂、知情权、塑料包装、劣质原料(淋巴肉)、营养破坏、隔夜等等。
以上每一个话题都可以聊,但不同维度一起谈,绝对乱套。且固有认知已经形成,所以费口舌、难沟通、效果差。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朋友圈说这次事件是消费者沟通的系统性失败。首先是行业组织、头部企业的失败,其次是政府和专业界的失败。我作为一个搞科普的,也是这失败的一员,但我已经出了力了。
正因为预制菜的污名化和话题的复杂性,导致各方都不愿意也没有耐心去认真做好基础的沟通,而是试图通过短平快的 “重新定义” 来回避问题,这种思路不会有好结果。
3、科普是预制菜解套的终极出路。
很多人说 “知情权”,我不完全同意。我不需要这个知情权,为啥,因为我懂啊。我不会因为冷冻食材、冷冻半成品而愤愤不平,我自己的冰箱里就有一堆自制的预制菜。家长反对预制菜进校园,我觉得预制菜才好呢,工业化、标准化的作业方式可比食堂一堆人现做风险概率低多了。
正因为对添加剂的不理解,所以才喜欢看配料表长度,喜欢 “0 添加”,搞什么 “厚椰乳”,实际是藏配料的大坑。正因为对预制菜的不理解,才会有 “活鱼鲜杀”“有锅气” 等话术诱导。针对 “预制菜” 的知情权看似合理,但这是建立在错误认知上的合理。
是否是预制菜,对于是否安全、营养、健康的判断有没有实质性影响(不是 “我觉得” 的影响)?作为一个相对专业的人,我的判断不会基于是否预制。所以我才认为,推动预制菜公示,纯属陪傻子玩,有病。没有知识武装起来的 “知情权” 必然变为收割智商税的另一把镰刀。
其实大家一起做好基础的消费者沟通事情就没那么复杂。知情权前置,而不是让餐饮企业去反复沟通自己的食材和菜品的来龙去脉。只要合规经营,价格能接受、味道能接受、环境和服务能接受,那就吃呗。吃个饭疑神疑鬼,恨不得翻人家祖宗十八代的族谱,你累不累啊?
“知情权” 是道德制高点,你管我累不累呢,我就是要知道,这对我很重要。行,我想知道尖椒肉丝是用哪个品种的尖椒,我很在意这个品种是 “中国芯” 还是外国货,我要支持中国种业。我想知道尖椒肉丝的肉丝是哪天宰的猪,那天要是不吉利,我怕吃了走霉运。我还想知道炒菜厨子 BMI 多少,毕竟体重管理年,我要用实际行动响应号召,只吃 BMI 正常的厨子做的菜。这些对我都很重要。
你去大餐馆问这些,他们就是心里骂你傻逼也得皱着眉头琢磨一下怎么回答。要是在街边小店问这个,厨子拎着刀出来告诉你,爱吃吃,不吃滚。
不知老贾办公室里挂没挂《天道酬勤》书法作品
@蘸盐:#西贝道歉# 西贝那个道歉信应该是被搞昏了头,不知道该写什么了。要是我写的话……
1,预制菜 —— 承认 “预制菜” 在国家正式定义和公众普遍认知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虽然西贝不是国家相关法规定义的预制菜,但是在原料的半成品前置处理、冷冻预包装等方式容易给公众造成 “预制菜” 的感受。这也是导致消费者产生重大误解的原因。向消费者道歉,今后将(不用提老乡鸡)在菜单上明确标明冷冻、新鲜现购、半成品预包装等各类原材料的不同类型,确保消费者知情权
2,儿童餐 —— 这块应该是华与华帮他们打造的铁杆基本盘,也是这次轰然塌房最严重的一块。儿童餐出于品控和流程安全考虑,对一部分原料采取预包装配送方式,今后在容易变质的原材料(肉、蔬菜)方面仍然会采用高标准的,符合国家要求的,安全的品控方式和采购方案。就行了,不用说那么多牛肉酱啊鳕鱼条啊有的没的
3,后厨监督 —— 不用请顾客进去监督。你就搞个西贝 APP,开放各地门店后厨监控的云直播就行
4,老罗 —— 这个不用多考虑,老罗自己打住了(应该是有关部门打招呼了,这么搞下去对所有商场餐饮业杀伤力都太大,影响营商环境和消费信心)
5,老板语录 —— 秘书助理赶紧把老板的微信什么的接管过来,让老板闭嘴半个月。或者给他买张飞机票把他送到冰岛钓鱼去
