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每天看一看总有新东西

微语录精选:祝福降级

0077eOpegy1i72q4j9xesj30rs0wcgrx
@三里河贝塔:老登讥讽小登的人工智能大饼是泡沫
小登还击老登的学区房是边角料
中登满手都是高价上杠杆透支 30 年青春接盘的这两种货。

@红帽笔记:茅台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现象
就是涨的时候极度稀缺,跌的时候满大街都是库存。 ​​​

@朝夕者: 中国传统文化对男性美好品德要求中,核心就是 “赚钱养家”、“成就事业”,但现实中成就事业很难,赚大钱更不易,所以退而求其次就潜意识强调 “不会花钱”,强调这个还是落在了赚钱养家上 —— 虽无霸业,也赚不到大钱,但我不会花钱,钱都花在家里了 [允悲]。哪里是真不会花啊,我儿子 8 岁就会了

@梁斌 penny:微软、Meta、谷歌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明年预计将在 AI 相关资本支出上投入 4200 亿美元,高于今年的 3600 亿美元。他认为,这些公司要想从 AI 投资中赚钱,就必须取代人类劳动力,而不仅仅是增强劳动力。因为只有通过大规模自动化,用 AI 系统取代目前由人类完成的工作,才能使这些巨额投资变得合理。

@李天飞大话西游; 传统小说里作者心目中的空间,往往非常小。比如《三国演义》里火烧赤壁前夜,周瑜点兵派将,派凌统去夷陵,接应乌林。这俩地方其实相隔几百里。诸葛亮借东风之后,赵云接他从樊口(鄂州)回夏口(武汉)。这俩地方一百多里地。刘备登上夏口的楼,居然就看见 “樊口港中一帆船到”。二气周瑜时,周瑜在荆州,探马说张飞从秭归杀来。秭归离荆州(江陵)其实也有几百里。《西游记》里金圣宫娘娘说:“有外国进贡的宝物,国王看了之后,都交给王后收藏。” 说得跟居家过日子的小夫妻一样。

@阿尔法虎虎;一贯认为要做年轻人的生意,是因为消费欲和消费周期长,可未来或许应该多做老年人生意才对。
一是因为老年人数量上升的陡峭性,斜率是可见的,二是财富分配结构里,劳动性收入占比过低的话,那么分配还是倾向于占有资产的老年群体。
说到消费欲,其实只要有钱,哪个年龄层都有欲望,只是玩儿的东西不一样而已。玩儿养生,这也是玩儿。还有被动欲望,譬如医疗、医药和养护。
说到消费周期,只要活得久,老年人的消费周期也可以很长的,而且消费口味更稳定呢。

@刘大大大大大脸:朋友间已经呈现出祝福降级的趋势了,从祝暴富买豪车住豪宅变成祝你找个稳定工作,从祝你人生越来越精彩降到祝你平安,现在降到祝对方能凑合活下去就行。 ​​​

 

再过二十年,我们这里的内卷一定会好很多的

@沪上黑胖花:因为厂二代都不肯接班,所以我想再过二十年,我们这里的内卷一定会好很多的。

这次去南通,我还从微博博主的角度,采访了一下

老板说,现在厂二代接班的,不到 10%。
读书读得好点的厂二代,都在上海的大单位上班 —— 早年有路子的进银行、金融机构。现在读书特别好的就考编,或者好公司上班 —— 比如民营 500 强里做个财务之类的稳定岗。父母给买房买车,自己的工资日常零花。

实在不行,办公室文员混混也不错,也有做货代的。(大部分厂二代,大约从小耳濡目染,情商都蛮高的,只要肯上班,也因为家里底气足,不急于一时,好像没有混得特别特别差的。)

但二代做码农、芯片研发的倒没听说过,大约因为太苦了吧。完全不工作的倒没听说过,估计是那边一家门都要干活的氛围比较好,二代不至于太废。圈子还是很重要的。

去大单位上班,好像也是绝大部分厂二代的最优解了。
毕竟比起二代创业,能稳稳当当不败家,守着房租过日子,也能传承下去。

比如那边也有个二代搞创业的。被人忽悠,在 XX 包了 1200 亩地,准备做 XX 花的精油。创业两年,父母卖了上海两套内环线去填他的窟窿了。

绝大部分年轻人都不肯干实业(父母也舍不得),干的也大多以失败告终,最后不干了,以后也卷不起来了?

