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每天看一看总有新东西

微语录精选:吃苦

简单图床 - EasyImage
@唐宁街的猫先生:西方式的堕落方式:X、酒精、精神分裂症、我需要刺激
中国式的堕落方式:不上班啃老、熬夜刷剧、睡到下午一点、吃外卖、不要刺激我

@风中的厂长:我有一个疑惑,服装退货率那么高,明明可以用普通身材的素人模特来降低退货率,偏偏要用那种专业模特来提高退货率呢?99% 的服装店,都不用普通身材的模特。男装女装都是这个情况。男装我就从来没见过有找微胖身材的,特别是中年男装,应该带点肚子,这种身材才是主流! ​​​

@Mylord 索思:社区打来电话,照例关心一下失业人士找到工作没有:
我例行诉苦,没有呢,我一个中年老男人找不到心仪的工作;
那边也例行进行心里疏导说你要好好努力不要气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也例行表示我一定洗心革面好好做人;
大家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一次问候关爱。 ​​​

@星_悯: 相当多所谓的传统文化历史不超过智能手机,大多数所谓的传统文化历史不超过互联网,绝大多数所谓的传统文化历史不超过电视机,几乎所有所谓的传统文化历史不超过可口可乐

@劳东燕 2004: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沮丧甚至心如死灰的时刻,犹如经历至暗时刻,完全看不到希望。在这种时候,平时难登大雅之堂的癖好,也许会有一些治疗作用。朋友说,与自己心爱的东西待在一起,会有一定的修复性效果,感觉颇有道理。玩物未必是丧志的体现。
希望就像种子一样,需要浇灌与呵护。这个种子就长在自己的心底。一片死灰中,种子自然没有破土而出的可能。好在,心里的土壤是可以修复的。只要自己不放弃,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没有人能摧毁你我心底的希望种子。

@押沙龙:到北京也二十年了。跟二十年前比起来,现在毕业生的起点工资真是涨幅太少了,少的简直不可思议。这二十年明明经济发展这么快,怎么年轻人的工资才涨这么点?把通货膨胀考虑进去,感觉实际工资是下降了啊。
@虫云杉: 我 07 年毕业,5000 块钱。前两天跟一个小朋友聊天,同样岗位,4000 块钱,这叫什么事儿

@琉玄:被爱,有时候会觉得幸福,但也有些时候会觉得痛苦。
因为爱是要回应的,我很害怕被掏干。
一般人的罐子里可能有七八分,而我只有一二分,当对方给了我二分的时候,会殷切地盼望我回应,可是我只有一二分,被你爱着,就是要我的命。

@某种颜色的疯:
理想中:脑子里有很多梗
拿起笔:脑梗 ​​​

 

规律

我的女同事有一把电击枪,她说她不再把它给男人,因为他们会立即试图电击自己,看看自己是否能承受。

当我让她给我看她的电击枪,意图电击自己时,我发现了这一点。

意外

打开军师说危急时刻才能拆开的锦囊,上面写着“哈哈哈哈哈活该”。

天才

吟游诗人学院中最艰难的课题是如何在演奏时不被怪物注意到,但是这个问题在最近被一个新生解决了:

他把鲁特琴换成了贝斯。

愤怒

在当实习医生时,有个同事被一个刻薄上级在电话中严厉批评。他非常愤怒,所以我劝他:“你冷静点,你愤怒管理一下,先等个6秒…”

6秒后他一脸平静的说: “我要杀了他…”

看到这一幕,我明白了情绪管理的极限。

价格

我一哥们在夜市摆地摊。昨晚他有事,叫我临时帮忙看下摊子。有一个大妈过来看中一件衣服,来问价。

我说:“最低100…”大妈砍价半天85成交。

她正准备付钱呢,我那哥们回来了老远就喊:“阿姨,您要看上了20拿走吧。”

我忘不了大妈那怨毒的眼神。

 

逻辑(一)

日本20块钱一斤大米,用大米换NS只需要164斤大米就可以换一台NS。

国内大米3块钱一斤,只需要499元!

逻辑(二)

看一件事确实不能太死板,要学会换位思考。

不然就和拿马德堡半球实验和商鞅五马分尸比,最后得出是商鞅气密性不好的结论一样荒唐。

对策

下班回家地铁上,车厢里有个小朋友一直在哭闹说妈妈不给他买玩具,他妈妈哄了很久都没用,就吓唬他说:“再哭就把你卖了啊!”

