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每天看一看总有新东西

微语录精选:自我接纳

66b3de17ly1i5atfudnurj20j60iwgm2
@九边 Pro:苹果现在确实已经变成了平庸的公司,跟当初诺基亚一模一样,整天在基础参数上做改进,且不说那种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的革命性的改变,你搞个 “小惊一下” 也行啊,没有,完全没有。大公司平庸化,所有人都在那里装忙,啥正经事没有,等着颠覆者来要他们的命,最后都这个结局。

@芒格视角:看到网友一个总结:道琼斯指数创下自大清朝光绪二十二年以来 130 年历史新高。

@是寻瑕呀:为什么科技领涨猪肉跟涨?
因为甲骨文的骨
也是排骨的骨
我服了 ​​​

@Yulan 岚岚:身边人跟我说不想结婚,其实你看看上层,没几个单身的,比尔盖茨的女儿,乔布斯的孩子,美国现任总统的孩子们,美国队长结婚了,连 Taylor Swift 都要结婚了……。
我是结婚派,我只是自己的婚姻失败了而已,愿赌服输,但很羡慕别人夫妻关系和睦的。拥有一段好的亲密关系是普通人难得的成就之一,一个普通人也就是自己枕边人和自己的父母孩子最值得信任了。我单身是我凭实力单身,是反复评估风险和收益后做出的决定,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阿尔法虎虎:好的婚姻〉单身〉差的婚姻,这个共识度是很高的,其实较有分歧的是 “平庸的婚姻” 和 “单身” 的选择,而世间的平庸婚姻不在少数

@假苏更生:我真的长见识了
我刚下楼遛狗,槐树茂密,路灯昏黄,整条街静谧无声……… 树影下站着一对高挑的男女。
女孩特别美,轻柔的长发,男人背过去了看不见。
我拉紧狗,放缓脚步,想听点什么………
女孩说,那什么标题流量才高?
男的说,肯定是热点、刺激、悬念…
我………
月黑风高,孤男寡女,搞这种东西!

@螺旋真理:大家要是了解中国科技史,就知道中国手工业、工业真挺不容易的:石器时代缺黑曜石,青铜器时代以来缺铜,铁器时代以来缺高品位铁矿,近现代缺油气…… 期待新能源时代能打翻身仗。

规律

问:为什么只听过果粉、米粉、花粉,没听说过Windows粉?

答:有的,windows粉是微软粉的一部分,但是微软粉群体一般都不喜欢出声,因为一旦微软发现用户很喜欢某个产品,那微软就会把它砍掉。

数量

这辈子大概总共5000个星期四,每周一次太麻烦了,所以决定大家一次性V我250000,还你一个清静!

技巧

如何驾驭正在气头上的女友?一般女朋友生气往前走的时候:

想让她加速,扯一下她的衣服袖子

想让她减速,按着她走路的步伐数数

想让她右转,在她左边用右手搭她的肩

想让她左转,在她右边用左手搭她的肩

想让她掉头,冲到她前面,在超过她的时候假装要抱她

好了,你已经学会如何驾驭生气的女友了。

后果

众人皆醒我独醉

众人皆醉我结账

变化

我以前喝很多可乐,但现在已经一个月没喝了,我想分享一下这段时间里的变化:

-我的健康状况没有变化

-我不那么快乐了

-我唯一的快乐源泉消失了

 

问题没出在分流,出在了职业教育本身不太给力

@九边 Pro:我以前对中考分流极度的质疑,觉得这玩意很不科学。但是今年以来,跟很多老师沟通过之后,观念变了。

他们的意思是,国家这个政策从想法上真没啥问题。

很多人觉得每个孩子都应该好好却卷,去努力考名校。但他们这些一线的老师们都清楚,人群里有 50% 左右,你逼死他们,他们也不行,压根不是读书的料。有点像明天高考改成考体育,也有 50% 的人死活都考不过,压根不是那个料,一码事。