 

那个放出王家卫录音的编剧,为什么敢这么干吗?

@老郭说说说:你知道那个放出王家卫录音的编剧,为什么敢这么干吗?
不是他后台硬,也不是他想火。
是因为,他快死了。
这哥们,中戏毕业,纽约电影学院硕士,自己拍的片子入围过戛纳。
就这么个正经的科班高材生,进了《繁花》剧组。
一个月三千块。
你没看错,三千。
一边当枪手写剧本,一边还得伺候大导演的日常。
另一个编剧,一集三十万。
干了好几年,剧火了,片尾连他名字都没有。
找谁说理去?
三年,处处碰壁。人直接给整崩溃了。
然后,一张诊断书拍脸上:渐冻症。
这下你明白了吧?
当一个人,才华被磨尽,尊严被踩碎,最后连活下去的希望都被剥夺了……
他放出那段录音,根本不是为了 “赢”。
他只是想在自己彻底 “冻” 住之前,
告诉这个世界:我来过,我写过,我被欺负过。
这哪是一个人的事啊。
这是我们每个 “打工人” 都可能被吞掉的,一个无声的黑洞。

 

自主电击的牛马…

@真十内:刚才看首页在说,我才知道原来还有一种东西叫作电子咖啡手环。。。

好奇去网上搜了搜。产品好像已经推出两三年了,原理是通过轻微电流刺激让用户保持清醒。

咖啡内服,电击外用,精神饱满。

央视报道:https://weibo.com/tv/show/1034:5231392997441543

 

日本的优缺点

@杭州金融女民工:那天评论区还有朋友提到,去新加坡定居还不如去日本了。

我也没去过日本,对日本的了解,除了来自国内网络以外,还来自我的一个好朋友,她是研究生去日本留学以后在日本工作,后来嫁了日本人定居在日本的。

她每年的寒暑假都会带孩子回国生活,一年大概有三个月在国内,九个月在日本。我们经常聊两个国家的区别,目前我获取到的关于日本社会的信息有以下几个方面。

先说她认为好的方面:

第一,人与人之间非常冷漠,边界感极强。比如,她去参加孩子幼儿园的手工活动,忘了带剪刀,问隔壁桌妈妈借剪刀用一下,那个妈妈就感觉非常不自在非常被冒犯。

这点的好处是,无人关心你到底结没结婚、生不生孩子、成不成功、过得好不好,舆论压力基本为零。缺点是,病了嘎了抑郁了就自求多福吧,能活活不能活死了蒜鸟。

她以前在国内被家里疯狂催婚各种 pua,去日本以后简直爽到飞起,所以特别适应,这点是她下定决心定居日本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自然风光优美,适合喜欢到处游玩的人。

我这个好朋友,非常喜欢到处玩,我们以前一起上大学的时候,她就喜欢天南地北到处玩,尤其喜欢各种自然风光好的地方。她很喜欢日本的自然风光,现在一到周末就是带着孩子满日本玩,泡温泉滑雪看樱花去海边,朋友圈的图片真的非常漂亮,隔着屏幕就能感受到她的快乐。

第三,日本的职场非常稳定,大公司小公司都稳定,只要公司不倒闭,你就能干到老。而且日本的职场讲究论资排辈,所以你且熬着就行,可以安心躺平,打工的安全感要比国内高。但日本的收入其实也没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年入折合 30 万人民币在日本已经属于高收入群体,虽然那边消费高,所以得更省着点吃了。

