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每天看一看总有新东西

微语录精选:天道酬勤

 

@卢旭宁:日本专门做临终关怀的护士将 1,000 位患者的临终遗书整理成了一本书:临终前会后悔的 25 件事,其中前五名是:
1、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被情绪左右渡过一生。
3、大部份时间都用来工作。
4、没能谈一场永存于记忆中的恋爱。
5、没能去想去的地方旅行。 ​​​

@向小田:工信部:加快突破 GPU 芯片等关键技术
股民:诶,不是已经突破了吗? ​​​

@捕猹少年小闰土:鲁迅抽烟被投诉后,李白连夜将诗改成了《将进茶》,屈原怕被人举报引导跳江赶忙上岸,岳飞精忠报国的纹身分分钟被清洗,关公也收起了管制刀具,武松为了避免非法狩猎办理了打猎证。 ​​​

@投鱼问道:看到一个博主说”2025 年买房的人比 2019 年买房的人要少奋斗 20 年”。要知道,几年前是反过来说的。反转太快了,一般人受不了的。
炒股亏亏赚赚,大部分都是闲钱,一般也不太严重。楼市则不然,一会买了,少奋斗 20 年,一会不买,少奋斗 20 年。
所以以前说过的,房地产行业为了自身利益,和短期好看,把普通毫无风险意识又贪婪的人,推上了高杠杆前线,这是极端不负责任的。买科创板还要测试门槛呢。
房地产更应该分层,绝大部分普通人就住普通低波动的房子,这也是民生基础。高端商品房给有钱人买,可以有一些波动。
现在是几乎把所有人都推进去,带来资产大幅度波动,影响了消费,也带来婚育的持续跳水。前面为了吃饱,后面没法买单。 狗屎不能吃,但吃了。

@牛叔:再讲个小知识,由于 PTSD 的残存,总会有企图卖在最高点当股神的冲动,这种通常做不到,即便少数做到了的人,最后也会套死在抢反弹里。而大多数人在不停折腾里,把自己成本越折腾越高,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以咱们小散的修为,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你跑路,唯一不确定的是能否克服自己人性里的弱点。一句话,预测和猜牛市的顶没有意义,能选择正确二卖时点的才是真正的老师傅。

@唐宁街的猫先生: 在搞对象之前,建议先看一下对方的个性签名
八方来财:穷
搞钱搞钱:特别穷
暴富暴瘦:又胖又穷
自由自在:牛马
人生是旷野:压力很大的牛马
山野和自由:老牛马了
不想上班:不得不上班,而且还工资很低的牛马
厚得载物:缺德
舍得:抠
天道酬勤:一点儿都不勤
胜者为王:现实中从来没赢过
爱意东升西落,浪漫至死不渝:纯海王
真诚才是必杀技:渣
我想我会一直孤单:很渣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特别渣
而我独缺了你一生的了解:渣到家了

 

预言

据说券商最新的观点:

短期看到4000点

中期看到10000点

长期看到3000点

办法

突然想到一个办法,可应对劳动力过剩:

大量囤积应届生冷冻起来,等未来劳动力短缺了,再放出来高价出售。

套路(一)

上班职场四部曲:

礼貌 热情 一问三不知

感恩 谢谢 但是对不起

明白 理解 实在没办法

确认 收到 要等领导批

套路(二)

问:根据墨菲定律,想要在网上获得一个正确答案的最好办法,并不是直接去发问题,而是去发一个错误答案。大家有什么这方面的案例吗?

答:这是坎宁汉姆定律,并不是墨菲定律谢谢,墨菲定律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反思

说句公道话,像我们这种一有时间就往床上躺的人能有多坏。

提醒

千万不要在洗澡的时候思考,因为一旦你思考时亮起了灯泡,就有可能会通过洗澡时的水流引起漏电,这样是非常危险的!

热量

问:一杯全糖奶茶的热量相当于五杯冰拿铁,六罐可乐,三包小薯和三碗饭,这说明什么?

答:说明奶茶真的很他妈划算。

规律(一)

我们家不会把任何还能吃的食物丢掉。

我们会把吃剩的东西放在保鲜盒里,然后放到冰箱里等到冰到坏掉才拿去丢。

规律(二)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如果视频UP主是中国小伙子,娶了个洋太太,那么账号的内容会相对丰富一些——主要是吃喝玩乐+到处旅游、或是生活中的趣事等等。

但如果UP主是中国姑娘嫁个了洋老公,很多账号的内容就比较局限了——基本上就是日常 VLOG,把自己营造成一个专心照顾家庭,做做饭的人设。整个账号除了任劳任怨服务外国人,很难找到别的内容。

现实

希望每个年轻人都记住:

你不跳出舒适圈,永远不知道原本有多舒适。

适应

研究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 21天。

但对我来说,仅仅2天的假期就让我适应了不再工作的生活方式。

 

这两天的热搜,有最帅李世民称号的演员,郑国霖,在杭州宋城千古情里演出

@杭州金融女民工:这两天的热搜,有最帅李世民称号的演员,郑国霖,在我们杭州宋城千古情里演出。

舆论一片哗然,全在同情他,说好歹也是演过很多热剧的男明星,居然沦落到去景区打工糊口。

我去查了下,这个男明星,长相俊美,确实演过不少热门的电视剧,比如《隋唐英雄传》《绝代双娇》《欢天喜地七仙女》《神雕侠侣》,剧里面咖位不算低,知名度和观众缘都很不错,马上 50 岁了。

消息一出,郑国霖也在直播中做了回应,大大方方地说自己就是个普通演员,需要赚钱养家,对他来说都是工作,有戏拍就拍戏,没戏拍就去景区演出,没啥贵贱之分,就是努力赚钱而已。

殊途同归,其实各行各业都是一样的。明星如果能在年轻的时候赚到大钱攒住大钱,过气后也可以躺平,如果没有,那就继续工作有啥干啥一直到老。我们打工人,上班也好做生意也好,年轻的时候升职加薪或者创业成功并能守住财富,也可以提前退休享受生活,如果不是,那就做要做好准备中年失业甚至老年的时候继续铁人三项或者吉祥三宝。

我比较务实一点,我觉得没啥,对于有工作意愿和工作能力的人来说,只要能赚钱,赚合法的钱,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赚钱,无论几岁出门赚钱,那都是香喷喷的好日子。

而且大家反过来想,一个快 50 岁的非知名男演员,在当下这种网红经济和流量经济满天飞的大环境下,还能接到宋城千古情这种正经工作,还能在这个行业里混到一口饭吃,还能再起一波正面的关注和讨论,不也是一种成功!

 

75 岁以上人群和 35 岁以下人群的净资产差距巨大,而且还在不断扩大

@王又又:这几年美国贫富差距体感上越来越大。股市连创新高,这是一个 “最富有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 “最不平等的时代”。美国贫富差距最常被提起的是 “最顶端 1% 和其余人的差距”,但另一种差距同样惊人:代际差距。年长的美国人远比年轻人更富有。

无论年龄大小,美国人整体财富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但纽约大学经济学家 Edward Wolff 的新研究显示:75 岁以上人群和 35 岁以下人群的净资产差距巨大,而且还在不断扩大。难怪年轻人常常把矛头指向婴儿潮一代。

– 股票带来的代际差距
1989 年,只有 32% 的美国人持有股票;到 2022 年,这一比例升至 58%。这主要因为 401 (k) 养老金计划普及,取代了低收益的存款方式。婴儿潮一代年轻时正好赶上 401 (k) 推广,并享受了股票市场长期上涨的红利。从 1989 年至今,标普 500 上涨近 20 倍,退休金中的股票比重也翻倍。

– 房产带来的差距
1983 到 2022 年,美国整体房屋自有率提高了 5.2 个百分点至 67.4%。老年群体的房屋自有率增加了 7% 以上,而年轻人几乎没变。房产价值因人口增长、供给有限和房屋品质提升而长期上涨。不过,年轻人买房时的债务负担更大,加剧了代际财富不平等。

– 财富差距的性质
这并不是 “老年人剥夺了年轻人” 的零和博弈,而是时间和复利的结果。年长者有更多时间积累资产,并享受长期回报。年轻人今天虽然和老人相比差距更大,但整体财富水平仍高于过去同龄人。未来几十年,年轻人依然有机会通过投资、储蓄,甚至继承,来积累财富。

然而很多年轻人担心:上一代积累财富的过程伴随着政府负债增加(养老金、医保、减税),而年轻人将背负这些成本。这可能导致年轻人晚年生活不如婴儿潮一代。此外,老年人享受了大量政府福利,这让代际不满情绪加剧。

美国婴儿潮一代比中国赶上改革开放的那一代稍微早些,美国年轻人难买房、不想生娃,有些社会现象都跟现在国内年轻人同步了,只是程度还是有不小差异

vcdikjBo6geRZ9J
 

在世界各国,最重要的行业基本都是地产

由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加,地产链大涨,万科盘中都涨停了。当然就万科目前这个每过一段时间都需要大股东借钱度日的情况来看,我也不知道该给多少估值。

在世界各国,最重要的行业基本都是地产,大部分家庭最大的一笔开销也是买房或者租房,整个地产链大概会占 GDP 的 20% 左右。我们现在的各种不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地产狂飙 20 多年以后,进入一个下行周期。