然而没用,小朋友还是一直哭闹。

作为当代正义侠使命感让我脱口而出:“大姐,这小孩怎么卖?”车厢瞬间安静了。

名字

问:谁能给我取一个超顺口的网名像“钞票很多张女士”、“吉星高赵女士”,我姓林。

答:余额为林女士。

消息

据悉一圈外男性将于近日结婚,对象为一圈外女性。

他们表示想办一场普通的婚礼,没有邀请任何明星和媒体到场。

特征

问:典型的山东家庭是怎样的?

答:典型的山东家庭一般坐落于山东,由一位父亲,一位母亲以及一到两位孩子组成。奇特的是,一般父亲和母亲的年龄会非常显著的大于孩子。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父亲的性别一般多为男性,而母亲的性别一般多为女性。一般来说,孩子会和母亲与父亲具有生物学关系。这就是神奇的山东家庭。

现实(一)

我意识到我应该不会有中年危机,因为我的整个人生都是一场危机。

现实(二)

我曾经以为成年生活就是一场接一场的危机。

我错了,多重危机,同时发生,同时发生,无时无刻,永远如此。

作用

一次出差才知道我同事的腿是假肢。

刚开始觉得抱歉,后来时间长了我经常拿他的假肢当充电宝应急。

 

 

 

做内容,无非就是三样

@信号与噪声:做内容,无非就是三样:
1. 让人学到东西
2. 让人能赚到钱
3. 提供情绪价值,让人爽。

其中
第 3 种流量最大,
前面 2 种流量最低,
第 2 种根本没啥人看。

为什么第 2 种没啥人看呢?
大多数人判断力、实操能力都很差,又懒,你说前面黄金坑可以捡钱他们都不信。

有人说不对,一些教人赚钱的博主流量很大啊。
你错了,他并不教你赚钱,而是让你感觉能赚钱而已。
他们是第 3 种。

 

 

目前的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更不是所谓的智能驾驶

@格竹熊:懂车帝这次测试,真心建议大家不要去强行挽尊。这次测试虽然不好看,但暴露了智驾很多问题,特别是中国车企的一些方向性的问题

首先:这次测试的关键条件是什么?是侧车不让道!这是和以往各类测试里主要是探测障碍物刹停,有根本性的差别。

过去中国车企非常重视探测障碍物,以致出现了在激光雷达上的极致卷的情况。而相对忽视了行车规则的把握。

我很早就发现中国的智驾(我体验的两款一梯队和我自己的车)都有加速超车变道的倾向。这是因为,激光雷达前向探测非常精确,只要空间距离足够,从逻辑上讲,加速变道的确是最优策略。

这个测试就是典型,在发现突然出现的障碍物时,理论上都有充足的时间和距离,所有中国车都会选择加速变道绕行,而忽略了这个测试中最关键的因素:侧车不让道。当发现侧车不让道后(自己无法完成变道),再减速已经来不及了。而恰恰特斯拉不是这样的,大概是由于其前向是视觉算法测距,所以对远距障碍物无法精确测量,无法确认精确变道距离和空间,所以反而会用最保守的策略:减速。即让速不让道。

所以这个测试实际上是告诉大家,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是先减速再尝试变道,而不是加速抢变道。

这次测试充分说明了:
1、目前的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更不是所谓的智能驾驶。离智能太远了,很不成熟。不要被某些车企的自媒体神吹瞎吹带歪了。
2、中国车企在硬件性能的过度追求,反而忽略了算法和规则。
3、多探测器的融合,策略的博弈,以效率为先,忽视了以安全为先。

 

 

多车企回应懂车帝测试

@谢宗桓:懂车帝 “辅助驾驶大考” 风暴速览

—— 谁在沉默、谁在反击、用户该怎么看

一、车企回应:三种态度,一目了然
1. 华为系(问界 / 智界 / 享界)

官方口径只有一句「不予置评」。随后甩出《2025 上半年辅助驾驶报告》:16.7 亿公里总里程、94.8 % 用户活跃度、200 万次避险 —— 用数据代替口水。
2. 特斯拉

陶琳转发马斯克 “安全性要超人类 10 倍” 的内部目标,并同步 Q2 数据:开启辅助驾驶的事故率仅为普通车的 1/9.5。潜台词:不陪跑排行榜。
3. 岚图

官方最 “直球”:测试确实暴露了高速避险、非标障碍物识别短板,呼吁把 “碰撞自动解锁、夜间施工误判率” 写进强制国标,用 “最差场景通过率” 取代 PPT。
4. 广汽丰田

铂智 3X 城区 9 场景 7 项通过,但强调 “智驾只是辅助,安全优先”。
5. 比亚迪、理想、小鹏

暂未发声,部分车型被点名 “高风险”。

二、争议靶心:测试方法到底靠不靠谱?