6,转基因油 —— 其实你用都用了,还被人揭露了,不如搭车科普一波转基因无害,这样还能赢得一波科学党的好感,同时对于不接受转基因的消费者,在菜单上提供 “非转基因食用油” 选项,或者 APP 上注册用户、自动标注
当然,以老贾的脾气,他要是能想得到这几点,或者能点头同意这几点,他也不会是大家固有印象 / 刻板印象里那种老板形象了 [哈哈][哈哈][哈哈]
(不知老贾办公室里挂没挂《天道酬勤》书法作品,有没有真皮大沙发,烟玻璃茶几和功夫茶具 [哈哈])
罗和贾争执,贾自扎三刀,罗懵,被劝走,贾亦闹市骂街,罗故返之
@九边 Pro:昨晚其实是个停战机会,老罗说不闹了。
然后贾老板也发了那个消息,表示今后要好好服务用户。谁知道下边又把老罗埋汰了一顿,说老罗是黑嘴。
其实了解老罗的人都知道,这人靠嘴起家,上古网红(我上大学的时候他已经红了,红了 20 年),但最看不起网红,因为 “网红” 这两个字会让他想起同时代的另一个顶级网红芙蓉姐姐。
他自我定位是老板、创业者、产品经理什么的,你说他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堪比顶级埋汰。直接攻击了他的身份焦虑,可能会诱发狂躁症。
所以今天又开始了。
相当于老罗说算了不打了,贾老板对着背影骂了一句,然后又回来了。
@清风徐来:整个事件,开始老罗只是发个牢骚,不回应屁事没有!结果西贝非要和人决斗,决斗就决斗吧,结果他拔刀往自己身上狠捅!老罗一看于心不忍,就算了吧,转身想走,结果西贝又拔刀从后面朝人狠捅,这下老罗不干啦,分生死吧!
Reddit 问答版:有什么工作薪水很高但很少有人知道?
@阑夕:Reddit 问答版:有什么工作薪水很高但很少有人知道?
* 看了一下回答,90% 以上全是蓝领工作,也不是特别夸张的那种高薪标准……
– 以时薪计算的调音师。我接触过的每个调音师都会得意于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说如果需要赚更多钱只需要提高接单频次就好,他们可以忙到从早到晚都不歇的,但自己不愿意这么累。初入行的调音师在普通经济水平的城市时薪大约 150 美金,随着积累固定客源或是前往高收入城市,年收入超过 8 万美金很容易。你们可能觉得这不是很大的市场,但即便忽略那些总是「忘记」调音的业余爱好者,学校、教堂、音乐厅、剧院、机场、酒店、养老院都会常备需要调音的钢琴。
– 我曾担任污水处理厂操作员长达 30 年,加班费高得离谱,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来参观,一个男孩闻了闻厂区的气味后对我说:「你们应该每年赚 100 万吧?」真是一针见血。小时候我们镇上第一辆科尔维特跑车的车主就是污水处理厂的经历。
– 水管工。要是你不介意整天把手泡在别人的屎尿里,年入 15 万美金轻轻松松。当然很多人会过于把水管工的工作与疏通马桶和清理堵塞联系在一起,但其实大部分收入来自安装新管道、铺设排水系统等业务。
– 电梯修理工。我只有高中学历,但去年赚了 18 万美元。今年预计能超过 20 万。
– 生物医学设备技术员。负责维修医院的医疗设备,通常只需两年制专科学历。我现在负责维护放射科设备,时薪 40 + 美元。有点像 IT 行业,但工作中只有相对较少的部分涉及电脑操作。与其他许多行业一样,了解这个职业的人不多,因此就业稳定性较高。大量从业者即将退休,而新进入该领域的人却不多。有时你需要适应在患者身边工作或在手术室工作,这可能会带来压力。这份工作的报酬相当不错,主要是因为在室内空调环境中工作,且工作时间规律(除了待命时段外)。
– 工业维修技师。我在技术项目里学了不到两年,机械方面也不是特别在行,但被一家带工会的啤酒厂雇佣了,福利优厚,年入 10 万美金以上。说实话,九成时间我都在办公室里闲坐着看书。当然也有那种「天呐,这该怎么修」的紧急时刻,但大部分时候工作都很轻松。
