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戳轮胎熊律师:日本今天有个新闻很意思:70% 房东不愿意租房给单身老人。
就是……
房东担心,老人在家 “自宅死” 后,房间清理尸体,和消除尸臭,会花很多钱。
而且因为没有后代,也没法找人索赔之类。
此外,会造成房价的降低,影响后面的房租。(凶宅你懂的)
此外此外,还有随着日本养老金的减少,如果老人没有办法工作,拖欠租金的概率就会很高。你强行赶走,造成后果,可能会承担各种方面的责任,等等。
总之,老了没有房,通常也就没有钱,还没有家人,那就纯人嫌狗厌了……
很多人想着,年轻时尽管浪,老了总有办法的,到时候,斯文的脸就会浮现在你眼前:
没办法就是没办法……
@张晨 Archen:稀土这个事情 X 上吵得一塌糊涂,美帝主要是分了三派。一派是朴实的美国人,根本分不清东大和海地的区别,说川普太软,历代美国政府太善,跟粪坑国家扯淡, 就该一脚踹翻。另一派是理智的美国人,说历代美国政府明知有问题,还在依靠东大,我们应该自力更生,集中力量五年解决稀土问题,让东大吃屁去。还有一派就是超理智的美国人,说还 tm 五年解决,你看五年塌的桥修成啥样了,五年建立一个工业这不是梦话么?然后三派人互相开除美籍,互指东大间谍,吵得不可开交。
@社死案发现场:顾客:我要预订房间。
客服:好的,帮您登记一下,请问姓名?
顾客:我姓李,名字是聪明反过来。
客服:李智障?
顾客:李明聪…
@西门大妈:曹丕的三个妹妹嫁给了汉献帝,汉献帝又嫁了两个女儿给曹丕… 就… 算不清,根本算不清~
@2gua:很多媒体人,我刚开始关注他的时候,觉得他写的观点挺好的。写着写着,他就开始变味了,为了每天都能出内容而写,但是现实中哪有天天都有值得写的时事新闻呢?于是就变成了 “没有可写的就硬写”、为赋新词强说愁。
@江东猫草:不要觉得自己干什么行业可以降维打击,每个行业现有的生态位都很成熟,中国不存在普通人可以干的蓝海,寻找卡位往往耗日持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你从没有用副业挣过钱(投资不算),很难硬换赛道
@爱知君:刚看政策考公的年龄放宽了,如再读个一年的全日制 MBA,拿一个新硕士学位,就可以按照 43 以下考试。记得日本 1991 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失业潮席卷而来,年轻人开始将公务员视为职业避风港,从 1991 年到 2000 年的十年时间,日本的考公务员热持续了 10 年。
@土师:有博主拆解了大麦汽车的门把手,
发行就是一个纯电子的门开关,然后里面放了个微动开关,模拟机械的感觉,
严谨的说,应该是,机械风味门把手
大家买键盘一定要看清是机械键盘还是机械手感键盘。
食堂做的不好吃,这才是正常的食堂
@一玶海岸:食堂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个不符合经济规律的玩意。指望所有的食堂都好吃,是一种缘木求鱼的期望。
食堂做的不好吃,这才是正常的食堂。
食堂做的好吃,需要有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大量地投入资源,人,钱还有时间。
二是领导。
要么领导也在食堂吃,要么领导虽然不在这个食堂吃,但他关注并且经常把管食堂的人叫上去耳提面命一下。
没有这两大支柱,食堂就大概率不好吃。
所以食堂好吃是不正常的特例,食堂不好吃才是常态。
这是个预期管理的问题,我从来不指望一直能遇到特例。
遇到了好吃的食堂,你要明白组织和领导在背后付出了多大的心血,以及投入了很多的资源。
遇到不好吃的食堂,适当降低自己的预期。去外面吃,自己带饭。
不要给领导添麻烦知道么?
@低调冷静无所谓: 还得是看客户是谁 我吃过的体制内食堂 包括某省级政府 某大型央企 大型央企子公司 都非常好吃… 好吃到如果我是员工 肯定会长胖那种…
@一玶海岸:你仔细想想,这种食堂好吃,真是因为客户?还是因为支柱一和支柱二联合的结果?
