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心病狂刘老湿:今天看见好几个人叫嚣什么支持张雪峰的,支持武统的不要太得意,真到了那天你们都得上前线。
Emmmm……
大哥,真有门路把我们送到登陆一线吗??
@高原的投资策略:看了看易公子的金融职业简历,更是验证了我一直以来的观点,那就是 ———— 在投行这种靠资源、牌照吃饭的行业,如果你往上翻三代都是种玉米的,你大概率一辈子都是工蜂的命运,只能干承做,35 岁之前熬夜改 PPT、对齐 word,把身体熬坏,过了 35 公司不给你发续签合同、不发年终奖逼你走人。这种靠牌照吃饭的行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承揽(拉单子),利益分配也是如此,能拉单子的人把 95% 的好处拿走,剩下 5% 给干活的。穷人家的孩子,还是要去靠技术、实力吃饭的行当。
@扫地好辛苦:很多人对月薪 3000 元没什么概念。
相当于如果你每天在群里抢一分钱你需要抢八百多年。
@菊厂刘掌柜:我说两个见过的抵债方式,都挺无语
也是工程老板,欠钱,然后把一辆霸道越野车,抵给朋友。朋友把车开走了,然后没过俩月,车半夜被拖走了…… 消失了 [流汗]。再一问,车是租来了,根本不是这个老板的。
一哥们在老家给民营学校搞装修,搞的差不多了,学校没钱给尾款,然后给他了 10 来个指标,说可以让亲戚孩子过来免费上学,抵装修款。
@tombkeeper:如果你因为自己的一个观点恰好和某个 “阵营” 相同,而开始认为自己属于该阵营,那么接下来你的其它观点也会不知不觉变成符合该阵营要求的样子。
@冲浪普拉斯:地域笑话,顶级回旋镖。
老哥在印着 prove me wrong 的伞盖下,正在跟人辩论枪支问题,他是反对禁枪的,多次表态持枪是基本权利,持枪拯救生命,然后被一枪打死
好处
生孩子一年补助3600,只要生5个,仅一年就可以买 iPhone 17 Pro Max 2T版了。
关注我,给你更多理财建议。
反思
在校,被老师痛骂。
在家,被妈妈痛骂。
在外,被胖虎凌虐。
尽管这样却都还是毫不在意,大雄的心灵也太坚强了吧。
套路
大家坐飞机,千万别买航旅纵横的延误险。
我买了一个延误20分钟的,我以为超过20分钟就赔付,结果人家是延误正好20分钟才赔付。
怪事
问:打游戏的时候,杀了一只野猪,掉落3块金币。真奇怪,这钱哪来的?
答:小猪存钱罐。
现实
问:大家觉得什么样的CP设定最好磕?
答:我和钱。
效果
之前离职的时候,我懒得带一大堆东西,就干脆把一些办公用品送给同事。 其中有一个朴素的北欧小置物箱,我拿它当垃圾桶,很好看又很方便,我把它送给了坐我对面的高冷女同事。
她抬头看我,说:“谢谢,我以后看到垃圾就会想起你的…”
描写
问:用两句话描写一个悲惨的故事?
答:从他出生那天起,他就又丑又穷。随着他渐渐长大,他变得更丑更穷了。
聪明
高中时,体育老师问我们觉得全校最聪明的老师是谁。
我们猜是化学老师、数学老师、物理老师之类的。
结果他说:“错了,是我,因为我工资跟他们一样,但我整天都在和你们玩球。”
a 股的历史上,老登和小登们的交锋不断被上演着
@家哥的小黑屋:科技向的好多企业走势,让我想起来 2019 年半导体的走势。
当时很多企业也走出来了创历史新高的走势。
不少分析师早早喊出了虚高,尾声,泡沫的口号。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他们说的很对,有些股票大涨 n 倍之后又大幅度下跌。如果真的是翻倍追高的投资者,那确实损失惨重。
但把时间拉长到季线,就能发现很多公司底部逐渐抬高,业绩也从 2019 年的预期,走到了预期步步兑现。
有几个真正的龙头,回调幅度比较有限,很多卖飞了的,再也没接回来。
更早的那几年,我还在券商的时候。当时投资者对互联网的态度也大体类似。很多覆盖传统行业的分析师一路喊虚高,一路望着互联网大公司上涨,终于把几家互联网巨头骂成了千亿万亿级别公司。
有人最近讨论 “老登与小登”。
对投资人来说,我们所面对的 a 股市场就是风格不断切换的市场,城头变幻大王旗。
有些年份这个策略强势、有些年份别的策略强势。
时而大家担心创新型企业能否真的成为世界顶级、时而投资者又觉得创新企业立刻就能成为世界顶级。
有点像青年人,喝酒吹牛聊 high 了,第二天就拥有全世界;遭遇现实挫折,又会觉得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登们的阅历清晰地告诉他们,大量的成长型企业最终必然尘归尘土归土,不栽跟头才重要;小登们望着市场里各个成熟行业,被老登们占领的山头,则不免觉得 “人生难得几回搏”。
a 股的历史上,老登和小登们的交锋不断被上演着。
十多年前,一路看多互联网的小登们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建筑建材有色分析师们对每天耍手机,泡论坛的新人们不屑一顾 —— 奇技淫巧一般的研究,哪比得上跟公司老板和分析师喝酒打牌呢?
价值投资风光无两的那几年,面对一个个新概念排着队证伪,20 多岁的小伙儿也学起了酱香型科技。
谁错了呢?
谁都没错吧,和美国那种不做科技根本不行,传统行业节节败退相比;和日本那种年轻人挤破脑袋去研究大商社、大手企业想比。
小登和老登各凭本事,都有机会。
这不正是中国经济的魅力所在么?
当然,纠结于小登老登,气人有笑人无,这山望着那山高,再有魅力的市场,也难赚钱吧。
搞培训、咨询的套路都一样
@渔老板钓鱼:搞培训、咨询的套路都一样
…
餐饮行业这几年不好做,咨询和培训挣了大钱
黄太吉失败了,但是创始人搞培训挣了很多钱,很多餐饮人都花大价钱参加这个培训。
除了他,我还认识一个朋友,做餐饮失败了,去培训公司上了一年班,然后自己开始搞培训,挣了很多钱。他说培训公司的培训就像传销,很具备煽动性,一年他就学到了精髓,然后应用在餐饮行业中,挣了大钱。
套路都差不多,但有两个关键:
1、流量从哪来?
2、有了流量如何利用
1、流量从焦虑中来,没有焦虑就没有话题,餐饮行业生意难做,老板焦虑。他就写文章放大这个焦虑,并拿出几个案例吹牛逼,其实这个案例不是自己真正做的案例。
2、广撒网、重点捕捞,一些没主心骨的老板很容易相信这些制造或者扩大焦虑的人,让他们交点小钱培训,培训的都是正确的废话,画大饼什么的,但是这些老板很受用。
3、逐步诱导深入,购买更贵的一对一课程,老板听课了似懂非懂,感觉有用又不知道怎么做,那好办,我这里有私董会、有一对一。
……
套路我就不展开了
这些培训咨询行业都这个套路
有的人做的好,是会制造话题和流量,口才很棒,14 亿人,总会筛选出目标韭菜的。
这个钱挣的太容易,而且不踏实
捐点钱买个踏实,买个口碑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