– 在讨论中,很多都是关于水管工、焊工、线路工和机械操作员收入丰厚的话题 —— 确实如此 —— 但我想提出一个略有不同的视角:我是一名牙科服务技师,本质上就是牙医的机械师,这份工作需要亲和力、能独立作业、并拥有基本的设备操控技术,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要求,公司招我时提供基础培训,起薪 4.5 万美金,每周 40 小时,在环境干净的室内工作,福利挺好,每年还有 3% 的加薪,工作 3 年之后,你还可以通过跳槽来实现 10% 的加薪,差不多跳 3 次后就能达到 8 万 – 10 万的年薪。水管工可能比我这行赚得多,但他们的辛苦程度也是好几倍的。
– 暖通空调控制系统技术员。工作无需重体力劳动,1/3 的时间居家电脑办公,年薪 12 万美金,加班另算。公司配车,提供 6% 的 401k 养老金配置,部分加班按溢价费率计算:平日加班时薪 77 美金,周日及节假日双倍时薪可达 103 美金。
– 锅炉房主管。不确定这个职位名称是否准确。但如果你是锅炉房的法定负责人,至少在我住的地方,收入相当可观。听说纽约负责学校锅炉的管护人员年薪能超过 25 万美元。我该辞掉教书的工作了。
– 谋杀和自杀现场清理工作的报酬非常非常高。这个领域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涉足,涉及危险品处理,以及没人愿意仔细核查的市政合同。十几年前我干了 6 个月,每小时能挣 65 美金,上班时间是晚上 10 点到凌晨 6 点,许多高速公路事故、老年人在家自然死亡、以及一些犯罪现场,大部分在酒店。我至今仍会做关于最后一次工作的噩梦,因为有小孩去世了,这让我到现在都还闻不了变质的食物。当时有鸡蛋沙拉在阳光下发酵,从冷却器里洒落到高速公路上,至今每当我闻到那种气味,就会立刻回到那个场景中。
– 我在一个不大的城市当消防员,起薪大约是每年 6.5 万美金,干满 3 年和 5 年会分别涨一次薪,然后每年拿到 9.6 万美金,还有工会福利、医疗保险、养老金,根据轮班制度每年能休一个半月假。要是愿意加班,一年下来可以挣到 12 万美金,有些拼命加班的人甚至一年能拿 17 万美金,我不这么干,因为那基本等于以单位为家。最爽的是,我 90% 的时间都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而且民众是真心喜欢我们 —— 跟警察受到的待遇完全不同。只要能入职,这工作简直完美。
– 商船船员赚得盆满钵满,却几乎没时间回家花钱!为政府工作的海运船长收入甚至高到触发了国会规定的法定上限,因此不得不将部分薪酬延后到自己退休后再逐渐发完。这个限制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他们的收入本会超过总统及其他高薪公职。
– 垃圾清运工。我每年不加班就能挣 7 万多美金。虽然你常被当作垃圾对待,这种感觉很糟糕,但为了那份薪水,一切都是值得的。
– UPS 快递司机。去年长途驾驶收入 18 万美金,今年目标是突破 20 万美金。我超爱这份工作。
– 我靠打扫公寓 / Loft 的走廊和门厅年入 10 万美金,每周只需工作 25 小时。现在最大的烦恼是播客库存快听完了。我并不是家政公司的清洁工,是自雇者,所以生意都是我自己找来的,找到拥有多间客房的业主并发展成客户很重要,积累也很漫长。
– 核电站的辐射防护工作,大多数岗位只需两年制专科学历。我们目前的时薪上限为 56 美金。实际上,核工业领域即便最基层岗位的薪酬也相当可观。只要你能通过背景审查,并接受永不吸毒的要求,轻松就能拿到 15 万 – 20 万美金的年薪。