・变量不统一:车速、跟车距离、天气未对齐,被吐槽 “高考对中考”。

・场景过极限:30 m 内避让静止故障车 + 高速车流,被指越出 L2 安全边界。

・人为干预疑云:问界 M9 疑似被强制回正,懂车帝解释是 “AEB 抑制绕行”。

・央视 “退联”:稿件从 “央视新闻联合懂车帝” 改成 “央视新闻发布”,耐人寻味。

三、镜子照出的行业通病
1. 技术短板

‑ 避险策略简单粗暴:多数车型 “让道不让速”,86 km/h 直接追尾。

‑ AEB 与 NOA 掐架:AEB 一介入,绕行功能被锁死。
2. 宣传反噬

“零接管”“L4 体验” 喊得震天响,实测高速夜间避障通过率 47 %,城区儿童避让 58 %—— 落差巨大。

四、监管与标准走向

・公安部:L2 级事故责任永远在驾驶员,脱手即违法。

・工信部:拟禁止 “自动驾驶” 宣传用语,统一改为 “组合辅助驾驶”。

・岚图等车企:推动把 “失效兜底能力” 纳入国标。

五、给用户的 3 句忠告
1. 测试只是极端场景,别一棒子打死技术,也别盲信 “零接管”。
2. 日常开车:手不离盘、100 km/h 跟车≥100 m、施工 / 夜间立刻接管。
3. 买车前多对比中保研、Euro-NCAP 等多源数据,少看单一排行榜。

结语

懂车帝的这场 “极限考试” 像一面镜子:

镜子这边,是技术狂奔后不得不补的安全兜底课;

镜子那边,是驾驶者永远握紧的方向盘。

算法再先进,敬畏生命的那只手,永远不可替代。

 

Google 的 Q2 财报有点太好看了,各种打脸

@阑夕:Google 的 Q2 财报有点太好看了,各种打脸:

– 营收利润增长都在两位数,实证最敏感的搜索业务没被 AI 冲击,AI Ov­e­r­v­i­e­ws 的月活 20 亿,靠着增加 10% 的搜索请求,补上了广告缺口;

–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 AI Ov­e­r­v­i­e­ws 用起来很方便,哪怕它稀释了点击链接的比例,但让更多人更频繁的使用 Google,这部分能提供广告营收的增量来源;

– 所以总体计算下来,AI Ov­e­r­v­i­e­ws 的单次展示收入和以前的搜索展示相比「大体相当」,这是最逆天的,就是说,哪怕是把搜索结果页的首屏 2/3 全给 AI 输出摘要,Google 的广告收入依然不受影响,财技惊人;

– Google 云的收入增长高于大盘,利润率翻倍,客户井喷,且排着队交钱锁定算力,呈现出和当年的 AWS 一样再造印钞机的趋势;

– Google 一家公司每个月吞吐的 Tokens 达到 980 万亿,什么概念呢,去年中国公有云的全年调用量是 114 万亿 Tokens,当然今年也会大涨,但 Google 从掉队开始回追的速度还是太快了;

– Youtube Shorts 的每小时播放创收已经和普通视频一致,这个口径和 AI Ov­e­r­v­i­e­ws 是同样的套路,就是寻找准确合理的单位对齐,只要以用户消费时长为锚,视频长度就不会影响公司收入;

– 因为现金流有了 50 亿美金的增长,所以要把年度资本开支再往上加 100 亿美金,计划今年烧完 950 亿美金,就是这么蛮横,毕竟光是积压的云业务订单就有 1060 亿美金了;

– 宏观的看,Google 坐拥 7 个全球月活超过 20 亿的 App,家大业大,Gemeni 正在被培养成第 8 个 —— 目前月活 4.5 亿 —— 再加上 TPU、Waymo 这些未来可期,只要业绩稳定,就能持续安抚市场;

– CEO 也回答了近期 AI 抢人大战的提问,意思是顶级人才更看重能否真正站在技术前沿推动进步,光靠砸钱是不管用的,Google 的研究员团队大体稳定,远离新闻头条。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哎呦不错往前方资源网 » 微语录精选:吃苦
分享到

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每天看一看总有新东西

每日福利TOP100永久地址/地址发布页

谢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