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每天看一看总有新东西

微语录精选:我帅的要命

微信图片_20250929121630_7_5_副本

本人于 2025 年 9 月 29 日 19:16 分
在绝密航天总裁办公室出 非洲之心 一颗
望周知

 

↓ 此区域为隐藏资源 ↓

@貔貅辟邪天禄一世

男生说话像红狼的正确方式
你好笨 换成 我帅的要命
不想去 换成 我帅的要命
不行 换成 我帅的要命
你忙去吧 换成 我帅的要命
我不会 换成 我帅的要命
你好烦 换成 我帅的要命
气死我了 换成 我帅的要命
要你管 换成 我帅的要命
帮我个忙 换成 我帅的要命

 

@楚团长聊聊天:不借贷消费,不融钱投资,人生会少很多很多危险。 ​​​

@八大山债人:190 万投了摩尔线程。。。持股 4.5%。。。
要是摩尔上市炒到 4000 亿。。。
190 万变 190 亿。。。
5 年 10000 倍。。。
这是不是人类历史上挣钱最快的投资?

@雷斯林 Raist:一个杀流浪猫的人,大概率是个坏人,但却在做好事。
一个喂流浪猫的人,大概率是个好人,但却在做坏事。 ​​​

@允南先生:人的身体发育在 25 岁左右结束,之后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如果不练拉伸、力量,你的肌肉在老了就会没力气,如果不练有氧,你的心脏在未来跟容易供血不足。如果没有柔韧性训练,你的身体会变笨拙。健身不是让你防老,而是让你在身体开始衰老时更潇洒优雅地生活。

@皇栖:漂亮这张牌单出,就先预订一个惨。

@momo:我女婿开车,我女儿坐副驾,他俩在讨论:为啥鸟儿站电线上不会被电。我就知道他俩能过一辈子。
不论同性还是异性,感情好就喜欢在一起天马行空的闲扯,讨论稀奇古怪的话题,“无效对话” 是最珍贵的。

@财入门::一代人饱吃地产红利,至少需要两代人努力还债,全世界哪里都一样。

@投鱼问道:发现股民有个特点,那就是亏了就不想卖,总想着回本再说。只要不卖,就不亏。这是很多人的想法。
这就给机构带来了轮动收割的策略,前面一段时间拉创新药,股民高位接盘,然后套住一批,反正也不打算出来,等回本。后来拉算力,现在拉半导体。
所以每次牛市之间需要一段时间间隔,因为每轮牛市,都要消耗一些股民,需要时间来重新孵化新股民入场。
当然了,也有少数熬出来了,下一波牛市,又再次轮动到自己了。然后更加坚定了这个亏了不卖的想法。

@投鱼问道:资产价格上涨容易带来溢出消费,比如房价股市大涨,类似农村赌钱时赢了钱,花钱也大方。几万上百万的涨价,会让人觉得钱很容易挣,消费也受到刺激。现在资产价格缩水,都会觉得钱难挣了。 ​​​

 

反思

新陈代谢变慢了以后,终于知道课文里为什么会问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了。

失败

日式英语的口音非常奇怪:曾有一名日本人在上海打车,说要去花园酒店(Garden hotel),结果被司机拉到了嘉定沪太路。

循环

到了健身房我才发现:训练体力这件事是需要相当的体力的。由于我没有体力,所以就回家了。

比例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只有1%的人通过服装标签来识别如何正确护理该服装。其余99%的人用它来识别正反面。

 

真相

友情提示:不要过度放大他人对你的影响。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你早上喝的那一杯水重要。

 

羡慕

吃饭时遇到魅魔了:隔壁桌小情侣男的降薪了,女孩子:“没关系的,我们租个小点的房子就好了,我们还可以贴的更近一些啦~”

恐怖

电话的缺点:突然打来会吓一跳,正在专心的时候会突然被打断,光靠声音就要和其他人沟通交流真的太难了,需要高度的即兴反应能力和瞬间反应能力,希望可以和电子邮件与微信一样用自己的节奏来回复。总之,听到电话铃声的时候身体就觉得不舒服了。

 

 

 

怪事(一)

西贝“我给大爷一碗汤,大爷要送我北京一套房”的真相:

大爷:服务员结账。

服务员:好的,您一共消费960。

大爷:就这几个菜960?干脆房子给你得了!

怪事(二)

“禁止学校采购、使用不合格食材”“省级卫视今年年底要全面取消虚假医药广告”这让我想起了“严禁打骂顾客”

土豪

陆总:今天带你去见见世面。

我:好啊!今日是刘老太90大寿,我一眼看去,刘家门口豪车云集!

我不禁叹出声:理想、极氪、小鹏、比亚迪、问界、蔚来、领跑等豪车停满停车场。

随后见到了今天的宴会主人。

刘家家主:今天所有的来宾,全部免费充电!

