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鱼问道:房地产成也杠杆,败也杠杆。上涨时,杠杆挖掘并大幅度放大需求。
下跌时,不敢杠杆,购买力骤降,房价再怎么跌,都还觉得很贵。
类似 400 万的房子,杠杆买,咬咬牙没啥问题,都买的起。现在降低到 200 万,依然觉得很吃力。
@云无心 45: 如果是指烹饪协会的团标定义的 “预制菜”,那么城市里基本上找不到 “肯定不是预制菜” 的餐馆了(或许小胡同里有些苍蝇馆子满足);如果指六部委通知里定义的 “预制菜”,那么随便进哪家,连萨莉亚都不是
@汪有:说到危机公关,又让我想起我爱的郭敬明老师。
当时面对巨大流量,就说了一句:已报案,让律师处理。
然后就不说话了。
现在当时是啥事儿我都忘了。
这是最好的危机公关。
@风中的厂长:西贝老板是传统老板,但是明显不懂互联网,不懂大众情绪,他在行业里,是受人尊敬的餐饮领军人物,而且他自认为,自己各方面,在同行里做的算比较好的。其实餐饮行业的很多细节,行业默认很多年,是经不起放大镜的,不做餐饮很多东西我们都不知道。老罗又是玩流量的高手,这件事就是利用预制菜的信息差,把整个舆论给点燃了。
@荒谬 – 西西弗斯:不管什么行业,什么情况,跟老罗 battle 上,基本上就输一半了,老罗不怕输,就怕你不回应,最近这波西贝和老罗的对线,以后会是公关界的教科书案例。
@青春的泥沼:萨莉亚预制菜,大家不说啥,也很受欢迎,蜜雪冰城隔夜柠檬片,大家也没啥太多质疑啊。
预制菜,贵,难吃这三个不能同时存在。
@内含子: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很不一样,比如我们小时候,方便面比自己做的面条贵得多,城里的亲戚带回一包方便面,我们放好久都舍不得吃。水果罐头也比新鲜水果贵。后来听说罐头在美国算垃圾食品,好家伙,我们探望病人才带垃圾食品的。平时都舍不得吃。
没有说预制菜好与不好的意思,就是感慨一下。
误解
“老板,苹果17pro max多少钱?”
“要当天才知道价格。”
“那要怎样才能成为天才呢?”
作用
人一旦有了电动车,如同战士有了战马,可以征战四方。
东市买烤肠
西市买烤冷面
南市买奶茶
北市买鸡锁骨
意外
突然想起有一次跟一个广西朋友吃饭,他夹了一个田螺一吸,就说是公的,又夹了一个一吸又说是公的,我就想怎么这么厉害。
后来才知道是空的。
能力
当老师不仅要备课,必要的时候还要背梗:
1.你的分数可以和你的话一样多吗
2.你们屁股上是有喇叭吗,一坐下去就叫
3.你俩书都没翻到一页,哪来的共同话题
4.别人都在记笔记就你不记,怎么,没有你喜欢的字吗
5.来,给你颁个奖,诺贝尔一直讲
相似
活跃的领导就好像会飞的蟑螂:
每次一靠近领导,就会多出很多任务,就像是踩死一只蟑螂,还会生出许多小蟑螂。
离谱
朋友男,和相亲对象在某高档西餐厅吃饭吃了一半,女生说喊个朋友来一起,结果来了,是个男生。并且,还加菜。
朋友直接尿遁走了。
迹象
当兄弟给我分享的不再是扭屁股的视频,而是人生感悟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不行了。
一个羊腿,一袋西蓝花,有没有可能在饭店里冻上一年才卖给你?
@独立平:有不少人提到那个冰冻羊腿。
我按照常识说一下。
一个羊腿,一袋西蓝花,有没有可能在饭店里冻上一年才卖给你?
答案是根本没有可能。
为什么说这次事件老罗带动的是反智狂欢?
你知道储存成本吗?
饭店的储存成本是经营中的一项重要成本。一个菜储存在冰柜里,有冰柜购买成本,有折旧成本,有房租均摊过来的空间成本,有用电成本,有人工成本。
对于饭店来说,一个羊腿如果在冰柜里放三个月以上,他的储存成本已经超过了羊腿的价值。
可能有人说我家里的冻排骨放了半年呢,是的,因为你家里的空间宽松,而对于大型连锁饭店来说,空间资源是稀缺的,而且租金越贵的地方,储存空间成本越高。
对于连锁餐饮企业来说,如果一个菜储存一个月还没卖掉,那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进货进多了,另一个问题是这个菜没有市场需求,那就从菜单上及时调整,划掉这个菜。
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的进货量是一门高级科学,这决定了经营成本,把控不好进货量的企业早就淘汰掉了,单一品类进货多了还占用其它食材的空间。
你看到的羊腿可能是几个月前生产的,这非常正常,具体到这个羊腿我不了解情况,但大部分连锁餐饮企业进货,尤其是肉类,批量进口是最常见的,进口的生产日期必然是几个月之前。
大型连锁餐饮企业总体上根本不可能在菜市场进货,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还是日料。
对于西贝这种全国大型餐饮连锁企业来说,如果一个羊腿在冰箱里放了几个月还没卖掉,那这道菜早就不存在了。
只有小饭店才有这种可能性。
至于保质期,那是另一回事,中国生产的冰冻蔬菜行销全球,世界第一。大部分中国生产的冰冻蔬菜,保质期设定都是 18-24 个月,24 个月的保质期占大多数,这个保质期是基于大量科学实验,包括微生物,感官,理化指标测试,同时也是中国冷冻食品保质期的行业规范,这踏马是行业常识!