– 我曾担任 911 紧急接线员…… 最近晋升到了行政岗位,但在接听求救电话时,我的时薪是 42 美金。这份工作不需要大学文凭,只需打字速度快,并且偶尔要有心理准备去面对一些骇人听闻的事情。
– 法庭速记员。他们仅凭快速打字就能赚取六位数的收入 —— 而且人员短缺极为严重,有些法院甚至因为找不到速记员而不得不推迟审判。
– 操作吊车的码头工人一年能挣到 30 万美金。我表哥在西雅图当码头工人,他在西雅图有他妈的 3 套房子,还有好几辆车。当年我在长滩做码头工人时,年收入 20 万美金,而且工作时间有限制,必须强制休息,没机会无限加班。
– 我以前的同学要去一所大学当篮球教练,年薪是……110 万美金。我知道大学体育很赚钱,但这也太夸张了吧。新闻上也报道过,卡伦・德波尔(阿拉巴马大学橄榄球队的前教练)在签约时拿到的是 8 年总包 8700 万美金的合同。
– 赌场发牌员。在某些赌场,税后年收入可达六位数。我认识不少发牌员选择兼职工作,因为他们赚得太多,每周只需工作几天就够了。还认识好几位赌区主管在发现手下发牌员收入更高后主动降职。这工作我做不来。你得具备娱乐精神,我实在没法整班都保持那种状态。
– 直接服务开发商的房产经纪人,不需要主动找业务,你能决定整个社区的外观,规划每块地上的房屋样式、颜色及选配,还能见证家庭购置首套房并在此成长;但这工作的难度常被低估。除了今年之外,过去 3 年我和妻子的年收入在 40 万到 55 万美金之间。今年行情不太好,但预计仍能达到 25 万美金。人很容易飘飘然地觉得自己是最厉害的,钱永远花不完。但事实并非如此。必须为不时之需存钱,因为困难总会不期而至。我认识太多人每月要还 1600 美金的车贷,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遇到今年这样的光景就被打得措手不及。
– 我爸是清洁泳池的,早上 6 点半左右出门,11 点左右回家,年收入大约 12.5 万美金。当然他可以工作更长时间,但他不想冒得皮肤癌的风险。能够发展彼此邻近的简易房屋的订单是关键。我爸整个星期主要在 3 个大型封闭式社区工作,如果这些房屋相邻,1 小时轻松搞定 8 家左右;但如果你是新手,又不得不驱车在住宅间往返,可能 1 小时只能完成 3 家。
– 保险理赔师 / 评估员。我负责车险板块,但多数公司也有房屋理赔师岗位,或外包给独立评估员。我曾为一家大保险公司工作,完全居家办公,年薪 10 万美金,但公司文化太糟了,我宁愿降薪重返现场工作,现在底薪 8 万美金,有公务用车,报销全部油费 —— 包括私用 —— 养老金、401k、医保、网络补贴。平均美工工作 7.5 小时,通常早上出门巡查,中午就能回家,再做大约一个小时的文书工作,可以自主安排日程。有同事报名参加了灾害应急团队(飓风、洪水、冰雹等),年收入轻松超过 10 万美金,缺点是每年有 3/4 的时间都在外奔波。
– 出租和清理移动厕所,每周能赚 7500 美元以上。工作时间灵活,休假容易,当然也需要乐观的心态。我的同事就很适合,我敢发誓,要不是出于卫生考虑,他能在马桶里留块薄荷糖,甚至把厕纸折成玫瑰或蝴蝶结 —— 如果厕纸不需要节省的话。
– 呃,根据居住地不同,「高薪」的标准差异太大了。我现在的收入远高于这里大多数人提到的数字,却还在为每月生计发愁。
– 我来总结一下,公认的高收入工作是医生、律师或是程序员,但很多蓝领工作也能让你过上体面的生活,原因在于:没人愿意从事脏乱高危的工作;基础设施故障可不会挑上班时间发生;凌晨三点水管爆裂时,加班费是最高的…… 关键在于,这些工作不受经济衰退影响。人们总需要电力、水源和正常运行的电梯。当科技行业裁员时,这些人依然能稳稳领到薪水。社会瞧不起的职业?如果你坚持做下去,收入其实相当可观。而那些人人向往的「光鲜」工作(记者、教师、企业经理)?因为充分竞争的关系,薪水反而会越来越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