我们大部分地方的房产价格 19 年见顶,一线城市大约 21 年见顶,分别已经调整了 6 年和 4 年,从时间上看已经挺长了。但现在尴尬在于,虽然很多地方房价已经挺便宜了,比如武汉这样的大城市,已经大把 1 万多还不错的房子了,甚至如果你只是想便宜,三环内几千的都有,可是依然没人上。

这个剧本我见过,2016 年我在欧洲,去大部分地方玩的时候,都会向当地朋友咨询房价和房租,除巴黎等少数几个城市以外,那个房价真的便宜到吓人。

比如在米兰、巴塞罗那这样的大城市,租售比都接近 10%。当然那边要交房产税,房租也要交大约 20% 左右的个税,综合来看相当于我们这里的 5% 左右。

当时欧元存银行基本是 0 利率,所以从理论上说,闭着眼睛买房子都能赚,可是就是没人买。问当地人,都表示房价一定还会跌,买房是没前途的。

2008 年前其实欧洲房子也永远涨,然后遇到了 08 年金融危机和 14 年欧债危机,连续跌了 7 年(中间有反弹),到 2015 年是低点。2016 年其实房价已经开始反弹了,但这就和股市的牛一阶段一样,绝大部分人这时候已经压根不关注房价了。

但从 2015 年开始,欧洲房价以每年 6% 左右的速度上涨,截止目前已经基本翻倍。包括向来以房价实惠著称的德国,现在大部分人也觉得贵了。

如果和当时的欧洲相比,我们的优势是 GDP 还在以每年 5% 左右速度增长,欧洲基本是 0;劣势则是人口增量。

共同点就是经过多年下跌后,社会共识就是谁买房谁傻。

如果从 2019 年算起的话,到明年我们也要下行满 7 年了,到时候可以观察下是否按照欧洲这个模版来走。

来源:公众号刘备教授

 

投资,很多人忽略了情绪抗打击能力

@信号与噪声:投资,很多人忽略了情绪抗打击能力

肉体受伤会疼的嗷嗷叫,情绪受伤也会彻夜难眠

恐高的人,站在高处能吓死,这不是理性能控制的
怕蛇的人,见了蛇能吓晕死,这不是理性能控制的

投资中的恐惧,也类似,很多人看着账面亏损,情绪已经崩溃了 —— 忍不住,必需卖,这不是理性能控制的

2800 点的时候,好几个群友私信我说:我亏的实在是受不了了,我要清仓,再也不玩了

我说:那你记住,下次牛市的时候千万不要再进来

其实 2800 的时候,赚钱是明牌,无论如何,都是值得熬的。但很多人就是被恐惧的情绪控制住了,太痛了,忍不了,只能割肉以求解脱

@逆流而上的船长:3400 点建仓,2900 重仓,2800 我没割肉,跌破 2700 我割肉了,因为我真的不知道底在哪里

 

 

也算努力上进,但还是感觉一事无成

@tombkeeper:前阵子有人跟我说他自认为 “也算努力上进,但还是感觉一事无成,钱不够花,过得没有意义”,“像是努力奔跑,却又在原地踏步”。他表示自己 “上班也算认真负责,下班陪伴家人,平时不玩游戏、不刷短视频,甚至很少看电影,但凡有点时间都在阅读”。

我问他:你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他说是 “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拥有一定的资源,可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为了小孩以后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大的支持。”

可能不少人都和他有类似的困惑。所以我让他思考的问题可能对大家也有帮助:“你认为(上班认真负责,下班陪伴家人、平时不玩游戏、不刷短视频、很少看电影,有点时间都在阅读)就能实现(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拥有一定的资源,可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吗?”

他这时候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 “请用一个包含‘因为’‘所以’的完整句子把你得出结论的逻辑写出来”。有趣的是,一些人甚至会被这句话触怒,虽然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生气。用模糊的语言进行模糊的思考不仅是很多人的日常习惯,也是回避现实的方式。而用精确的语言逼着自己面对现实,往往会带来痛苦。

我们小时候会听到很多 “努力学习将来就能如何如何” 的话。很多人长大后自己也会发明一些同样模糊的逻辑说给自己听。但宇宙不是这样运作的。

如果你要去南极,应该怎么办?“坐船可以去南极”,是这样吗?那么你努力地坐船,在公园的湖里坐船,在长江上坐船,坐了很多船,还是没有到南极,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你得查从哪儿坐什么船才能去南极。当你知道从乌斯怀亚坐邮轮可以到南极,然后再看怎么去乌斯怀亚。当你知道可以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去乌斯怀亚,那么再看怎么去布宜诺斯艾利斯。每一步都准确清晰,最终目标才有可能达成。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哎呦不错往前方资源网 » 微语录精选:天道酬勤
分享到

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每天看一看总有新东西

每日福利TOP100永久地址/地址发布页

谢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