冰鲜保质期的蔬菜,一般都是可以出口的,其生产流程、质量控制和保质期的设定都是经过了最严格的审查,符合欧美日韩市场最高标准。
这是中国现代食品工业化和标准化的成绩。
这些事实,罗永浩会告诉公众一个字吗?他把宝贵的社会关注资源,用于自己一定要赢。
而满网的反智狂欢,各种错误的食品健康安全观点横飞,老罗觉得跟他没关系,他是为民请命。
艹你大爷。
@涨了叫我哈: 把情绪部分去掉,说的的确是合情合理。西贝这样的大型连锁,毛利率水平基本不会超过 50,预计 40-45% 波动,其实就是一个合理利润。因为规范也是成本,场地也是成本,这些成本加上去,实际上正常范畴不算特别好吃的餐饮人均就是这个价,这是大市场充分竞争下,加上还算科学的管理下实现的。低于这个价,基本上是消费者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了。消费者自己在家做,如果把买菜洗菜烹饪刷碗按 25 元一小时算成本,两三口之家一顿饭人均成本也不会低的
中国真的在为自己人跟地球做实事
@郭嘉宁:一位水产科学家今天和我聊天,观点蛮有意思:
从采集狩猎到农耕,是文明的一大步。
虽然西方世界从农业到工业的这一步早了一点,但是从水产来看,西方渔业普遍的捕捞为主的特点,和我国养殖远超捕捞的特点,完全不同。
从水产这个角度看,捕捞是狩猎的本质,依然处于文明早期阶段。
(补充两点:
我国淡水产品消费量很大,这点和西方国家不同;
我国海水产品也以养殖为主,人类水产品养殖量刚刚超过捕捞量不久,主要就是靠中国拉升了水平)
这个角度,很适合在遇到某国攻击中国人吃海鲜太多破坏地球的时候使用。
我的另一个看法是:
以深海养殖工船为代表的新技术,中国处于领先水平。
这是古老的农耕文明向海洋迈进的重要节点:
走向深蓝,但用我们的方式。
另外啊,中国人不仅仅是海水养殖量远超捕捞量的问题,也不只是每年严格的伏季休渔制度的问题。
中国人还在坚持往海里 “放生”,恢复鱼类种群。
比如山东这边,每年都有 “放鱼节”,有两次增值放流:
就是把育苗企业扩群的鱼苗(各种品种)向海里放。
一次是国家补贴;
一次是义务增值放流,企业 / 合作社自己出钱的义务行为。
人与人的差距是怎么拉开的
随着岁数渐长会发现,多年前的老同学,老同事们纷纷走上不同的道路,发展也是千差万别,当然,不用那么功利,不是说资产多的就一定成功,也不是说行政级别高的就一定成功,但是确实会发现,有的人不断向上,成就自我;有些人就可能泯然众矣,唏嘘蹉跎。
当然,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也不是说家里资源好的就一定走得顺畅,不是说学习优秀的成就就高。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朋友圈里有各种企业家,老板和各种巨头高管,学历显赫者有很多是真的,但是没学历的草根出身也有很多,而且我还曾经为完全没有学历的草根创业者效力过,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工作机会呢,实话实说,人家真有自己厉害的地方,这是我不具备的。
我这些年观察过各种成功人士,得到了一些体会,也确实可以找到一些共性,曾经的学历也好,家庭背景也好,资源也好,不能说完全没用,但并不是决定性的,真正有决定性的,还是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
我发现厉害的人有个共性,就是会死磕自己,有一套自我迭代的逻辑。
普通人和那些有潜质的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遇到困难;普通人的特点就是找借口、找理由;没有资源,没有背景,没有学历,没有这个没有那个,总之都是那些原因导致的,他不自我迭代,他沉醉在自己没有问题,只是没有合适的机会这样的幻觉里,所以成长缓慢。
但厉害的人不一样,他不找借口,而是死磕自己,自己哪里还没做到位,自己还有什么可以提高的,哪怕说这个问题真的解决不了,绕过去的路线尝试了没有?能不能绕过去,从另一条路直达目的地?
我讲过另辟蹊径,评论区有各种找借口的,说为什么另辟蹊径不适合自己,对,借口有的是。但普通人想逆袭,不另辟蹊径怎么行?