国家的意思是,你们这群不是那个料的,提前去学个技术,别再使劲折腾自己永远折腾不明白的领域了。这个想法明显是对的,只是技校和职校一直没弄明白,让大家觉得不公平。

其实这些中考都过不了的人,99% 压根不该继续卷高中,白吃苦,还不如轻松点,找个地方学点手艺,其实德国就是这样。有点像快乐教育,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快乐也没啥用。

最后总结一句,问题没出在分流,出在了职业教育本身不太给力。

 

自我接纳

@之鱼星:之前有提到说,现代人受着一种精神的苦。其实很多时候,我自己也是有些避免不了。每天要跟脑子里许许多多的小人相处,每天都跟各种各样的小念头打交道。这让我时不时感到不快乐,容易没有幸福感。

比如说,我觉得我也中了葛朗台的毒。天天只知道挣钱,不舍得花钱。买个键盘鼠标都要思虑好久,总觉得旧的还没坏,还能用呢。另外做交易也是,想着这个事情,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欲壑难填,无止境。就是说赚到了,也觉得没赚到一样。

我意识到,“葛朗台” 和 “高效思维” 其实都深受功利主义影响,会让内心产生强烈冲突。这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过度节俭导致的消费焦虑,二是完美主义带来的自我评价过低。这种遇到事情,想要把方方面面的效用发挥最大,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思维,是既推动进步,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所以,我又归纳总结了几个应对方法:
建立合理消费
设定一个 “开心花钱” 的额度。规定自己随意用来改善生活,想怎么花就怎么花。钱是工具,不是目的。适当花钱提升体验和效率,这笔投资能让人更开心,更有劲地去赚更多钱。给完美设定界线
做任何事前,想好做到什么程度就算成功。完成了,就给自己积极的评价,而不是 “还能更好”。完成比完美重要。世界上没有 100 分的事,不完美才是常态。一味追求满分,只会让自己不断陷入挫败。练习冥想和自我接纳
特别是针对 “不完美” 的接纳。今天做的不错的事情,无论多小,多夸夸自已。想象如果是朋友取得你的成就,你会如何鼓励和表扬他们,然后把这些话对自己说一遍。
世界级大师都不是一步到位的。都是多年积累经验和知识后才取得惊人成就。允许自己慢慢成长。寻求平衡而非极致,懂得不贪,培养满足感,这不是鼓励自满,而是对抗无止境的匮乏心理。

真正的成长不是填满所有缺口,而是学会与缺口共存,并在其中看见自己独特的光亮。改变需要时间,需要有耐心。每每这样提醒自己。这样,每每一次觉察都是一次小小的胜利。

 

 

“看烟火气、观菜品样、问口味改不改” 这三招,就能大概率辨明白是否为预制菜

@朱毅:#罗永浩 24 小时发了 5 条西贝预制菜 #预制菜不用等 “专业检测”,靠 “三看” 就能辨明白。

记者问我:“到底有没有办法快速知道餐馆是不是用了预制菜?”

别说快检,慢检也难。因为没有任何一个 “预制菜专属分子标志物” 能一测就准,以前还能揪出来一个防腐剂,现在不让用了,合规预制菜和现制菜,在安全成分上没啥本质区别,靠测 “有没有某类物质” 根本分不出来。

差别是 “怎么做出来的”。就像孩子是自然受孕的,还是辅助生育的,专业检测设备无从下手,不如用肉眼查过程来得直接。

辨预制菜,就靠三个 “看得见、摸得着” 的招儿,比啥检测设备都实用。

第一招,看餐馆的 “烟火气”。现炒的馆子,后厨不可能没动静。要是哪家馆子,后厨安安静静的,操作台上堆的全是微波炉、蒸箱,连口正经炒锅都看不见,那十有八九是靠复热预制菜出餐。

还有出餐速度,要是你点了三四个热菜,不管是炒肉还是炖菜,10 分钟内全端上桌了,你就得琢磨:现炒一道菜,光热锅、爆蒜、翻炒就得五六分钟,好几道菜同时好,除非后厨有五六个灶眼一起开,普通馆子哪有这效率?多半是预制菜早热好了,装盘就能上。