谁说自媒体已经饱和了,我看赛道还是蓝如海
@小鹅志飞:作为 porn 爱好者(?),我发现 AI 制作的 porn 内容已经像蝗虫一样涌入所有平台…… 我想 AI 可能会威胁人的工作岗位,但 AI 真正摧毁的旧秩序是,使电子奶头乐变得空前廉价,味同嚼蜡。与之相对的,是活人成为更金贵的奶头乐玩具。最好玩的永远不过人命。
失业的中层不必再开玩笑说要开一个 onlyfans 兜底,失声的底层也不必在网红直播间连线骂人换取短暂 “被看到”。
大家终会在废墟之中汇合,主动成为镜头后一双双眼睛的乐子,“挑战绝食 24 天”,“在线赌比特币谁先爆仓”。
谁说自媒体已经饱和了,我看赛道还是蓝如海,不如一起纵浪其中,一直游到人类社会变癌
@Vito 的行研札记: 作为做内容的比较有同感,Tim 在播客里的观点是 “剪辑距离能被 AI 替代也就一两年时间,而创意也并不安全,绝不是人类独有”。
逐渐感受到短视频领域的绝活起号越来越多了,近一个月就有两三个号靠「真人评测古代杖刑力度」飞速起量,过一阵有人在自己身上试老虎凳、上夹棍也不意外。
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虎哥、刀哥,你们在快手出道太早了没赶上好时候
年轻人要想出人头地就要向自己擅长的、有天赋、有兴趣的领域坚定发展
@理白君:昨天我说了年轻人要想出人头地就要向自己擅长的、有天赋、有兴趣的领域坚定发展。
有些网友表示了不同的意见,不过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
不过也解释一下这里的意思,我说这话的意思是因为很多年轻人都盼望着自己能在目前阶层固化、机会锐减的时代里脱颖而出,那么如果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的话,我说的就是唯一的途径。因为只有在自己擅长、有天赋的有兴趣的领域,你才能有远强于其他竞争者的耐心、专注度和忍耐力,能事半功倍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如果你只是被动的跟随着现在的热点,你是很难做出比他人更优秀的成绩的(也就是不可能脱颖而出)。
但是否每个人都能这么做呢?事实上大部分人或者说绝大部分人是不具备天赋的,只是平凡的普通人而已,而对于普通人而言,踏踏实实的根据雇佣市场的需求来加强自身的被雇佣价值才是比较合适的方案。但这里的意思就是你是被雇佣者,你是被选择者,而不是你选择雇主,所以这里就只能摆正自己的姿态了,别老想着 “整顿职场”,那只是有家庭背景和很强能力的人才能干的事情。
换句话来说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人并不具备选择的资格,你只是被挑选者,那么就只能是加强自己的被雇佣价值。但作为有天赋,有能力的人就应该主动发展自身的强项,这样才能真正的脱颖而出。
最后也感叹一句,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对于自身能力和天赋有过高的预期,自身定位并不一定准确。但不管怎么说,只要你还抱着脱颖而出的期望的话,就只能往自己擅长的方向坚定发展,不然就真的一点机会都不会有的。
记住,命运女神只对有能力有准备的人垂青的。
唯有体验,是不可替代的真实
@大脑切片:太酷了!到学校肯定第一句就跟同学说:“哎,你知道吗?昨天放学,我就跟我爸说了一句寒山寺真的半夜会敲钟吗?,他就一脚油把我拉过去了!觉都是在车上睡得!”。
视频地址:https://video.weibo.com/show?fid=1034:5221570982117393
@白饭如霜:#寒山寺半夜真的会敲钟吗#
有一天我半夜兴起,蒸了三只大闸蟹。
那会儿已经十二点多了。
我思来想去,最后把睡得猪头狗脸的崽子抻了起来:“吃大闸蟹不,热腾腾的,留到明天做香辣蟹可惜了。”
她一脸严肃地躺在床上看着我,看了好一会儿爬起来叹口气:“来都来了。”
一边吃一边笑:“妈咪你真的好抽象,哪有家长半夜把孩子弄起来吃东西玩的。”
我跟她讲:“很多年后,你不会记得成千上万个准时上床睡觉的夜晚,却会和朋友说起有一天妈咪把你从床上拎起来,开开心心吃螃蟹,这三只螃蟹的味道,可以留得很久很久。”
人是需要美好记忆去支撑长路漫漫的。
巴菲特错误清单
@信号与噪声:巴菲特错误清单
踏空… 卖飞… 错过…
1. 西方石油 (Occidental Petroleum):55 美元左右买入,持有 3 年多,目前股价 47.47 美元,仍被套牢。
反思:如果 3 年多还被套,你会如何?
2. IBM:2011 年以 100 多亿美元买入,持有 7 年到 2018 年卖出,未获盈利。卖出后不久,IBM 开始上涨,至今涨了一倍多。
反思:如果七年未获盈利卖出,之后该股涨一倍多,我们的心态会不好吗?