死磕自己,当然也需要方法论,就好比读书,并不是你投入时间越多、成绩越好,从来都不是,你要有方法,要能领悟那些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同时要有足够好的休息,才能有效率地吸收知识;保证睡眠比过度刷题重要,可惜很多家长和老师并不相信这一点。
死磕自己,还包括要有开阔的视野,人生不全是必答题,有些题是可以不做的,你选择自己擅长的题目做好就可以了。有些人死磕在所谓的大家都说好的赛道里,最后发现被那些天赋异禀的人碾压,其实大可不必。
第一条叫作死磕自己,第二条共性是什么呢。
不好意思,我又要拿自己举例子,我发现我不适合做一些面向大众的产品,为什么,我无法形成太多共情,比如说,很关键的一点,我不怎么吃情绪价值;我对直播间购物完全无感;我对各种销售套路几乎完全免疫。所以让我设计这样的一些产品和营销路径,说真的,我还真设计不出来,我理解不了为什么普通人会因为情绪冲动而消费,去支付。
我们知道,乔布斯是很牛的产品天才,但同时,很多和乔布斯接触的人也反馈过,乔布斯在企业里是暴君,对专家,技术人才可以说是非常的粗暴;不止乔布斯如此,黄仁勋黄教主也存在这样的反馈。
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企业能成功呢,难道不怕人才被气跑么?乔布斯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他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因为聪明人不需要照顾情绪价值。
我今天要强调这句话,也是我发现,在不同阶层,人们沟通方式和思维习惯存在巨大差异;普通人会极大地被情绪影响,而厉害的人会更关注实际价值。这个鸿沟,也是非常明显的人群分层的标志。
而且,在中国历史中也有这样的案例,非常经典的案例,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历史,楚汉争霸,史记里提到的,我摘录一下。
“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不然,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这里的陛下说的是汉高祖刘邦,你发现没有,刘邦就和乔布斯一样,慢而侮人,并不是礼贤下士的样子,但他手下人才济济,为什么,那些人跟着刘邦,真的有利益,有价值。
我在这里说的不是刘邦和项羽,而是张良,韩信,陈平这些人,他们为什么选择刘邦,而不是项羽。厉害的人看重的不是情绪价值,而是实际利益;当然,我知道有人会说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咱不能扯这么远,但一个人能认清实际价值,而不是被情绪左右,对自己的成长,职场发展,合作关系,真的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
我又要拿自己来说事了,我自己有游戏公司,虽然做得不是很成功,但也曾经在东南亚发行过榜单非常靠前的产品,我们也有合作方,有时候合作方和我沟通也是很不客气的,你们这个技术支持怎么回事,这种问题怎么一直解决不了,还能不能继续合作了;你们这个产品 bug 太多了,到底什么时候能修复完;类似这样的吐槽和批评其实也挺多,但这是什么,这是真的帮我们赚钱的人,说话再直接,我也会好好听,认真反思认真整改;人家真的能每月给你带来收入对不对,这些话其实都是在帮我赚钱。
还有一种人是这样的,一上来客气得不行,曹老师我是您的粉丝,我天天看您的文章,我关注您很久了,一直跟您学习,情绪价值给满,然后干嘛呢,能不能帮我介绍个投资人啊,能不能帮我联系一下谁谁谁啊,来求资源的,来求背书的;别当回事,真别当回事,我真查过这类人的微信账户,在我的公众号后台,一次赞赏都没有,你们懂不。
普通人很容易被情绪价值带着走,但我希望读者你能仔细分辨出来,谁是真正对你好的人,谁是通过情绪价值利用你,甚至收割你的人。如果你真的把这个想明白了,你的社交,职场关系会上一个大台阶。
我举的例子比较浅显,可能大家一听都觉得好像没什么难以分辨的,但真到你们身边具体场景,仔细想想看,这些可能真的会让你对身边人的认识有反转。
第二条,厉害的人真的不怎么吃情绪价值,就算一时有情绪,也会很容易控制住。你会发现,很多企业家之间也撕逼,但突然有一天就握手言和,可能前一天还剑拔弩张,后一天就谈笑风生。普通人多半是做不到的。
其实说到这里,我要忍不住吐槽一下,在互联网所有热点事件的讨论里,是没办法讲逻辑的,谁讲逻辑谁就输了,我自己以前不少文章也是如此,只要你想认真讲逻辑,一定会挨骂,大众要的是情绪,跟着大众的情绪走,就是对的,当然,你也可以假装讲逻辑,但要顺着大众情绪去讲,大众并不在乎你的逻辑是否正确,只在乎他们的情绪是否被照拂。
我必须承认,我非常非常不擅长此道。
所以今天简单总结,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是如何拉开差距的。
1. 死磕自己,寻找突破 Vs 寻找借口,安慰自己。
2. 关注实际利益价值 Vs 被情绪价值左右。不讲太多有的没的,这两条就能体现出非常大的成长差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aoz 的梦呓 (ID:caozsay),作者:cao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