第二招,看菜品的 “新鲜劲儿”。现炒的菜色亮,青椒是脆生生的绿,肉片带着油润的红,连葱花都透着新鲜;香味更是 “活” 的,刚上桌时最浓,吃两口还能尝出食材本身的鲜气。可预制菜不一样,复热温度到不了现炒的火候,盘子端上来可能就温乎乎的,菜色也发暗,青菜蔫头耷脑,肉片颜色发沉;香味也有细微差别,现在还没有什么仪器,比人的鼻子和舌头更灵敏的,能分辨出来预制菜没现做的层次感。

第三招,试试 “口味调整” 的反应。点单时多问一句:“鱼香肉丝能不能少放糖?”“炒时蔬能不能多加瓣蒜爆香?”“这道辣菜能不能做成不辣的?” 要是服务员干脆说 “没问题”,那现制的概率大。

要是支支吾吾说 “得等后厨看看,可能不行”,那基本就是预制菜了,工厂标准化生产的预制菜,一袋菜一个味,到了餐馆只能复热,临时改配料、调口味不太好操作。当然也可以做,只是总体更不协调了。

其实消费者纠结的,从来不是 “预制菜能不能吃”—— 合规的预制菜安全没问题,而是 “我花了现炒菜的钱,有没有吃到对应的东西”,是 “知情权” 的事儿。现在虽然有法规要求餐馆标注,但落地还需要时间。在这之前,咱靠 “看烟火气、观菜品样、问口味改不改” 这三招,就能大概率辨明白,比等专业检测实在多了。

餐饮老板就是喜欢 “藏着掖着”,在中央厨房配送和预制菜概念上钻空子,用了就大大方方告诉消费者,把选择权交出去。

 

中餐做法千奇百怪,你甚至根本无法给预制菜一个准确定义

@独立平:老罗是个传播天才,仅限于此,其余领域非常平庸,甚至是蠢材。

这不是贬低老罗,其实大部分人都是只在专长或者深入研究的领域擅长。陈景润是数学天才,但生活方面近乎于痴呆。

老罗说要推动国家对预制菜立法公示,这种观点简直蠢得没边了。

首先我特别赞同,如果预制菜公示,我专挑大型餐饮连锁企业的预制菜吃,因为这是相对来说最健康最安全的选择。

但这种立法根本无法实现。

中餐做法千奇百怪,你甚至根本无法给预制菜一个准确定义,定义都做不到根本谈不上立法,

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星巴克全是预制菜,所有快餐连锁,几乎都是预制菜。

咱就说火锅烧烤,那些腌制好的肉,基本都是腌一两天了,请问这是不是预制?炒菜里面,饭店大部分肉类基本都是头一天煮好的,尤其是带骨头类的,当天现做根本来不及,请问算不算预制?

一个菜是整体算预制还是部分算预制?豆豉鲮鱼油麦菜,豆豉鲮鱼基本都是鱼罐头来的,算不算预制?

炒饭用的都是头一天的剩饭,这样炒起来才好吃,请问算不算预制?

所有饭店里卖的熏酱菜和咸菜,肯定都是头一天或几天做好的,请问算不算预制?毛血旺里面的鸭血香肠都是提前做好的,可能都做好几个月了,算不算预制菜?

老罗最崇尚的日本,便利店里的便当以及各种加热食物全是预制菜。

说白了,老罗的观点本质是是对预制菜的歧视,这是非常愚蠢的理念。统一采购,统一检验,统一食材标准,统一配料,统一安全制作方法,统一冷链运输,具备这种标准的预制半成食品实际上是全世界公认最健康最安全的,而且通常性价比也是最高的。当然具体到微观每个餐饮企业肯定不一样。

总结:预制菜根本无法公示,实际意义上,绝大部分中餐配料复杂,制作复杂,基本上都有预制的部分。如果必须到外面吃饭,连锁餐饮企业的预制菜是健康和安全的首选。

 

 

 

断了零成本生存这个妄念吧

乃悟最近刷到很多 00 后、90 后去菜市场捡菜的视频。

其实最早开始捡菜的是那些在欧美留学的留学生,他们的视频里,垃圾箱里不仅有上好的三文鱼、奶酪,还有各种美食。

这种摆拍很快就被我方网友发现了破绽,按照环球网和央视的说法,英国有七分之一的家庭吃不饱,瑞士有 20% 的家庭挣扎在贫困线,美国每天都有无数人挨饿。

怎么,他们是不会翻垃圾箱吗?

