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报 KOC:自私自利是人性,人人都有,毫不稀罕,只是这个时代把它包装起来,美化它,利益最大化它;敢于付出是勇气,而奉献和牺牲是人性中最高贵的利他品质,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
@感恩生命中的点点滴滴:我是今年 51 的老东西。儿子英国留学 10 年,今年本科刚毕业,在伦敦金融城找到工作,儿子抱怨薪水低,老登我,顺嘴就来了一句,“儿啊,知足吧!这年头,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钱不钱的,就先不考虑了”,儿子说 “你看,这就是典型的中年人的傲慢,不考虑钱,就是钱多啊!问题是,我现在穷啊”,我瞬间反应过来,的确,人生阶段不同,真的无法感同身受。中年人太多事业有成,有一定积累,往往很难感受当下年经人的困境和挣扎。
@即将成为做饭大师:来同伙朋友家,客厅挂着幅抽象艺术画
同伙朋友讲:好看吗,新拍回来的,680 万
同伙:这是对外的说法
我:对我的说法呢
同伙朋友:我自己抹的,算上框 170
@九边 Pro:很多在家办公的人都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就是浑身哪那都不对,头疼,虚,成天状态差,干啥都烦。但是去医院却发现啥病没有。这种一般都是运动量太小的缘故,每天一两千步的运动量,时间久了,肯定出问题,而且这类问题都很奇怪,不是病,但每天就是折磨你。每天一万步,一个月之后就基本上好了。
心情不好时就想一些弱智段子。
想出来了,能投稿,开心。
没想出来,自己不是弱智,开心。——@- 苏子啦啦 –
@阿尔法虎虎:一个行当,只要性价比足够高,想挤进去的人就会络绎不绝,然后的结果就只有两个:
要么它的门槛变高,不太容易进了;要么就是性价比滑坡,待遇下降到另一个平衡点。
除非这个行当在不断扩张,但现实情况是,目前没有哪个行业有这种扩张趋势力。
@玻璃不透明钱包:我上班压力大就爱吃点东西,刷到一个帖子问蒸螃蟹的时候为啥螃蟹在里面吃姜,评论说它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以为吃点东西能好点,我破防至今
学习如何为人父母的一天
@杭州金融女民工:又是学习如何为人父母的一天。
短视频上关注的一个裸辞博主,最后被他妈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
我们浙江嘉兴的一个小伙子,20 多岁,之前在大公司当牛马,目前裸辞了两个月,在家当全职儿女。他爸爸妈妈是开小超市的,他现在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就去帮爸妈看店。
他辞职后的生活,他的父母,真的给足了情绪价值和安全感,特别是他的妈妈,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母爱特别具象化。
他说在大公司上班很累,他爸爸说:其实身体不好,你赚钱赚的也没用,大公司觉得压力大那就不要去大公司上班~
他说不上班好舒服想一直不上班,他妈妈说: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的,日子过得苦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那就不上班啦,真的,不骗人~
他说没有工作自己也会焦虑,他爸爸说:其实我和你妈已经到了这个年纪,也觉得很孤独的,你在家里陪陪我们也挺好的~
他说怕太长时间不工作被社会淘汰,他妈妈说:反正你妈都能养得起你~你那么小的时候我都能把你养那么大,以后也养得起你的,放心吧!