身份

问:有一种东西,一提起ta的名字,人们就觉得是邪恶的,但ta会跟人类做协议交易,人类只要贡献给ta一部分生命就能获得报酬,请问这是?答:资本家。

真相

长生种和朋友说,几百年来感觉自己活着一直很空虚,生命中总觉得缺了什么,于是在不停等待着,现在终于等到了。 朋友们边感慨着边问是什么呢?长生种说是手机,太好玩了。

 

差距

同龄人:结婚,订婚,要么到处出去玩,秀恩爱。

我:上班下班,打游戏,“这个皮肤真好看”。

悲剧

有一次和朋友跑高速,他已经实在忍不住了,离服务区还有10多公里,当时我直接踩到180迈了。你猜怎么着,开太快了没刹住,过服务区了。

循环

打算把以前买的书读完-→心情不好不想读书-→又有新书发售了-→买买买-→打算把以前买的书读完

 

 

 

创业难,弃业更难

@寝取的史官:昨天看到条新闻,说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了。万达这几十年起起落落大家都看在眼里,自然也就引起了不少讨论。

看到不少评论说,前首富本来都已经套现卖掉了很多资产,怎么后来又杀回来了?学学潘石屹,资产都套现了过清闲日子不是更舒服么?

在旁人看来的确如此,套现离场,这些钱他家几辈子都用不完,王健林自己肯定也清楚。但要一个像王健林这样,曾经成功过,曾经极大成功过的人,放弃自己从无到有建起的大厦,从此去过清闲日子,他可能的确做不到。或者这么说,如果一个人能够轻易决定放弃自己曾经大获成功事业,那他从一开始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也有人评论说,他为什么就盯着文旅地产,就不能往别的领域发展吗?这个怎么说呢,人的精力有限,说好听点叫术业有专攻,说难听点叫路径依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牛顿定律都有适用范围,人的方法论也必然有局限性。路径依赖很大程度上就是个人方法论在不同领域尝试适配性的结果 —— 兜兜转转大一圈,最后发现还是得在旧领域才能发挥作用。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前些天有个朋友来问我,说他们有个百来人的团队,说他们知道不能做 MOBA 不能做 FPS,问我应该做什么类型的比较好,是不是应该做 SLG。

我听了以后的第一反应 —— 啊?既然想不出做什么那不是应该解散团队裁员吗?

但人家来问我显然并不想得到这个答案,所以我还是要稍微给人家分析一下。别碰 MOBA,别碰 FPS 是没问题,但应该做什么和团队规模无关,在于你们能想出什么能活的项目。能不能想出来和团队规模也没关系,只在于最核心的那两三个人,制作人主策等等,看他们能不能想出来。如果你不在这两三个核心人员之列,那你想什么基本都是白搭。

分析是分析了,其实我的分析毫无意义,当本着 “给团队找个合适的项目做” 的思路去设计游戏的时候,已经败了。唯一适合这个目标的项目只有一种 —— 就是接外包。

到这里,仔细看看整个行业,会发现很多很多项目其实都是用这种思路立起来的。老项目做完了,或死了,或成了。这时候死了倒是挺干脆,很多老板都是看项目死透了才终于能下定决心舍掉整个项目组,通常要死到最后一个项目才能下定决心收摊走人。

而要是项目有幸成了,不管大成还是小成,项目组扩张就成了几乎必然的选择。项目成了即使后续加新功能也不会需要原来铺量时候那么多人,那多出来的人怎么办?赶紧开个新项目。新项目做什么没那么容易想出来,那就先来一波老项目的换皮。

有了成功先例的验证,推动换皮项目通常没什么阻力,因为想成为阻力就得拿出有说服力的数据证据,在一个刚成功的项目面前,要找到这种数据太难了。即使项目负责人有意想避开换皮,在玩法和玩家体验构建上都很难脱开前一个成功项目的影子。

毕竟人还是那些人,失败都很难让人吸取教训,更何况是成功。

游戏要成功本来就很难,一个刻有前项目深刻印记的游戏想要获得成功就更难了。最终,老板们在失败面前,甚至得是屡次的失败面前才不得不做出砍项目裁人的决定。这时候,小公司项目组少,早早砍光早点收摊。大公司项目组多,这个砍了还有那个,万一其中一个成功了大热了爆款了,那又必然衍生出一群徒子徒孙,把这个循环继续走下去。

回头看看,其实整个行业大部分项目连立项都不该立。但在项目组负责人(制作人、工作室负责人)给老板的画饼中项被立起来,钱投下去,在后面版本会更好的幻觉中,给老板一次次上沉没成本的强度。最终走到测试,走到正式上线,走到走投无路被现实击得粉碎,老板才能下定决心。

在挣钱的幻想中激流勇进的人很多,能在成功之后还没吃到失败痛击之前急流勇退的人则非常罕见,绝大部分人还是得在现实的重拳下才肯放弃。从这点来看,游戏行业还是幸运,为了让各位老板和投资人早日清醒,在现实的重拳出击之前,别的重拳就先到了。

算了,散吧。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哎呦不错往前方资源网 » 微语录精选:我帅的要命
分享到

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每天看一看总有新东西

每日福利TOP100永久地址/地址发布页

谢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