再来说说她认为日本不好的地方。

首先,教育非常卷,且非常烧钱,而且日本人崇美,教育的终极梦想是去美国留学。她的小朋友已经上小学了,上的是公立,学业压力很大,因为跟不上学习进度,经常被找家长,督促他们赶紧补课。而且因为她是外国人,一定程度上会被歧视,很多时候得派爸爸出面才能解决问题。

然后日本补课也很贵,比国内贵很多,她为了省钱,寒暑假就回国给孩子补课,绝了简直。

第二,日本地少人多物质资源匮乏,男女老少人均吃得差吃得少,且点外卖非常不方便。所以日本胖子少,纯饿着,日本的审美就是可以矮但不能胖,矮也是因为吃不饱。在她眼里,日本的美食节目啦美食电视剧啦就是个笑话,纯纯的装逼上瘾,放国内算个 der。

第三,日本虽然官方统计的离婚率低,但实际婚姻关系非常开放,开放到有点变态,出轨率非常高,各玩各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现在年轻人对结婚毫无兴趣,特别是年轻女性,不婚是常态,晚婚是少数,早婚早育会被当成异类。所以她觉得日本也没啥子希望了,自己爽完这辈子拍拍屁股两腿一伸拉倒,关键很多日本人也是这么想的。

综上,到底哪里生活地好,主要还是得看这个人的性格。像我这个好朋友这样的性格,讨厌经营人际关系、喜欢稳定的职场、喜欢旅游的,确实是更适合在日本生活。那像我这种,注重家庭经营、喜欢点外卖、不喜欢出门玩的,绝对不适合去日本。

以上交流,均抛开了政治立场、历史创伤等因素,但我知道这些其实很难抛开,我本人也是,好朋友多次邀请我去她日本的家里玩,我至今还有点心理障碍,且拖着吧。

 

早就听说中国的编剧没有地位,没想到这么没地位

@肥桃瘦了:闲聊一下我的 “编剧生涯” 吧,写下这几个字我都想笑。
是的,就是一个笑话。

我在 10 年前为湖南台写过十多集家庭情景剧,跟同事一起完成的,有合同,稿酬也很清晰。
那是一次很愉快的合作,以至于我对编剧这个行业有梦幻的误解。

后来是跟另一个同事一起写都市情感剧,只写了两集,因为同事惊慌地告诉我,不一定有稿费。
她跟我讲起了这一行的规矩,你一定要跟和熟人, 最好是信得过的朋友合作。这个朋友呢,要么是导演要么是资方,要么是有本事的人,此人攒的局,你才能入。
因为这个行业里,编剧是最低级的一环,本子写了没下文,本子被抄袭,本子投拍了但你收不到钱的事情多了去了,几乎是常态。
于是我们终止了这次合作。

接着,我两年前来到燕郊,认为自己终于可以自由写作了,是不是写写剧本呢?
毕竟,就跟每个重庆人心目中都想过开小面店和火锅店一样,一个写过稿子的人,也会梦想自己能做编剧,写出一部大爆剧。
我先跟朋友合作,写了 10 集短剧,实话讲,朋友很用心,很努力,但是剧没红。
我的稿费也收到了,署名也是有的,虽然剧不红,一切微不足道,可该我的都给了我。