他妈妈还会担心他失业了没钱花,时不时问他有没有钱我给你点钱,还偷偷在他衣柜里放了钱,让他去找朋友们一起玩玩~
他的妈妈,每天都是笑意盈盈的样子,经常会夸儿子帅,经常各种表扬好大儿,每天还会做他喜欢吃的菜,儿子带她出去玩她也从不扫兴,高高兴兴就去了,特别喜庆,特别温暖。这样的妈妈,哪怕她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你每天呆在她身边,我觉得都是一件很轻松愉快的事情。
这位博主评论区里,有很多网友说,爸妈能这么情绪稳定,是因为家里有个赚钱的超市能给孩子托底。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同在浙江,我见过很多经济条件远超这个博主家的父母,在面对孩子失意时,下意识的反应是嫌弃、失望甚至落井下石说风凉话,特别是关于孩子辞职或失业这件事,也多的是痛骂反对的有实力父母。
真的,这个时候,经济条件不是决定因素,父母的认识水平、对人生的理解以及对孩子的爱和包容,才是关键。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有实力的父母,但我们都能选择成为有爱有包容度的父母,只要你愿意,我们真的都能选。
分享给大家,希望我们大家都能跟博主妈妈一样,每天脸上都挂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做老师做到这个份上,真的好动人
@一杯 dirty 的拿铁:好感动啊,papi 酱说自己上中学的时候并不知道以后要干什么,只是因为平时很搞笑,经常自己排小品,有个同学开玩笑地跟她说,要不你去考中戏吧。
那时她数学特别不好,很怕自己考不上大学,就对中戏有点动心。但是她妈妈希望她考正常的本科,还跟班主任要求过给 papi 补课。
班主任非常敏锐,问 papi,你是不是不喜欢数学?他还说学生偏科很正常,很多人都偏科。
papi 第一次从一个大人口中听到偏科很正常这种话,有点打开心扉,就跟班主任说,我想考中戏。
后来有一天,班主任找她,说中戏开放报名了,赶快去考。
papi 说,不行,我父母一定不让我考中戏的。
班主任说,不要管你父母,先去考。
中戏的考试分三次,每次要交 100 块报名费。班主任每次都带着她去考试,帮她交钱。
后来中戏放榜,班主任自己骑着自行车去看榜,回来喜气洋洋地跟 papi 说:你考上了!
后来班主任说,他当时没想到 papi 能考上,之所以催着她去考,有 50% 的动机是想让她尝试之后死心,好好走普通人的路。
但是知道她考上的时候,班主任特别开心。
做老师做到这个份上,真的好动人。
社交媒体的商业价值,主要由其广告价值决定,和内容本身无关
@挨踢牛魔王: 你认为的高认知,可能根本就不是什么高认知。
以某乎为例,当前市值大约是 5.2 亿美金,大约 36.4 亿 RMB。
这还是今年涨了之后的,以前更低。
利润没有多少,以前还是亏的。
就是说,你把某乎那么多内容,不管什么深度内容还是什么盐选打包,就值 5.2 亿美元。
而且,支撑这个市值的,很可能并不是你认为的所谓深度内容。
而是霸总小说,盐选故事会,职业培训,广告。
就不说字节这种巨头,就说一个中等的互联网公司小红书。
小红书 30 亿美元利润,估值 310 亿美元。
光是利润就是某乎市值的 6 倍。
你看看,你认为的那些大 V 写的所谓深度内容根本就不值钱。
如果这些东西有用,能这么不值钱吗?
我不能说这些内容没用,至少对挣钱来说,没什么帮助。
就是这些内容卖不上价,你看了,也不能让你赚到钱。
力工思维
PS:Deepseek 对:“力工” 梗的核心解释:
这个梗主要描述的是这样一类男性:他们生活极度节俭,拼命工作攒钱,人生核心目标就是攒够 “老婆本” 用于结婚彩礼、买房等,并将婚后收入全部上交伴侣,缺乏个人消费、兴趣爱好和自我提升意识。他们往往认为只要不断付出金钱和物质就能换来爱情和婚姻的稳定,但现实中,这种单方面付出的关系很容易失衡,甚至可能遭遇欺骗,导致人财两空。从本质上讲,“力工思维” 批判的是一种认为物质付出可以完全替代情感互动、个人魅力以及其他关系维护努力的简单化婚恋观念
@卢诗翰:力工思维这个词汇的传播,充分说明了文科生的终极意义,就是对定义的选择和包装。因为他开创性的解决了一个问题
如何在不涉及女方的情况下,讨论婚姻彩礼问题
一直以来我都身处前沿战场,看的比较清晰,其实力工思维的前置科技树,早就点好了
从 2023 年起,舔狗经济,彩礼刺客,老实人困境,麻辣仙人,各种思潮轮流涌现,你会发现力工思维提到的问题,之前的舔狗经济等话题早就讨论过了,所以这似乎就是换了个叫法,旧瓶装新酒对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他有一个开创性的特点,就是他闭环。
比如彩礼刺客,这个词汇非常精确的指明了问题,但也直接引爆了矛盾,谁收彩礼?谁是刺客?