3. 台积电 (TSMC):2022 年 10 月,几乎是阶段性最低点买入,不久后平仓,理由与地缘有关。卖出后不到 3 年涨了 4 倍。
反思:如果是你,投资中心态是否会不好?
4. 苹果 (Apple):过去两年持续减持股票,但苹果股价一直在上涨。
反思:如果持续卖出后股价继续大涨,是否会后悔错失更多收益?
5. ConocoPhillips:2008 年油价高点时重仓买入,金融危机导致油价暴跌,亏损约 20 亿美元。
反思:如果在市场高峰买入后遭遇崩盘,是否还能保持冷静不卖出?
6. Dexter Shoe:1993 年用价值 4.34 亿美元的伯克希尔股票收购,后因竞争加剧业务崩盘,该股票后来价值数百亿美元的机会成本。
反思:如果用股票收购导致巨大隐形损失,是否会质疑自己的估值能力?
7. Kraft Heinz:2015 年参与并购后,股价从高点暴跌逾 70%,减记超 150 亿美元。
反思:如果并购后品牌价值贬损导致巨亏,是否还能坚持长期持有?
8. Tesco:2012-2014 年投资英国超市巨头,后因会计丑闻和市场份额丢失,亏损约 4.44 亿美元。
反思:如果海外投资因本地竞争失败而亏损,是否会影响对国际市场的信心?
9. 航空股(四大航空公司):2016-2019 年买入达美、美国航空等,2020 年疫情时恐慌卖出亏损 70 亿美元,后航空股反弹。
反思:如果行业突发危机导致卖出后快速反弹,是否会自责时机把握不当?
10. Salomon Brothers:1987 年以 7 亿美元可转换优先股投资投资银行,后在 1991 年卷入债券丑闻,几乎导致 Salomon 破产,巴菲特亲自担任临时董事长干预化解危机,最终在 1997 年出售时实现翻倍回报,但期间面临重大声誉和潜在损失风险。
反思:如果投资机构因道德危机濒临崩盘,是否还能保持对管理层的信任,并愿意亲自介入以保护投资?
11. 错过科技巨头 (如亚马逊、谷歌):多年来回避科技股投资,承认错过亚马逊和谷歌等,导致机会成本数万亿美元。
反思:如果因不熟悉领域而错失时代机会,是否会调整投资哲学?
12. Berkshire Hathaway 纺织业务:六十年前买入大型北方纺织公司,但行业已不可逆转衰落,导致价值陷阱和机会成本。
反思:如果买入衰落行业的公司,资本被困无法用于更好机会,是否会反思行业分析的重要性?
13. USAir (US Airways):1989 年投资优先股,航空业波动导致差点全额亏损,后虽恢复但暴露行业风险。
反思:如果投资高资本密集型行业差点血本无归,是否会永久回避类似领域?
14. Energy Future Holdings:2013 年投资公用事业控股公司,后破产导致约 8.73 亿美元亏损。
反思:如果杠杆收购因能源市场变化失败,是否会更谨慎评估债务和行业周期?
15. 卖出 Disney 太早:1966 年买入迪士尼股票,1973 年卖出,错过后续巨大增长。
反思:如果过早卖出优质资产导致机会成本巨大,是否会强化长期持有的信念?
16. Precision Castparts:2016 年以 320 亿美元收购航空零部件公司,后因行业衰退减记约 30 亿美元。
反思:如果高价收购后外部事件导致价值减损,是否会质疑并购时的估值模型?
17. 错过 Walmart:早期有机会投资沃尔玛但未行动,导致巨额机会成本。
反思:如果忽略熟悉的好机会,是否会后悔不更主动扩展投资范围?
~~~~~~~~~
其实这 17 条巴菲特错误清单,可以归纳成下面 4 类,
1,行业看错,比如纺织、航空这类拼命砸钱却没有定价权的生意,再便宜也少碰。
2,过程正确,结果不好,或者说是运气差,这类只能回看是否是当时的最优选择。
3,公司治理 / 会计造假丑闻一类,出事了直接撤,不讲情面。
4,能力圈之外导致错过,这类可以不买,但是最好留小仓位练手,多接触学习。
至于后不后悔这个问题,只能通过原则和纪律来让自己解脱。
日常在建仓前就写好纪律,然后机械执行,过程对了,后面就不要再去为结果自责,反思复盘自己的纪律即可。
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错过不可怕,错了死扛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