后面的画风就逐渐离奇。
作为一个几乎是小白的编剧新人,我加入了一些群。
都是一些剧组的人组的群,吆喝的是长期要本子,有多少收多少,男频、女频、战神、赘婿、重生……
其实这就是最底层的编剧群体,什么人都有。大学生、打螺丝的文学爱好者、找不到工作的前文员、无法出去工作的残疾人、我这样的中年人……
本子要写前 10 集甚至 20 集,才能给组局者看,通常称导演。剧集内容外还要有故事梗概、人物小传。
如果你的本子可以,会让你继续写。
那么稿费呢?
不忙啊,有的是直接买,100 元一集,这是还不错的价格。有的需要投拍后,才给你结算,至于什么时候投拍,什么时候结算,就看时间咯。
多少集呢?50-100 都有,稿费算起来 5K 到 1W 以上。
剧本也很 “简单”,1 集内容就是 150-200 字。但是!这短短的 2 分钟剧情内,要有起承转合,要下钩子,要吸引人不断看下去。
…… 并不简单。
短剧的确是泛滥成灾,良莠莠莠不齐,是的,大多数都是莠。
但它的确是无数编剧写出来的血肉,别管它血统高贵不高贵,实实在在每一个字,都有人从电脑上给它敲出来。
从预算上讲,编剧就是整个项目中最便宜的投入。

我认识了一个北京的导演,跟我见过两次面。
兴致勃勃讲过他最想拍的大电影,以及目前手下 30 多部同时开拍的短剧。
他给了三个线索,让我按照这个想法去写。
我回家后,写了一天…… 好的,我放弃了,我写不出来。
什么男频女频超能力医圣,我在俄罗斯当大佬……
这碗饭吃不了。

后来又有剧组跟我联系,横屏网剧,每集 15-20 分钟那种。
让我紧急改 20 集内容,原来的编剧因故不能完成了。
我是去救火的,内容我能写,是现实向的,都市情感类。
但是,当我完成了 20 集大纲,交给负责人时,问他:请问稿酬如何结算?
他大惊说:要比稿,最后敲定是谁写。
我大惊:跟多少人比稿?
他说:20 个人,大家都在写。最后选最适合的版本再深化。
我问:入选后,会多次修改吗?
他:会,要改到我们满意为止,
我:那之前写了 20 集的人呢,是零报酬吗?
他:是的。
……

以上。
我做过最底层的编剧尝试,实在是干不了。
编剧是人吗?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不是,比工具还惨。
工具还有维护维修,编剧会得到维护维修吗?

燕郊还经常有人找我,问写不写剧?
燕郊颇有一些短剧公司,直播公司驻扎。
你看看他们的条件:包吃住,底薪 4K……
包吃住,看懂这个含泪量了吗?
圈养在一个民居里,给我写,没日没夜地,写!

古二是什么人?他只是一个工资 3000 块的助理吗?
不,他已经是最靠近 “太阳” 的人,是这个行业里的幸运儿,距离大导演大编剧那么近了!近到提鞋。
看起来好像很快要成功的样子,结果呢?他搜集的资料,提供的线索,像一个榨汁器要名分一样,成了巨大的笑话。

在我的价值观里,写作是要尊重原创的。
如果我写了一个故事,故事来自于隔壁邻居奶奶,当这个故事发表时,我一定会写上她的名字,在我之前或者之后。
抑或最扉页上写明:邻居王汉云奶奶对故事有贡献。
这是创作者最朴素也最基本的价值观,不可剽窃,不可强占。
吸收别人的血肉供养自己的名声,跟杀人放火何异?

所以,当我看到一个老网友轻描淡写说编剧这个行业 “会压榨” 啊,为什么他们不去压榨正式编剧,去压榨一个 3000 块的助理?
我觉得这其中的恶意已经不是 “古二有没有参与编剧” 这个点可以讨论的。
视被压榨为理所当然,甚至还要割不正不食,你不是块正经编剧肉,你都不值得被吃。
这是行业的悲剧吗?不,这是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的共识。
被压榨还得有正经名分,否则,你连被压榨,都不配。

一口气写了以上文字,当笑话看也行啊,各位。
这甚至不是正经编剧的现状,就是最底层最底层的短剧短视频编剧的现状。
一叶知秋,一管窥豹。
为什么古二会让我同情,物伤其类,大家都是炮灰。
不同等级,不同档次的,炮灰。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哎呦不错往前方资源网 » 微语录精选:祝福降级
分享到

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每天看一看总有新东西

每日福利TOP100永久地址/地址发布页

谢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