也就是只要你把这个词汇端出来,女性一方就会反击,然后双方又会回到彩礼战场上打堑壕战。你五千字论证彩礼不好,她一万字论证彩礼好。
舔狗经济也差不多,既然存在舔狗,就存在被舔的,所以只要一提,两边就会打成拉锯战。
在这个情况下,有人找到了一个新路子,性压抑
性压抑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词,因为他避开了对女性的批评,
比如女方骗男方 30 万彩礼,之前的舆论环境差不多是
大众这边批评女方欺诈,女性博主那边论证合理性,而理客中则说这是个例不要扩大。
但性压抑理论很聪明,
他没有去批评女方骗彩礼的问题,而是说男方笨,男方压抑。
揭露女性骗彩礼不行,会被扣歧视女性的帽子
那我骂被骗彩礼的男性是蠢货,这总行了吧?
我骂的是男方,全程和女性不搭边,完全闭环,这你挑不出刺吧。
所以性压抑理论在传播学上大获成功,因为这是很多体面人的唯一选择。
婚姻彩礼问题,转移支付问题,这两年愈演愈烈,不面对不行
但对于很多体面人来说,批评女性又有一定的道德门槛,大男人不好意思和女性计较,拉不下脸
而性压抑理论解决了这个困境
批判女骗子不行,但批评被骗的男方,这没问题吧?
这个理论甚至能俘获很多女性受众
你看,不是女骗子的问题,而是被害者自己的问题,你要是聪明一点不就不会被骗了吗?
力工思维是对这个路线的进一步扩大
我不批评女方,也不扯婚姻彩礼问题,我直接就批评男方 “力工思维”。
抱怨骗子是没意义的,关键是你为什么被骗。你提高警惕,或者干脆绕道不就得了?既然影响不了骗子,那就去改变受害者。
熟悉的人可能一下就想到了二游领域的麻辣仙人,批评女玩家不行,那我批评厂商混厕,呼吁男玩家走人,
很多思潮你在当下是无法评价的,因为他的价值,他的贡献,他对于后人的启发,可能要在很久以后才能看出来。
所以很多人不理解力工思维,性压抑理论为什么火,因为你没理解关键
关键不是这个理论有多对,从理论角度而言,这几个理论并没有很深的内容,相关问题也早讨论了。
他的关键是在传播视角,解决了很多体面人的心理障碍
原本他们是没法聊婚姻彩礼问题的,因为你一聊就得直面女骗子问题,这和他们保护女性保护弱者的底层逻辑冲突,他们的大脑会宕机。
但现在有了性压抑理论,力工理论,他们终于可以聊这个问题了,参与讨论的群体一下扩大了。
闭着眼睛念经,说房间里没有大象,这有点挑战智商
但挑明矛盾说房间里有大象,我们得去解决,又有点考验勇气
所以今天我们不争论有没有大象的问题,我们就讨论如何避开大象,
我们让被害者警惕性防范性,至于谁是骗子,谁在骗钱,这个我们不讨论,这个风险是不是就小多了?受众面是不是大多了?
所以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旧瓶装新酒,而是通过问题的重新定义,去绕开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
理解了这个,你可能才真正理解欧美的文科生为什么喜欢弄一堆新词,很多人觉得就是换个叫法,NO,看起来就是换个叫法,但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把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