好,让我们把镜头还切回国内。年轻网友们说,捡菜要去那种批发市场,很多批发商会因为蔬菜折断、磕碰等等原因丢弃。不要去太早,那样批发商还没来得及丢,地上比脸都干净。也不要去的太晚,太晚人太多捡不到好的等等。

不像以前捡菜的朋友都闭口不谈的捡菜经,现在被年轻人整理成了各种知识图谱。

比如这个地方每天规定刷新土豆,这个地方固定刷新豆角…… 很多网友也会发帖请教,比如桂林哪里可以捡,还有人相约一起捡菜的搭子。

乃悟观察下来,大部分发帖的网友是单纯觉得新鲜好玩儿,而且很多被丢掉的菜确实品相不差,看起来比我在菜市场买的还新鲜,扔掉很可惜。

一开始,还有人担心大家都去捡菜,那么真需要捡菜果腹的人怎么办?很快就有人说批发市场很多,其实根本捡不完。

既然吃不完也捡不完,那肯定就有吃饱了撑的赛道出现。一些带着 “离婚单身妈妈”、“00 后孕妇” 标签的博主也加入捡菜大军开始,这条细分赛道也算是成了。

一派轻浮氛围里,极光新闻跳出来评论说,年轻人现在流行下班后去捡菜,0 成本生存是在用 5% 的付出换取 200% 的快乐。

如果这些捡菜的朋友都是短视频起号的,或者觉得捡菜好玩的,那么媒体调侃两句也就罢了,但是确实有条件不好的朋友来到了评论区,写下了没有一个脏字的评论:

别人在上吊,你还以为他在荡秋千。

据乃悟的草根观察,真有不少年轻人去捡菜是为了省钱。

乃悟刷到一位普通网友发帖说自己想去捡菜,咨询大家的建议。她自述硕士毕业,学的是药学专业,在一座小县城生活,一个月收入 5000 元。

因为要同时养活自己和母亲,网友算了算账,发现一个月两个人的伙食费要花掉 2300 元,她还有 2400 的房贷,所以她大概率肯定是要去捡菜了。

这位博主想过做自媒体,发现起号很难。想过做副业兼职,却发现自己搞不懂那些 “大健康” 的话术。

现在她每天都会在自己的主页上记录下自己的花销 —— 娘说想吃苹果了,花了 13 元;今天吃鱼了,花了 43 元。

前几天,她说自己看到母亲抱怨枕头不好睡,于是想给母亲换一个好一点的枕头,再把母亲的老年机换成智能手机。

乃悟想起此前在拼多多上刷到过很多卖过期泡面的商家,一大箱泡面,只要几块钱。尽管标题明确写着过期,只能给宠物食用,但评论区还是很感人的。

有的人说一箱大半没过期,自己捡漏了。有人说过期不是很久,口味正宗又可以吃两个月了。

不过现在,这些过期泡面都搜不到了。

乃悟非常不看好捡菜起号这个赛道,因为这和那些吃过期食品,网吧躺平博主的方式差不多。年轻人如果都去过这种零成本的日子,那谁去负重前行啊,不负重前行,还怎么岁月静好啊,对不对?

就比如网吧生活博主,以前每天都在网吧躺平,饿了吃泡面,渴了喝冰红茶,全靠大哥赛博打赏维持生存。

最近这些大神的账号开始批量下线,大家仿佛感受到了什么神秘力量的召唤,纷纷清空了原有内容。乃悟关注过一个网吧大神倒是没有下线,只是在上一次 4 天前的更新里,他进厂打螺丝了。

你看,人家本来脱掉长衫躺好好的,这怎么又让穿上长衫拿起电笔了?

来源:公众号:星球商业评论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哎呦不错往前方资源网 » 微语录精选:自我接纳
分享到

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每天看一看总有新东西

每日福利TOP100永久地址/地址发布页

谢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